曾菊芳 東莞三局醫(yī)院,廣東省東莞市 523710
膀胱癌是生殖系統(tǒng)常見惡性腫瘤,手術是治療膀胱癌的常用方法,能夠有效切除病灶組織,術后輔以定期膀胱灌注治療,可有效預防膀胱癌復發(fā)[1-2]。但手術具有一定創(chuàng)傷性,膀胱癌術后尿流改道會造成排尿習慣改變,患者易產生緊張、焦慮等消極情緒,遵醫(yī)行為較差。加之多數患者對疾病治療知識缺乏了解,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增加胃腸道反應、尿路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不利于術后恢復,因此,術后加強臨床護理干預尤為重要[3-4]。信息—動機—行為技巧模型(IMB)護理模式從信息、動機和行為技巧3個方面采取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積極的信息支持,改變其對疾病的認知及態(tài)度,促進健康行為的模式建立[5]。鑒于此,本文旨在探討IMB護理模式在膀胱癌手術患者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膀胱癌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2例。觀察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60.89±3.21)歲;腫瘤分期:T1期19例,T2期9例,T3期4例;病理分型:鱗癌12例,腺癌10例,移行細胞癌1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42~80歲,平均年齡(60.94±3.19)歲;腫瘤分期:T1期18例,T2期11例,T3期3例;病理分型:鱗癌13例,腺癌11例,移行細胞癌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獲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膀胱灌注治療專家共識》中膀胱癌診斷標準[6];均行手術治療;患者知曉本研究且同意參加。排除標準:伴肝、腎等器質性病變;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嚴重精神障礙。
1.3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干預:詳細講解膀胱癌的發(fā)病原因、手術治療目的和注意事項,協(xié)助患者完善各項檢查;保持病房清潔、干燥,維持病房溫度在24~26℃,濕度在50%~60%;嚴密監(jiān)測患者呼吸、血壓等體征變化,發(fā)現異常立即對癥處理。觀察組實施IMB護理:(1)信息干預。采用自行編制的健康知識調查表,從疾病原因、日常護理等方面,調查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采用PPT、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針對性健康指導,詳細講解膀胱癌發(fā)病機制和護理注意事項,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告知灌注治療期間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囑其做好心理建設。(2)動機干預。①無意圖期: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想法,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護理需求。②意圖期:加強與患者家屬溝通,囑其在日常生活中多給予患者關愛、照護,列舉疾病治療成功案例,強調遵醫(yī)行為的重要性。③準備期:與患者共同制定康復計劃、目標,給予個性化、科學化建議。④改變期:幫助患者系統(tǒng)性回顧已制定的康復計劃,并定時評估,及時改進康復計劃,保證計劃的有效性。⑤維持期:充分利用社會、家庭資源,營造利于長期堅持自我管理的環(huán)境。(3)行為技巧。①飲食管理:飲食以粗纖維、高維生素、高蛋白質食物為主,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盡量減少食用動物內臟等高嘌呤的食物,囑患者多飲水,以2 500ml/d為宜。②造口護理:采用實物模型面對面講解造口護理知識,教會患者更換造口袋,密切關注造口周圍皮膚變化,在造口周圍涂抹護膚粉、防漏膏等進行皮膚保護,發(fā)現水腫、發(fā)炎等異常立即處理。③膀胱灌注護理:采用屏風遮擋保護患者隱私,操作期間采用浴巾遮蓋裸露部位,防止著涼,隨時告知患者灌注治療進度,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導尿時注意動作輕柔,確定尿管插入膀胱后,見尿液流出再插入1~2cm,充分排空膀胱內殘余尿液后,再注入化療藥液。④生活指導:叮囑患者保持良好作息規(guī)律,避免情緒激動、用力排便,依據身體耐受情況進行打太極等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干預至患者出院。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遵醫(yī)行為、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1)采用本院自制遵醫(yī)行為調查表,從合理飲食、遵醫(yī)用藥、造口護理等4個維度,評價患者遵醫(yī)行為,共20個條目,采用1~5分評分法,總分100分,80~100分表示完全遵從,60~79分表示部分遵從,<60分表示不遵從。(2)干預前后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7]評估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包含護理知識、責任感、護理概念等4個維度,共43個條目,采用0~4分5級評分法,總分172分,得分與自護能力呈正相關。(3)干預前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8]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括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等8個維度,共36個條目,最高評分100分,得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4)統(tǒng)計兩組尿路感染、造口周圍皮膚炎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2.1 兩組遵醫(yī)行為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遵醫(yī)率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遵醫(yī)行為比較[n(%)]
2.2 兩組ESCA、SF-36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ESCA、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ESCA、SF-36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4.267,P=0.039<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n(%)]
膀胱癌術后進行膀胱灌注化療干預,對于減輕疾病復發(fā)、提高預后效果具有重要意義。但膀胱灌注化療時間較長,需反復插入導尿管,易引發(fā)尿路感染、造口周圍皮膚炎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導致生活質量降低,不利于預后[9-10]。常規(guī)護理以疾病為中心,遵循醫(yī)囑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干預,未充分考慮個體差異性,難以調動患者自我管理的積極性,護理效果欠佳。
IMB護理模式由信息、動機和行為技巧3個部分組成,強調行為改變,通過轉變不良行為方式達到維護健康的目的[11]。本文中,干預后觀察組遵醫(yī)率、ESCA評分、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IMB護理模式能夠改善膀胱癌手術患者遵醫(yī)行為,促進自我護理能力提高和生活質量改善,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楊慧美等[12]研究結果表明,IMB護理模式應用于膀胱癌手術患者,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與本文結果具有一致性。在膀胱癌手術患者采取IMB護理模式,加強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其信息需求,并給予針對性信息干預,能夠加深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解除思想顧慮,進而改善遵醫(yī)行為,有利于膀胱灌注治療的順利開展[13-14]。動機干預從心理干預入手,采用成功案例引發(fā)患者共鳴,幫助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增強自我管理動機。輔以家庭和社會支持,可激發(fā)患者行為改變的主觀能動性,減輕不良情緒,意識到良好遵醫(yī)行為的重要性,進而主動參與疾病管理,提高自我護理能力[15]。合理科學的飲食指導則能夠提高機體抵抗力,對于疾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結合實物模型講解造口護理和造口袋更換技巧,能夠幫助患者正確掌握造口護理技巧,提升造口護理能力,降低造口周圍皮膚炎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在膀胱灌注期間以患者為中心,加強隱私保護,嚴格無菌操作,可減少患者不適感,促進灌注治療的順利進行,保障治療效果,減輕疾病造成的不良影響,促進生活質量提高。IMB護理模式在膀胱癌手術患者中取得一定應用效果,但本文尚存在樣本量偏少、研究時間較短等局限性,尚需在今后研究中擴大樣本量、延長研究時間,以進一步探討IMB護理模式的遠期應用效果,從而為膀胱癌手術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高效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IMB護理模式在膀胱癌手術患者的應用效果良好,能夠改善患者遵醫(yī)行為,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和生活質量,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