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婉瑩
在“五育”并舉中,勞動教育是重要的構成部分,其核心價值追求在于“實踐育人”“知行合一”,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價值觀,從而推進他們全面發(fā)展。把研學旅行課程資源和勞動教育緊密融合在一起,能夠獲得更多元化的勞動教育課程資源。
一、理清研學旅行的課程性質和勞動教育價值
學校教育的愿景是在研學旅行活動中落實勞動教育,改善學生的素質,提高學生的能力。在實踐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往往比較濃厚,并學會堅持科學的態(tài)度和觀點,循序漸進地進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幫助他們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并獲得真理,讓他們意識到科學的重要性以及實踐的價值和意義,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積極投身于實踐和勞動,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無論是內涵還是外延,研學課程和勞動教育課程有一定的交叉和重疊之處。比如價值目標,兩者的價值目標都是完成立德樹人的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更多優(yōu)質的人才。
二、建立研學旅行課程與勞動教育實踐內容體系
1.課程資源
地方課程資源對于社會實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夠引入地方課程資源,并合理使用,必然會得到較好的效果。因為這些資源對學生來說是比較親近的,資源中涉及到的因素,比如人和物等,都是學生隨處可見的,也是他們能夠自由觸摸的。而且地方課程的知識和價值觀往往較容易獲得學生的認可,所以在開展研學活動時,有必要引入這些資源,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同時實施研究性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
2.課程目標
進行勞動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奉獻、勤儉的意識,讓他們具備一定的勞動精神。在社會主義階段,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勞動者素養(yǎng)。教師既要明確課程目標,也必須充分考慮每一個學生的個體情況,比如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認知水平等,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開展針對性教育。以小學階段為例,應該讓學生親自體驗、參與勞動過程。通過這一過程,學生會了解社會環(huán)境、技術以及科學等相關要素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有利于激發(fā)他們對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探索意識,增強探究精神。
3.實施模式
研學旅行主題活動的實施過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準備階段,以教育目標為基礎,對活動進行設計;實踐階段,通過實踐解決問題;總結階段,結合得到的經(jīng)驗以及遇到的問題和挫折,對其進行總結和概括。此外,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對學生的引導,現(xiàn)實情況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了書本,這也導致學生在運動時可能會碰到更多的問題,教師要及時提供幫助,并給予適當?shù)闹笇?,促進活動有序開展。
4.實施策略
第一,結合校史以及校園的發(fā)展情況,挖掘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尋找最合適的活動主題。第二,必須親自進行實踐,提出合理的研學旅行路線。第三,建立團隊,共同探究,并推動活動順利開展。第四,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在評價反思中強化勞動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勞動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思維、意識和情感的內化。在進行評價時,除了采取結果性評價方式以外,也必須重視過程性評價。此外,還要使用多元化的評價指標,不能只關注學生的成績,也要參考他們在活動過程中的協(xié)作意識等。
對于勞動教育而言,研學旅行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推動其發(fā)展。因此,學校應該重視研學旅行,并且建立“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實現(xiàn)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