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應該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其他的學科不同,高中政治這一學科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谂囵B(yǎng)學生政治核心素養(yǎng)的根本要求,教學情境應運而生,情境設計強調教學過程中結合生活實際案例,能夠實現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與時代接軌。基于此,本文對高中政治課教學情境的整體設計進行深入研究,以期為一線工作教學者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高中政治 教學情境 整體設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8.034
高中政治教學情境的整體設計,強調教師在深入解讀政治教材知識和內容的基礎上,緊扣教學主體展開政治教學實踐活動,要求教師能夠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篩選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學習情況、發(fā)展規(guī)律的現實素材,以此設計出具有探究價值、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教學情境,通過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開展學習和探究活動,鍛煉學生將所學思想政治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一、高中政治整體化課堂情境的設計原則
高中政治整體化課堂情境設計,通常需要在教學新知識之前用作課程導入,通過創(chuàng)設與政治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政治學習熱情和動機,為正式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高中政治整體化課堂情境設計,是將政治學科教學特色與整體化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理念進行有機結合,強調情境創(chuàng)設的整體性和學科性,積極探索政治學科的魅力,體現高中政治課在整體化課程情境創(chuàng)設中的實踐性、人文性、綜合性和思想性。高中政治整體化課堂情境設計應該遵循如下原則:
(一)目標性原則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只有目標明確、結合教材的整體化教學情境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效率和質量。不論創(chuàng)設怎樣的教學情境,都是為了教學目標、內容、目標服務的,都必須綜合考慮是否有助于政治學科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在設計高中政治整體化課堂情境中,要重點把握教學整體目標和方向。
(二)針對性原則
在設計高中政治整體化課堂情境過程中,教師需要選擇人教版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問題越具有針對性和代表性,越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另外,為了彰顯教學情境設計的整體化,教師也應該緊緊圍繞核心問題,突出教學的重點,實現高中政治整體化教學。
(三)真實性原則
接近真實的、真實的、貼合實際的高中政治整體化課堂情境更容易引發(fā)學生社會生活共鳴。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將實踐經驗和教材緊緊結合,讓學生在整體化課堂情境中開展學習活動,從對理論知識的追求上升至理性經驗的探索。
二、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政治整體化課堂情境的設計
整體化課堂情境的設計,要從問題的展開,貫穿教學內容,引發(fā)學生生疑,促進學生質疑,最后在解疑中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本人結合多年高中政治教學實踐經驗,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教學情境的整體設計。
(一)編制自主學習單,激發(fā)學生生疑
課堂情境的整體設計,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領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重構知識體系,發(fā)現問題,從生疑中提升思維。結合自主學習單,設置基礎選擇題,讓學生從中看教材,把握重點,做標識,自主生疑。在自讀思考中,通常對于能夠理解的問題自主解決,對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記錄。接著,反思學習,從自讀中將問題提煉出來,為后續(xù)合作解疑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單元第一課《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時,這一課的內容是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相關知識內容更深層次的學習。通過學習生產資料所有制相關知識,可以讓學生對中國基本經濟制度產生擁有初步認識,進一步了解非公有制、公有制經濟的作用、地位和主要構成,提高學生對公有制對推進混合所有制的作用及其自身的意義,理解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意義、措施和原因,激發(fā)學生對時事、政治新聞的關注程度,能夠準確分析我國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并且能夠通過現象進一步發(fā)現經濟的本質。
在實際高中政治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自主預習、基礎知識、合作探究這三個方面著手為學生編制自主學習單,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教學情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質疑意識。對于課堂預習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2019年中國企業(yè)500強、全球企業(yè)500強的相關內容方面著手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情境,由于預習內容范圍相對廣泛,教師要注意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引導學生閱讀高中政治教材,結合所學政治知識理念,找到問題的全部答案,帶領學生利用表格進行知識總結和歸納,為學生政治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對于基礎知識部分,教師應該緊緊圍繞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出發(f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如下內容:
1.生產資料所有制在我國所占據的地位;
2.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地位及其內容;
3.非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地位及內容;
4.健全、堅持和理解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意義、措施及原因。
根據教師課前政治學習分組情況,按照一定順序邀請各個學習小組的代表人展示本組的合作探究成果,檢驗各個小組預習的情況。教師應該注意各個學習小組的發(fā)言時間不能超過三分鐘,其他有異議或者補充的在該組學生發(fā)言結束后進行,時間盡量控制在一分鐘之內,給予學生發(fā)現問題、發(fā)出疑惑、解決疑惑的機會;針對合作探究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作探究國有企業(yè)類型以及國有經濟地位等內容,引導學生與本組成員開展合作互動,讓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問題的答案,然后將小組討論結果寫在草稿紙上,進行順序展示,在展示中將問題提煉出來,為后續(xù)合作解疑奠定基礎。
(二)搭建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合作解疑
課堂情境的整體設計,要把握自主學習與效率的關系,要從問題探究中,以小組為方式,展開生生互動,將個人疑惑轉向小組,從個性問題轉為共性問題。
以《新生代的勞動者》為例,對課堂情境的整體設計進行闡述。在本節(jié)中,學生開展合作討論,教師引領點撥。如對四種擇業(yè)觀的討論,自主擇業(yè)觀、競爭就業(yè)觀、職業(yè)平等觀、多種方式就業(yè)觀進行區(qū)分,讓學生全面認識就業(yè)問題。同時,教師的參與,要化解學生疑點、難點,在學生充分討論基礎上,將小組問題提交給教師,教師參與啟發(fā)和引導,突破學習難點,化解學習疑點。對于小組中的問題,如國家實施哪些就業(yè)政策?勞動者是就業(yè)主體,國家為什么要大力發(fā)展生產力,提供更多就業(yè)崗位?如何看待“大學畢業(yè)即失業(yè)”問題?由此,我們圍繞問題,展開教材知識點,讓學生討論更加熱烈,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觀念、公共參與等素養(yǎng)。650D113E-85B5-472A-BDCC-8B6B1914B512
再如,在教學《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單元第二課《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市場調節(jié)。人教版教材通過分享、探究和相關鏈接等內容,介紹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市場和計劃),及其在我國市場資源配置中發(fā)揮著怎樣的功能;
2.市場體系。人教版教材主要介紹了我國市場體系的內涵和含義,指出其在建設過程中產生的負面影響和存在的問題,敘述了建設市場體系的措施、辦法和重要性;
3.市場缺陷。人教版教材主要說明了市場調節(jié)的主要問題和缺陷,明確市場調節(jié)功能的局限性,表明不能完全依靠市場調節(jié)進行我國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心。
在實際的高中政治教學實踐課堂,教師可從教材著手為學生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式政治教學情境,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實現教材知識的內化。如人教版教材14頁,教師可以提出:“如何進行鋼材資源配置,配置方式存在利弊?”這一問題;針對教材15頁內容,教師可以提出:“結合教材材料,距離說明需求、供給和商品價格潛在關聯?嘗試用曲線進行關系表示?!贬槍滩?6頁內容,教師可以提出“結合教材材料說明小劉創(chuàng)辦公司會與哪些市場相關,市場之間存在怎樣的關聯?”緊扣人教版教材進行問題設置,能夠為學生自主進行政治教材學習提供整體方向,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充分發(fā)揮問題教學情境的實際功效。
(三)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真實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不僅包括模擬的教學情境,而且包括真實的教學情境。然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教師普遍更加關注創(chuàng)設模擬性的教學情境,忽視了真實存在教學情境的運用和存在。在高中政治教學課堂,教師應該積極組織多種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利用真實情境的深刻性、實踐性和直觀性,幫助學生實現對人教版政治教材的認識和理解。這里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指實驗演示、實物展示、校園調查等學校內的實踐活動,還應該包括志愿者活動、社區(qū)服務、社會調查等課外實踐活動,以此提升學生運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實現政治學習空間的延伸和拓展。
例如,在教學《經濟發(fā)展與社會進步》中的綜合探究《踐行社會責任,促進社會進步》時,由于這一節(jié)課的面向都是高一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在認知能力方面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信息篩選和收集能力;學習風格包括運動型、聽覺型,多種風格并存,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要多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實踐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在教學創(chuàng)設的真實情境中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社會、學校、家庭相關的消費和生產情境,開展實踐探究活動,組織學生離開小小的教室,走進消費和生產現場,讓學生親身體會生活中存在不綠色、不合理的現象,促使學生學會準確判斷和評價綠色生產、消費行為。在觀察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布置實踐性課后作業(yè),讓學生結合觀察到的某一不良生產和消費現象,設計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環(huán)境保護意識,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教學活動的功效。通過結合真實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極具真實性的高中政治教學情境,將政治教材內容與社會生活實踐進行有機結合,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和興趣,促進學生思想境界的提升,而且可以將課內教學內容有效延伸至課外,實現課內、課外政治教學的有機統(tǒng)一,推動高中政治教學的整體化設計。
(四)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推進學生學以致用
在課堂情境整體設計上,結合學科特點、學情認知實際,要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從問題探究中釋疑解惑。教師可以結合時政熱點、生活問題,深化情境,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便于學生激趣啟思,深度學習。同時,教師要做好課堂情境引領,遵循問題的生活性、科學性、層次性,促進“學與做”的統(tǒng)一。
例如,在教學《新生代的勞動者》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以求職類節(jié)目“非你莫屬”為例,讓學生思考拿什么打動“Boss”?結合就業(yè)形式,如何提升勞動者的就業(yè)能力?在求職中應該注意哪些要點,知識、儀態(tài)、語言、溝通、特長等?從實例探究中,引發(fā)學生學習共鳴。
例如,在教學《經濟發(fā)展與社會進步》單元第四課《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時,其主要內容是:
1.多種分配方式共存,按勞分配為主體。主要闡述了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的主要原理,介紹了實行這一制度對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優(yōu)化社會資源配置的功能;
2.健全個人收入分配方式。主要說明了健全個人收入分配方式的作用、意義和價值,并詳細說明了如何進行分配方式健全和完善。
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沒有個人收入,缺乏進行收入分配的經驗,這時教師的個人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實際高中政治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著手設計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緊緊圍繞教材重心進行思維發(fā)散,促進教學情境設計的整體性。首先,教師可以以“分蛋糕”為例引進“資源分配”這一主題,引導學生從教材中找到合理劃分蛋糕的答案。隨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如下問題:
(1)從促進公平、提高效率角度,說說對于分配方式的看法?
(2)現階段個人主要從哪些途徑獲取收入?
(3)結合實例說明發(fā)財致富的途徑?
教師要注意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自由翱翔,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教師在政治教學課堂中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在思考時能夠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教師應該結合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結合思維導圖一邊思考,一邊反思,在思考和反思中不斷深化教材知識和內容。通過教師的針對性指導,學生可以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深入了解收入分配制度的內涵和客觀必然性,認識到按勞分配制度在我國社會經濟中的地位、決定因素、基本要求及性質;了解到我國個人收入的主要來源,認識到健全收入分配的措施和原因,能夠更加精準地了解我國共同富裕和分配制度的實質,有助于促進高中政治教學課堂的整體化。
總之,在整體化課堂情境構建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搭建生活化學習情境,便于學生從中感悟政治知識,發(fā)散思維。問題是情境創(chuàng)設的基礎,教師在政治課堂情境設計中,要結合教學內容,適當選擇問題,啟發(fā)學生展開針對性探究,從問題討論中了解政治,增強學生對政治問題的探究與生成。課堂情境的整體設計,在于通過課堂活動融入核心素養(yǎng)內容,來搭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交流平臺,促進學生思維品質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洋洋《高中政治“情境·引導·探究三位一體”教學法研究》,黃岡師范學院2016年碩士論文。
[2] 干曉甜《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有效實施研究》,西華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3] 張葉珍《高中政治課教學情境有效創(chuàng)設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650D113E-85B5-472A-BDCC-8B6B1914B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