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香
【摘要】目的:探討乳腺癌患者應用全程管理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21年9月起在乳腺癌患者護理中引入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平臺,分別在2021年5~8月、2021年9~12月兩個時間段內各采集30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分別設置為對照組、研究組。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護理中應用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平臺開展全程護理,在組間開展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的對比,并在組間及組內開展癌因性疼痛評分、癌因性疲乏評分、心理狀態(tài)評分、睡眠狀況指標、生活質量評分的對比。結果:治療總依從率在研究組中為93.33%,比對照組中73.33%更高(P<0.05)。在護理后,兩組癌因性疼痛及疲乏評分均明顯比護理前降低(P<0.05);護理后,癌因性疼痛及疲乏評分在研究組中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在護理后,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比護理前降低(P<0.05);護理后,焦慮、抑郁的評分在研究組中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在護理后,兩組入睡潛伏期均明顯比護理前縮短,兩組實際睡眠時長均明顯比護理前延長,兩組睡眠質量評分均明顯比護理前降低(均 P<0.05);護理后,入睡潛伏期在研究組中明顯比對照組短,實際睡眠時長在研究組中明顯比對照組長,睡眠質量評分在研究組中明顯比對照組低(均 P<0.05)。在護理后,兩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明顯比護理前增高(P<0.05);護理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在研究組中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護理總滿意率在組間展開對比,研究組100.00%比對照組86.67%更高(P<0.05)。結論:采用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平臺對乳腺癌患者開展全程護理,對于其治療依從性可起到增強作用,促使其疼痛、疲乏程度減輕,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睡眠等狀況,提升其生活質量,使其對護理服務更加滿意。
【關鍵詞】乳腺癌;化療;全程護理;腫瘤全病程管理平臺
【中圖分類號】R473.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15-0127-04
乳腺癌在女性人群中屬于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居于第一,嚴重危害到女性人群的生命健康[1-2]。對于乳腺癌,臨床上對其開展的治療方法以手術、化療為主,為確保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采取護理措施對患者開展干預十分重要[3]。本院自2021年9月起在乳腺癌患者護理中引入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平臺,在乳腺癌患者中開展了全程護理,護理效果較滿意,現(xiàn)對研究進行報道。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院自2021年9月起在乳腺癌患者護理中引入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平臺,分別在2021年5~8月、2021年9~12月兩個時間段內各采集30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分別設置為對照組、研究組。對照組患者年齡35~67(50.42±13.85)歲,腫瘤分期為Ⅰ期15例、Ⅱ a 期15例,均為女性;研究組患者年齡34~69(50.93±13.72)歲,腫瘤分期為Ⅰ期16例、Ⅱ a 期14例,均為女性。兩組患者年齡、腫瘤分期、性別比較均無顯著差異( P >0.05),研究可比。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倫理審批號為2021-03-12),且患者及家屬在知情情況下同意參與研究。
納入標準:(1)經術前影像學檢查、術后病理檢查,確診乳腺癌,腫瘤分期為Ⅰ~Ⅱ a 期,無淋巴結轉移情況;(2)年齡已滿18周歲;(3)預計生存時間超過3個月;(4)行乳腺癌根治術,在術后開展輔助化療。
排除標準:(1)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2)感染性疾病;(3)既往有胸部手術史;(4)在精神、認知、意識等層面出現(xiàn)障礙。
1.2 方法
對照組在護理模式選擇時選擇常規(guī)護理模式,在術后對于患者手術切口需加強監(jiān)護,一旦發(fā)現(xiàn)手術切口出現(xiàn)異常情況,需立即進行處理,以免手術切口發(fā)生感染。在化療期間,嚴密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為患者講解乳腺癌的相關知識,強調化療對于乳腺癌病情控制的有利作用。在出院當天,將健康知識手冊發(fā)放給患者,囑咐患者及其家屬在出院后及時返院復診和接受化療。
研究組在患者入院后-居家-再次入院期間應用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平臺開展全程管理,在患者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出來后,讓患者進入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小程序,并進行注冊,利用小程序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小程序分為三個部分,具體為:(1)患者端?;颊呖勺孕性谛〕绦蛑型晟菩畔ⅲ瑢⒕蛹移陂g的飲食、作息等方面的報告上傳至小程序中,查閱乳腺癌相關知識。在居家期間,如患者遇到疑問,可通過小程序向醫(yī)生進行咨詢,由醫(yī)生對患者問題進行耐心解答。(2)醫(yī)生端。醫(yī)生可通過小程序的醫(yī)生端查看患者病歷,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和居家期間的飲食和作息情況,以便及時了解患者情況,及時對其化驗及不良反應作出預警。(3)個案端。醫(yī)院可根據小程序中的個案端,為患者做好入院安排,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計劃。結合圖片、視頻、文字對患者開展圖文宣教,為患者科普乳腺癌的相關知識,強調術后輔助化療的作用,告知患者在居家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在醫(yī)生對患者作出預警后,協(xié)助醫(yī)生對預警作出處理。
1.3 觀察指標
在組間開展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的對比,并在組間及組內開展癌因性疼痛評分、癌因性疲乏評分、心理狀態(tài)評分、睡眠狀況指標、生活質量評分的對比。
總依從率為完全依從率與部分依從率之和,如患者自覺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即為完全依從,如患者在督促后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即為部分依從,若在督促下仍不聽從醫(yī)囑者則為不依從。
癌因性疼痛評分:評估工具選擇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這種評分工具的得分從0~10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
癌因性疲乏評分:采用簡易疲乏量表評估疲乏程度,量表分值從0~10分,得分越高,疲乏感越嚴重。
心理狀態(tài)評分:焦慮情緒評估時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其滿分100分,臨界值設置為50分,抑郁情緒評估時應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其滿分100分,臨界值設置為53分,最終分數越高,即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越嚴重[4]。
睡眠狀況指標:夜間入睡潛伏期、實際睡眠時長選用多導睡眠圖監(jiān)測儀開展監(jiān)測,而在夜間睡眠質量評估時應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量表分值從0~21分,分數高,意味著夜間的睡眠質量差[5]。
生活質量評分:對于生活質量開展評估,選用世衛(wèi)生活質量測定簡表[(WHOQOL)-BREF],包含了4個方面,即生理、心理、環(huán)境及社會關系,單項分值界限為0分至100分,分數高,則生活質量好[6]。
護理滿意度:在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方面展開了調查,選用醫(y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分數從0~100分,將滿意度劃為不滿意(小于60分)、一般滿意(60~80分)、很滿意(大于80分),總滿意率=很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28.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 n (%)],實施χ2檢驗;計量資料用( x(—)± s )表示,實施 t 檢驗。以 P<0.0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依從性的對比
治療總依從率在研究組中為93.33%,比對照組中73.33%更高(P <0.05),見表1。
2.2 兩組癌因性疼痛及疲乏評分的對比
在護理后,兩組癌因性疼痛和疲乏的評分均明顯比護理前低,而組間對比各項評分,研究組均明顯比對照組低(均 P<0.05),見表2。
2.3 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的對比
在護理后,兩組焦慮和抑郁的評分均明顯比護理前低,而組間對比各項評分,研究組均明顯比對照組低(均 P <0.05),見表3。
2.4 兩組睡眠狀況指標的對比
在護理后,兩組入睡潛伏期均明顯比護理前縮短,兩組實際睡眠時長均明顯比護理前延長,兩組睡眠質量評分均明顯比護理前降低(均 P<0.05);護理后,入睡潛伏期在研究組中明顯比對照組短,實際睡眠時長在研究組中明顯比對照組長,睡眠質量評分在研究組中明顯比對照組低(均 P<0.05),見表4。
2.5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的對比
在護理后,對比于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在兩組中均明顯增高,而在組間開展該評分的對比,研究組明顯更高(均 P<0.05),見表5。
2.6 兩組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護理總滿意率在組間展開對比,研究組100.00%比對照組86.67%更高(P<0.05),見表6。
3 討論
乳腺癌作為在女性惡性腫瘤中患病率居于首位的惡性腫瘤,其患病率在近年來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而逐漸增高,國內的乳腺癌患病率整體上呈現(xiàn)出增高的趨勢,嚴重危害到廣大女性的生命健康[7]。乳腺癌在發(fā)生后主要采取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通過手術可切除乳腺病變組織,達到去除腫瘤病灶、降低遠處轉移風險的目的[8-10],在手術后對患者實施輔助化療,可對患者體內殘留的癌細胞進行清除,使得患者預后得到改善,生存期限被延長。
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階段往往會出院返回家中進行休養(yǎng),在出院后居家休養(yǎng)期間,由于患者缺乏監(jiān)督和指導,其治療依從性低下,還可能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睡眠障礙,導致其生活質量受到不良影響[11],因此,做好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階段的護理工作十分重要。常規(guī)護理措施以切口監(jiān)護、生命體征監(jiān)測、出院常規(guī)指導為主,未充分關注患者居家期間的心理狀況欠佳、治療依從性低下等問題,導致患者居家期間的干預效果并不理想。全程護理是指針對整個診療過程中的護理風險開展的護理干預,在該護理模式下,對于患者在不同階段的護理需求予以重視,對各階段的護理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可全面解決各個護理環(huán)節(jié)的細節(jié)問題,體現(xiàn)了護理措施的整體性特點[12-13]。本 s 院自2021年9月起在乳腺癌患者管理中應用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小程序,該小程序可實現(xiàn)醫(y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實時互動和交流,還可為患者普及乳腺癌的相關知識,使患者更加熟悉地掌握乳腺癌相關知識。
本研究中,對照組、研究組分別開展了常規(guī)護理、以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 app 為輔助的全程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后發(fā)現(xiàn)。(1)治療總依從率在研究組中93.33%比對照組中73.33%更高(P<0.05),說明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平臺輔助下的全程護理可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究其原因為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平臺的應用可對患者在居家期間開展加強宣教,可使患者對于乳腺癌的相關知識加深記憶,使其充分意識到化療之于乳腺癌的作用,從而對化療予以積極地配合。(2)護理后,癌因性疼痛、癌因性疲乏、焦慮、抑郁及睡眠質量的五項評分在研究組中均明顯比對照組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在研究組中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說明對于乳腺癌患者而言,以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平臺為載體的全程護理可幫助患者全面解決護理問題,促使其軀體不適感減輕,心理、夜間睡眠及生活質量均得到改善,究其原因為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平臺在乳腺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可對患者出院后進行更加全面的監(jiān)督和指導,為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出院后健康指導服務,并利用小程序中的患者端、醫(yī)生端,使醫(yī)患雙方的交流得以加強,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進一步減輕病情對于患者軀體感受、心理、睡眠及生活質量造成的不良影響。(3)護理總滿意率在組間展開對比,研究組100.00%比對照組86.67%更高(P<0.05),究其原因為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平臺應用后對患者從入院-出院后居家-再次入院的各個護理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優(yōu)化,使護理服務質量得到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評價也相應提高。
綜上所述,采用海心腫瘤全病程管理平臺對乳腺癌患者開展全程護理,對于其治療依從性可起到增強作用,促使其疼痛、疲乏程度減輕,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睡眠等狀況,提升其生活質量,使其對護理服務更加滿意。
參考文獻
[1] 周小英,瞿蔚,吳麗娜.護患共同參與康復護理計劃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8):150-151.
[2]? 李艷華,梁微,周珍珍.層級心理護理聯(lián)合人文關懷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6):69-72.
[3]? 張亞寧,劉圓圓,張敏.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影響分析[J].貴州醫(yī)藥,2021,45(7):1148-1149.
[4]? 段泉泉,勝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9):676-679.
[5] 路桃影,李艷,夏萍,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43(3):260-263.
[6] 都元濤,方積乾.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中文版介紹及其使用說明[J].現(xiàn)代康復,2000,4(8):1127-1129,1145.
[7] 楊春敏,黎玉嬋,吳加花.探討個案管理師對乳腺癌化療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作用[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14):169-170.
[8]? 王明歡,蔣慧,夏瑩.基于賦能理論的多維護理在改善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心理狀況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9):1590-1593.
[9]? 麥麥提吐爾孫·玉斯普,李前凱,阿力木·亞力坤,等.開展患者健康教育活動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25):208-209.
[10]? 王俊蘭.協(xié)同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病人性康復效果和負性情緒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0,34(19):3523-3526.
[11] 付池培,肖靜.結構式家庭護理指導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社會功能、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9):3640-3645.
[12] 林麗萍.全程連續(xù)性護理在乳腺癌乳房切除術患者中的實施效果[J].中外醫(yī)療,2021,40(22):105-107,115.
[13] 錢靜霞,錢紅英,沈昳忞.乳腺癌患者護理中使用全程專業(yè)化個案管理模式對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1):175-177.
(收稿日期: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