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黎
[摘要]教育改革在教育發(fā)展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學大環(huán)境、教學理念以及教育資源現狀發(fā)生顯著變化的情況下積極推動教育改革非常必要。如今,基于教育持續(xù)發(fā)展和學生綜合培育目標的“雙減”政策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與教育相關的單位以及組織機構都在積極推動“雙減”政策落地。教育出版作為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雙減”政策落地的過程中應負擔自己的使命,要承擔自己的責任并積極發(fā)揮作用。文章分析“雙減”政策下教育出版的使命和擔當,并討論其落實策略,以期為當前教育出版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政策;教育出版;使命;擔當
教育政策在教育工作的組織開展中產生多方面的重要影響。比如,教育政策的改變會導致教育目標的變化,而在此情況下,教師的教學策略、學生的學習方向、教學資料的配置等均會發(fā)生改變。因此,教育者需要準確解讀教育政策,并基于教育政策來優(yōu)化教育工作的組織與開展。在“雙減”政策實施過程中,與教育相關的組織機構、單位以及個體等也需要在準確解讀教育政策的基礎上,明確自身的責任、使命以及擔當等,積極落實責任。教育出版是教育體系中不可忽視的一項工作,在“雙減”政策實施背景下,教育出版的相應工作也會發(fā)生改變,因此,文章對教育出版的工作實踐進行討論和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一、“雙減”政策實施對家校師生的影響
教育政策的出臺與落地勢必會對原有的工作產生一定影響。結合目前的教育環(huán)境,筆者分析“雙減”政策的具體落實,發(fā)現其對家校師生產生明顯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學校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在“雙減”政策實施背景下,學校作為教育的主戰(zhàn)場,在教育實踐中的主體地位和重要性會更加突出[1]。為了有效發(fā)揮作用,學校需要不斷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水平和整體教學質量。二是學校需要明確“雙減”政策的要求并高效落實,結合實際統(tǒng)籌作業(yè)布置規(guī)劃,以實現科學教育的目標。三是學校需要將課后服務工作作為自身工作的重點之一,分析并思考課后服務工作質量提升的策略,以增強“雙減”政策的具體落地實效。
第二,對學生的影響。一方面,“雙減”政策的穩(wěn)步推進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因為學習任務重而導致學生有心理壓力問題等現象也會得到有效緩解。另一方面,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可以讓學生從繁重的課業(yè)中解放出來,這對學生有時間、精力培養(yǎng)自身的興趣愛好,健康發(fā)展等具有突出的現實價值??偠灾?,從長遠角度來看,“雙減”政策對學生的健康、全面成長是有積極意義的。
第三,對教師的影響。教師是教學實踐的重要因素,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師的意識、態(tài)度、實踐工作等均會對最終的教育效果產生影響[2]。“雙減”政策也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要求,因此教師需要革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思想和理念,不斷改進自身,實現自我教學的進步。
第四,對家長的影響。在教育實踐中,家長關心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學生的成績,其二是教育成本。筆者分析“雙減”政策的落實可知,教育成本具有明顯的下降,而且家長基于教育的焦慮情緒等也有一定緩解。另外,基于教師自身教學的改革,整體教學實效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家長較為認可“雙減”政策。
二、“雙減”政策下教育出版的挑戰(zhàn)與使命
分析“雙減”政策的具體落地可知,其廣泛實施對教育出版的現實影響也不可忽視。從教育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為了適應“雙減”政策的落地,教育出版雖然會面臨較大的發(fā)展挑戰(zhàn),但是其承擔使命是義不容辭的。筆者對教育出版現狀進行研究,認為教育出版單位需要加強以下工作。
(一)教材教輔的品牌建設和轉型
筆者解讀“雙減”政策發(fā)現其具體實施要求較多,比如要求提高作業(yè)的設計質量,健全作業(yè)管理機制等。從教育出版的工作實踐來看,為了達到“雙減”政策的具體要求,教育出版單位需要重新思考教材的定位和要求,并基于此設計和優(yōu)化教材教輔內容,進行教材教輔的品牌建設和轉型,以更好地升級產品,積極履行自身使命。結合具體的工作,教育出版單位教材教輔的品牌建設和轉型主要強調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創(chuàng)新教材教輔的設計,使其能夠反映“雙減”政策的最新要求。具體工作開展的要點如下。一方面,教材教輔的內容設計和編寫需要以課程標準和教材為基本立足點,減少偏題、怪題的出現[3]。另一方面,教材編寫要強調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以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為基本目標,調整教材編寫中知識體系的素質和內容安排等,并加強訓練學生的學習規(guī)劃等能力。另外,教材教輔的內容設計要對作業(yè)的總量進行合理控制。
第二,基于教材教輔質量提升的具體目標,加強資源建設[4]。在教育實踐中,學生的個體性特點較為突出,因此教育出版單位在編寫教材教輔時需要考慮學生的要求和個性,打破統(tǒng)一編排的模式,并結合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做多維度開發(fā),比如優(yōu)化加強線下教育資源,同時強調線上資源庫的建設。這樣可以實現線上線下教育相結合,對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有積極作用。在課后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的同時,教師也能在線上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第三,增強作業(yè)完成指導功能,搭建作業(yè)批改平臺?!半p減”政策對加強作業(yè)指導提出了要求,因此,教師在工作實踐中需要做好學情分析,強調答疑[5]。在具體工作落實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個性實現因材施教。為了協助教師開展教學,教育出版單位可以搭建作業(yè)診斷和學情分析平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生成學生學情的數字畫像,使教師能利用該平臺更好地指導學生完成作業(yè)。
(二)提升教育資源服務水平,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出版
“雙減”政策也明確提出,做強做優(yōu)免費線上學習服務。為了增強線上學習服務效能,教育出版單位在工作組織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加快線上、線下課程的融合,不斷拓展資源。從教育資源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來看,具體的策略和方法如下。
第一,加強課堂教學工作的服務,具體的實踐措施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積極利用資源優(yōu)勢,組織一線教師、學科專家、教研人員共同開發(fā)、錄制精品課程等,使這些課程能夠為現階段的教師教學工作提供參考[6]。二是建設紙質圖書線上資源庫,教師可以通過提煉和運用這些資源來完善自身教學方法,推動線上線下教育融合,促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第二,基于學生自主學習目標提供服務。具體的實踐策略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圍繞紙質教材教輔,努力開發(fā)和拓展相應線上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7]。二是幫助學生制訂線上學習計劃,并合理安排課后時間,使學生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預習、復習等學習內容。三是立足于學校的具體需要,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組織優(yōu)秀教師開展在線輔導答疑或開設直播課堂,提供方便學生自主學習的在線服務。
第三,強調教育公平與教育普惠政策的服務[8]。為了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教育出版單位可以通過多媒介的呈現形式,將傳統(tǒng)圖書進行轉向和拓展,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在開發(fā)相關資源之前,為了使內容更好地對接學生需求,符合國家教育普惠政策,教育出版單位應進行深入調研,努力實現教育公平、教育普惠等更大的社會價值。
三、“雙減”政策下教育出版履行使命的具體措施
筆者分析“雙減”政策的具體要求發(fā)現,教育出版單位在該政策落地的過程中所擔負的責任和使命是非常突出的。面對教育政策變革,教育出版單位需要改革自身工作。對此,筆者結合教育出版單位的工作實踐,提出其落實責任和履行使命的具體措施。
(一)立足于校園閱讀,加強校園閱讀拓展服務
立足于校園閱讀,加強校園閱讀拓展服務是教育出版單位落實責任和履行使命的重要措施之一。筆者結合該項服務的具體組織與開展工作,建議加強以下方面。第一,教育出版單位要重視全學科閱讀產品的開發(fā)與建設。若閱讀僅限于語文學科領域,是不利于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閱讀實踐工作推進的,也不利于拓展學生閱讀工作。因此,在當前環(huán)境下,學校需要改變該現狀,首先要做的是強調全學科閱讀?;谌珜W科閱讀服務研發(fā)產品,這對教育出版單位的具體工作而言現實意義顯著。第二,教育出版單位要加強重大主題閱讀產品的開發(fā)。教育部印發(fā)了《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革命傳統(tǒng)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等文件,教育出版單位基于這些文件的內容和具體要求來開發(fā)重大主題的閱讀產品,這對推進閱讀服務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9]。第三,教育出版單位不僅要強調產品的出版,還要重視提供閱讀服務。圖書和教育之間的橋梁是閱讀服務,教育出版單位提供閱讀服務,可以強調圖書導讀和推介,建立數字閱讀中心,還可以與學校等實現通力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的課后拓展服務。
(二)打造課后服務品牌,發(fā)揮教育出版優(yōu)勢
“提質升級”是“雙減”政策下課后服務面臨的新要求。這就要求教育出版單位要明確自己的優(yōu)勢,同時利用自身優(yōu)勢實現資源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增強課后教育服務品牌建設的實際成效,而這對“雙減”政策落實以及教育出版單位的使命完成均具有積極意義。打造課后服務品牌的具體措施主要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教育出版單位需要與大量的優(yōu)質作者保持長期的緊密聯系。在教育實踐中,一線教師、特級教師以及教研人員等擁有諸多教學資源,教育出版單位與這些人員建立良好的關系可以充實自身教育出版資源。教育出版單位結合自身渠道優(yōu)勢,為學校提供系列的專題化的課后服務活動或課程,對更加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yǎng)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10]。第二,教育出版單位要結合學科優(yōu)勢,積極開發(fā)“菜單式”的課后服務課程,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需求。
(三)加強與學校合作,打造課外活動基地
在“雙減”政策實施背景下,學生對研學實踐需求的增加是家長和學生的必然要求。在該背景下,研學實踐板塊出現巨大的潛在市場,這也對研學實踐板塊的服務體系、產品質量和特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出版單位在提供閱讀產品服務的基礎上,與學校合作積極打造課后研學實踐基地,可促進學生的綜合成長。以目前的實踐為例,教育出版單位打造課外活動基地要加強以下工作。一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二是向精細化和差異化的業(yè)務方向發(fā)展;三是加強與基地的合作或者自主投資產研學基地建設。
(四)建設工作人員隊伍
工作人員隊伍的建設對教育出版單位的具體工作實施也具有明顯影響,教育出版單位在落實責任和履行使命的過程中,不管是打造優(yōu)質品牌服務,還是研發(fā)優(yōu)質課程產品,都離不開專業(yè)的工作人員隊伍建設。以目前教育出版單位的工作實踐來看,其需要招聘名校畢業(yè)生和優(yōu)秀一線教師加入工作人員隊伍,并擴大作者資源儲備,篩選優(yōu)秀教師納入作者隊伍,這對教育出版單位來說是充實人才隊伍的一個途徑[11]。
四、結語
在“雙減”政策實施背景下,教育出版單位的責任和使命是重大的。因此,教育出版單位在實踐中需要明確自身責任和使命,并積極作為。文章分析“雙減”政策對家校師生的具體影響,并探討教育出版的使命以及履行使命的具體措施,以期為當前教育出版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張澤.教育出版數字化轉型升級路徑探究[J].中國編輯,2022(04):57-61.
[2]鄔鄭希,曹喆.基于在線教育平臺的數字資源審核策略: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職教”平臺為例[J].中國編輯,2022(04):82-86.
[3]陳蘭枝,范軍. “雙減”時代的基礎教育出版:挑戰(zhàn)、機遇與發(fā)展進路[J].出版廣角,2022(07):33-37,57.
[4]陳旭.風險視域下教育數字出版發(fā)展的困境與對策[J].西部財會,2022(04):76-79.
[5]于珊. “雙減”政策下教育出版的發(fā)展思路探析[J].傳播與版權,2022(04):84-86.
[6]劉戀.新時期,人民社的教育出版突圍之路[J].出版人,2022(04):50-51.
[7]張禮永.近代教育史家陳青之的生平與志業(yè):兼論教育出版上的“陳青之現象”[J].現代教育論叢,2022(02):101-109,112.
[8]謝清風.“六力”促進出版高質量發(fā)展和出版強國進程[J].科技與出版,2022(03):6-12.
[9]張弛,劉淑穎.融合出版時代學前教育虛擬仿真教學實訓平臺開發(fā)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2(03):7-10.
[10]袁華莉.數字教育出版發(fā)展問題及改進方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2(04):35-37.
[11]黃銳.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出版人的使命和擔當[J].中國圖書評論,2020(0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