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需要結合幼兒園的具體情況及當?shù)靥厣?,深入挖掘園區(qū)內外教育資源,在完成幼兒園教育目標的基礎上,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園本課程,凸顯幼兒園教育的特征,促進幼兒的良好發(fā)展。對此,本文結合蘇州刺繡,就幼兒園“蘇繡”課程的開發(fā)及實施路徑進行分析。
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fā)主要是結合當?shù)氐奶厣Y源、文化特征,根據(jù)幼兒發(fā)展需求,開發(fā)出獨具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實現(xiàn)對幼兒的發(fā)展引導。在當前學前教育改革中,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是很重要的一個話題。本文依托蘇州刺繡這一獨特的文化資源,將蘇繡引入幼兒園教育中,構建獨具特色的“蘇繡”園本課程,一方面可以豐富幼兒園教育資源,另一方面也能實現(xiàn)對蘇繡文化的傳承,強化幼兒的蘇繡人文精神素養(yǎng)。
一、明確“蘇繡”園本課程定位
對于園本課程,其強調激活幼兒園教師的主體觀念,要發(fā)揮幼兒園教師的作用,讓幼兒園教師可以真正成為教育生活的“主人”。在實踐中,幼兒園教師應該對相關規(guī)范進行認真研讀,全面把控當?shù)刭Y源及幼兒園的真實情況,找準“蘇繡”園本課程建設的切入點、建設方向,做好“蘇繡”文化研究工作,推進幼兒園“蘇繡”園本課程的構建。
同時幼兒教師還需要對以往的教學計劃、教學方案、教學工具等進行全面整合,并依據(jù)“蘇繡”園本課程的定位、園本課程建設要求來篩選有價值的元素,打造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庫。在實踐中幼兒教師需要深入挖掘幼兒園教育資源及“蘇繡”藝術的教育素材,對各方面內容進行整理,結合幼兒的成長要求,構建系列化的蘇繡園本課程,如蘇繡繪畫、蘇繡游戲、蘇繡欣賞、蘇繡制作、蘇繡藝術等,形成獨具特色的幼兒園蘇繡教育體系。如在蘇繡藝術課程中,可以分成四個主題,逐層對幼兒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主題一:媽媽的手真巧。引導幼兒對媽媽(他人)的蘇繡作品進行鑒賞;為幼兒介紹蘇繡的各種類型,指引幼兒感受蘇繡之美;組織幼兒參加、體驗蘇繡活動,感受活動樂趣,增強幼兒對蘇繡的情感。
主題二:我是媽媽的助手。幼兒做媽媽的小助手,學習穿針、劈線;對色線進行辨認,能認識常見的幾種蘇繡花線;了解蘇繡的各種材料、工具,激活幼兒參加蘇繡的熱情。
主題三:巧用廢線畫作品。教師引導幼兒了解蘇繡的基本針法,并引導幼兒與家長一起收集各種蘇繡廢線;教師組織幼兒開展簡單的手工藝活動,實現(xiàn)對幼兒操作能力及手部肌肉的培養(yǎng)。
主題四:學繡園地。幼兒學習刺繡,并讓幼兒在此過程中感受到蘇繡之美;通過競賽的方式引導幼兒簡單地制作蘇繡作品,培養(yǎng)幼兒熱愛蘇繡、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二、全員參與,開發(fā)多元“蘇繡”課程
(一)引導全員參與課程管理
在開發(fā)幼兒園“蘇繡”園本課程時,必須結合幼兒園現(xiàn)有的條件及幼兒的發(fā)展情況,借助園本課程來推進幼兒的發(fā)展,也推動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并且為幼兒園其他園本課程體系開發(fā)提供依據(jù)。幼兒教師在研究蘇繡藝術時,應該構建系統(tǒng)化的蘇繡課程框架體系,明確課程的目標、教學方式、評價體系等,設置系統(tǒng)化的課程教育內容。同時幼兒園教師還需要自主設計趣味化的蘇繡活動,將其融入每天的一日活動中,形成契合幼兒實際的課程方案。
(二)開發(fā)多元化“蘇繡”課程
在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fā)過程中必須堅持量身定做、自行設計的原則,一方面要保證園本課程的個性化、校本化,幼兒園教師需要通過整合、改變、補充、創(chuàng)新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及地方課程進行調整,使其更加契合當?shù)赜變旱陌l(fā)展實際。另一方面在園本課程開發(fā)過程中,需要以教師為主體,關注幼兒的個性化、多樣化發(fā)展。在蘇繡園本課程開發(fā)中可以以蘇繡文化為切入口,結合蘇繡文化教育開展特色蘇繡教學活動,如幼兒繡坊、繡之美等特色活動;幼兒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蘇繡藝術創(chuàng)意活動,引導幼兒能更加深入地接近蘇繡藝術,感受蘇繡的文化魅力。此外,幼兒教師還要組織幼兒與家長開展關于蘇繡的親子活動,讓幼兒在親子活動中充分想象、創(chuàng)新、動手操作,利用五彩絲線繪制出屬于自己的世界,給幼兒提供一個表達對生活熱愛的平臺。最后在每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開心過六一,歡樂繡世界”的活動,拓展蘇繡藝術活動路徑。
三、精細管理,增強“蘇繡”課程實效性
在幼兒園特色“蘇繡”課程的開發(fā)實踐中,還需要做好蘇繡課程的精細化管理工作,做好課程分析、思考、示范引領等工作,切實推進課程管理效果提升。
(一)完善課程實施計劃
幼兒園在推進“蘇繡”課程時,應該從園區(qū)管理、教師兩個層面來制訂明確的幼兒園蘇繡園本課程實施方案。如在“媽媽的手真巧”主題實施中,教師需要確立主題活動的目標,然后結合幼兒具體情況制訂相應的計劃,引導幼兒欣賞蘇繡作品,體驗不同蘇繡作品的魅力,從中體會到不同蘇繡名家的獨特藝術特征。
(二)制定完善課程管理制度
首先,要完善備課制度。改變過去的統(tǒng)一備課方式,幼兒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實施分層備課,如成熟的幼兒教師在備課上要注重有效性;成長的教師應該注重規(guī)范性;青年教師在備課上要關注優(yōu)化型,從而保證課程實施的實效性、針對性。同時,幼兒教師還需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幼兒,設置不同階段的發(fā)展目標,推動幼兒的良好成長。如對于小班幼兒,要在蘇繡園本課程中引導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蘇繡活動中,增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在蘇繡活動中關注幼兒傾聽、表達等能力的發(fā)展;讓幼兒體會到蘇繡集體活動的樂趣,初步培養(yǎng)幼兒遵守蘇繡活動的規(guī)則意識。對于中班幼兒則引導幼兒對蘇繡材料、操作過程有所了解;引導幼兒參加蘇繡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鼓勵幼兒嘗試通過合作的方式完成蘇繡活動。對于大班幼兒則要求其熟悉蘇繡的各個流程,初步認同蘇繡文化;能主動參加蘇繡活動,獲得相應的蘇繡技能,并且實現(xiàn)對幼兒細心、耐心的培養(yǎng);指引幼兒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開展蘇繡活動,能協(xié)商制定蘇繡游戲規(guī)則。
其次,要優(yōu)化課程質量評價制度。幼兒教師需要進一步轉變自身觀念,做好課程質量評價監(jiān)控工作,保證課程教學活動有序進行。在實踐中幼兒園教師要充分利用空余時間,對幼兒的特征、園區(qū)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研究,對幼兒各項發(fā)展指標進行細化、分解,制定明確的各階段幼兒發(fā)展評價標準,便于幼兒教師在平常工作開展評價活動,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如小班幼兒應該做到在平常愛護蘇繡的各種用品,不爭搶、輕拿輕放;能與同伴分享蘇繡的樂趣,幫助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認真傾聽蘇繡的故事及音樂;主動欣賞蘇繡表演活動,具備良好的蘇繡興趣。中班幼兒可以做到與同伴分享蘇繡材料,和諧地和同伴相處;遵守蘇繡集體活動規(guī)則,能控制好自己的行為;愿意完成教師交給的蘇繡任務;能感受蘇繡作品的美,能積極地參與到蘇繡欣賞、蘇繡作品創(chuàng)作中,可以借助蘇繡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大班幼兒可以做到對自己及他人的作品感興趣,能用不同的工具初步開展蘇繡活動;可以與同伴合作完成蘇繡作品,并且能很好地處理與同伴的矛盾;能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樂于為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能感受蘇繡作品及游戲內容;可以利用各種材料開展蘇繡創(chuàng)作。
(三)分層開展課程管理
在開展幼兒園蘇繡園本課程管理時,還需要采取分層有效管理法,通過行政調研、負責人調研等方式細化落實管理活動。幼兒園園長要深入課堂,對課程教師進行指導,與課程教師組成學習伙伴,加強與課程教師的互動交流,并注重現(xiàn)場示范,促進課程教師教育水平的提高。園區(qū)科研組應該定期開展展示活動,發(fā)揮自身的先導先行作用,與課程教師分享活動理念、活動路徑,構建有效的幼兒蘇繡學習方式,改變幼兒被動學習、教師機械教導的局面,促進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推進。此外,課程教師也需要做到學以致用,要積極地開展觀摩交流活動,在交流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從而更好地對幼兒進行教學引導。
(四)強化意識,保持教學有效性
幼兒園應該制定明確的幼兒園發(fā)展目標、教學目標,明確“蘇繡”園本課程的目標意識、作用意識、實施意識,借助課程實施計劃來推進教研活動開展。幼兒園可以結合蘇繡園本課程要求,構建具有蘇繡特色的教育環(huán)境,組織幼兒開展課外蘇繡活動,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具有挑戰(zhàn)性的蘇繡活動,讓幼兒能真正地展示自我,從而挖掘幼兒的潛力,促進幼兒的良好成長。
教師是園本課程開發(fā)實施的關鍵,好的園本課程必須由好的教師來引導實施。所以在實踐中幼兒園還應該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養(yǎng),以此保證“蘇繡”園本課程教學活動的良好實施。針與線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物體,兩者的相遇在纖纖玉手下翩翩起舞,從而變成了活靈活現(xiàn)的花蟲鳥獸,形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世界,這就是蘇繡藝術的魅力。在幼兒園構建“蘇繡”園本課程時還需要注重蘇繡文化的滲透,關注文化引導,讓幼兒能樹立文化意識,以此為幼兒的良好成長提供幫助。
通過園本課程開發(fā),可以很好地促進幼兒園教育質量提升,并且能實現(xiàn)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幼兒園教育中開發(fā)實施“蘇繡”園本課程,可以加深幼兒對本土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認識,增強幼兒的熱愛家鄉(xiāng)之情,同時還能促進蘇繡文化的傳承,具有良好的實踐效果。
作者簡介:陸佳婧(1995—),女,漢族,江蘇蘇州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