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建強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教育的深入探索,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已經全面滲透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旨在為了提升教學效率,實現高效課堂,尤其在新課改要求下,高效課堂教學成為目前的教學目標,也衍生出很多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如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實施該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素養(yǎng),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合作學習中,提升教學質量。
新的時代促進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也衍生出新知識、新方案。面對發(fā)展迅速的時代,我國教育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教師想要與時俱進,必須懂得創(chuàng)新、改革,如果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但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法形成高效教學。對于現代高中教育而言,教師應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為了能夠讓高中物理實現高效課堂,實施了“6+1”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將人本主義、架構主義、誘思教學論作為基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需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效學習,讓學生進行探究、自主、合作學習,進而實現高效課程教學,提升教學效率。
一、高效課堂教學概念
所謂高效就是高效率,讓效率實現最大化,課堂就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場所,從學校的角度來講,就是教師需要通過開展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學生在教學中張揚個性、成長和發(fā)展。每個教育學者對高效課堂有著不同的理解,有學者認為高效課堂就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課時內完成高質量的教學目標。還有學者認為是在有效的時間內運用適宜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課程教學活動,掌握知識內容,提升能力。也有學者認為,教師通過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方法、價值觀、個性品德等。也就是說,高效課堂是讓學生在三維教學目標的狀態(tài)下,全面掌握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各方面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教師在減少教學投入的情況下,讓學生有收獲,讓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都能夠共同進步和發(fā)展。
二、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
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是李長池先生創(chuàng)立的教學模式,將建構主義、人本主義、誘思探究教學論作為基礎,構建的一種新型課程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理論是多個理論觀念的總稱,該理論認為知識是發(fā)展的,不是停滯不前的,學生不能只是將知識單純地記憶在大腦中,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和新的知識進行重新整合,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的不足,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合作,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
人本主義是美國興起的一個心理學流派,隨著一些學者對該理論的深入研究,進一步促進了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發(fā)展。它重視人的價值作用,注重人的發(fā)展?jié)摿?,將教學過程作為重心,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引導者,學生才是教學主體,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應該得到自我激勵、調節(jié),因此,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學中自主思考、自主合作學習,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自由的學習空間,為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除了重視學生的成績,更關注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
誘思探究教學論認為教師是“誘”,學生是“思”,應該將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作為重點內容。也就是說,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會讓學生自由安排時間,教師提出課程學習目標,學生以此為依據進行自主思考,在此期間給予學生相應的引導,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該教學模式還注重學生的合作探究,教師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探討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課程教學實現高效率。
三、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是以集體備課作為切入點,課程中將“導學提綱”“限時練習”作為前提,根據“導—思—議—展—評—檢和練”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執(zhí)行教學活動,進而延伸知識內容。
(一)導——課堂引導
這里的“導”就是教師以“導學提綱”中的“導”環(huán)節(jié)要求的內容對課程教學進行引導,“導”包括“導入”“導學”,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學生已經學習掌握的知識導入新課程、新知識中,引導該教學課程中的學習重點和學習方式。
(二)思——自主思考學習
對于學生來講,預習的前提就是“思”,教師需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去如何看書、如何閱讀,然后進行自主學習,學生自學的方式分為很多類型,如學生可以讀文章、做習題、做實驗、將難題進行標記等。該環(huán)節(jié)是整個物理教學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實施該環(huán)節(jié)時需要安排十幾分鐘,在這十幾分鐘當中學生要完成看書、獨立思考、探究等行為,教師需要對課程教學情況進行巡視,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全面的了解,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進而促進學生高效地完成自學。
(三)議——小組合作學習議論
“議”就是導學提綱中要求的“議”,學生通過小組形式交流、分析自主學習的效果,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將遇到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也是近幾年各大學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共鳴,都是在物理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插入小組探究,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意識,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實現課堂高效也會有一定的難度。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小組合作,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合作討論學習中,讓學生和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活躍思維意識,在互相促進、互相監(jiān)督的作用下完成學習目標。
(四)展——激情展示
不管是哪個學科開展小組合作,不是學生討論后就結束,應該是學生小組討論后需要進行展示,也可以通過語言進行表達,在黑板上進行演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是有效發(fā)展的,學生需要通過舉手、站立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小組成員有不同的意見,也需要舉手站立進行“我補充”。任何學生發(fā)表的意見,其他學生如果對觀點有疑惑,都可以“我質疑”,并且大膽地在課堂上將自己的意見表述出來。在學生激情展示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并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完善課程學習。
(五)評——點評精講
該環(huán)節(jié)是通過導學提綱中“評”的要求開展精講、延展,最終得出結論;對整體進行梳理,整合成全面的知識體系?!霸u”要求精講內容為重難點知識、學習方法、知識體系,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不再講,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掌握的內容不講,和課堂教學沒有關聯的知識不講,講后學生依然沒有掌握的知識不講,精講時教師應該語言凝練,目標明確。
(六)檢——檢測反饋
該環(huán)節(jié)需要對學生在課堂中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進行檢驗,其中包括掌握知識和方法的情況以及學習成果。
(七)鞏固遷移,學會運用
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外進行演練,學生可以借助不同的學習方式完成學習目標,如通過習題檢測,讓學生學會理論知識點,并將所掌握的知識點運用到習題當中,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導—思—議—展—評—檢”,另一部分為“練”,這就是“6+1”模式,“1”是需要每天安排一課時自習課,讓學生對當天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鞏固、延展的練習。
四、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學課堂管理精細化
以往教師在開展物理課程教學時,以突出自己的主導地位為主,也就是說,教師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其在教學中較為隨意,課程教學沒有針對性,甚至所教學的內容缺乏實用性,無疑導致學生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容。如某一個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自由落體運動時,水柱在高處落下,那么橫截面面積是大還是小,然后給學生舉例說明,如比較常見的瀑布的案例,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問題,然而,教師突然將物理課堂教學內容遷移到山水風景,這無疑使教學失去意義了。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卻不同,它從六個環(huán)節(jié)對教學內容進行明確,進而引導學生如何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然后導入新課程、新知識中,并明確學生該節(jié)課程的學習目標,時間為2~3分鐘;“思”,學生需要在學習目標下進行自主思考,教師需要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進行監(jiān)督,時間為10~13分鐘;“議”,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自主探討、自主學習,教師在此期間需要觀察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給予正確的引導,時間為8~10分鐘;“展”,學生需要在課堂上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教師鼓勵學生表達,時間為6~7分鐘;“評”,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正面點評,并給學生精講學習規(guī)律等,時間為4~6分鐘;“檢”,該環(huán)節(jié)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學生可以自我檢驗,也可以同學間互相檢驗,時間為3~5分鐘。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將教學課堂進行了精細化,這樣教師能夠更好地管理課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合理規(guī)劃。
(二)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tǒng)課堂和高效“6+1”課堂有極大的不同,主要是教師給學生“單向灌輸”知識,這也是大多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使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教師在課堂中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然而,新課改中明確要求,開展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所以,傳統(tǒng)教學只能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機械地吸收知識,不能獨立思考,學習離不開教師,這無疑導致學生不能自主思考問題、自主解決問題。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課程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扮演好引導者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可以自覺地將舊知識和新知識建立聯系,對其進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以往教師在教學中將自己當作課堂主要角色,教師只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教學,不能兼顧班級全體學生,坐在前面的學生能夠認真聽課,后面的學生睡覺、聊天等問題非常突出,有些學生如果教師沒有對其進行監(jiān)督,就會對學習產生懈怠,這樣不僅無法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也不能實現課堂的高效性。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生當作教學主人,教師在課堂上是“解放”的,教師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通過運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導各個層次的學生對學習任務進行思考、分析、探討,實現因材施教。全面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狀態(tài)、學習方法、學習思路,讓學生在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以“導體電阻”為例
1.學習目標
首先,學生需掌握哪些因素影響導體電阻;其次,教師運用類比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方法;最后,培養(yǎng)學生如何掌握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2.重難點
重難點為掌握哪些因素影響導體電阻。
3.學習過程
(1)影響導體電阻因素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哪些因素影響導體電阻?教師給出研究方法:①電阻;②長一些;③橫截面較大;④材料差異性。從AB間將b、c、d接入,將變阻器滑片進行滑動,會有什么結論?研究方法是什么?見下圖。
(2)提煉重點
在橫截面積、材料一樣的條件下,導體電阻和長度為多少?長度、材料一樣的條件下,導體電阻和橫截面積為多少?長度橫截面積一樣,導體電阻和制成導體材料為多少?
(3)合作學習
n個長度是l,橫截面積是S0,電阻是R0導體,然后將其進行串系,證明:總電阻R和R0之間的長度成對比。n個長度是l,橫截面積是S0,電阻是R0導體,將其并聯,證明:總電阻R和R0之間的橫截面積成反比。
學生在教學中通過自主學習,完成了“思”的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中,學生通過小組探究,完成了“議”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展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結果時,并提出質疑,完成“展”的環(huán)節(jié),課堂最后的小結部分完成了“評”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說,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突出“思”“議”“展”環(huán)節(jié)。將這三環(huán)節(jié)作為重點。課程結束后,和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說出對課堂教學的真實感受。一個學生表示,“思”環(huán)節(jié)讓我在讀課本的過程中對重點進行勾畫,然后將書合上,完成導學提綱,這樣能夠提升我的學習效率,也讓我的精力、思維都集中在課堂當中。還有學生說,“導”環(huán)節(jié),教師給我們展現的圖片充滿趣味性,能夠激發(fā)我的探索欲望,很想知道后面是什么。另一個學生說,“議”環(huán)節(jié),教師給我們提供了展示回答的機會,讓我更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讓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對我的肯定,讓我對物理學習更有信心,也更喜歡學習物理。
總之,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較,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更注重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fā)展,這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學科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實現了課堂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林明華.高中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培養(yǎng)途徑[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