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龍
識字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開始,也是獲取知識的重要保證,掌握了一定的識字量,才可以為今后的讀書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但是在實際的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識字教學程序化、形式化,導致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不高,自主識字意識淡薄?;诖?,在對識字教學問題梳理的基礎(chǔ)上,提出低年級識字的趣味性教學策略。
一、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過程程序化,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大多采用統(tǒng)一的流程,一開始讓學生自主閱讀,掃除知識障礙,對文中的生僻字采用拼音認讀,接著隱去拼音,采用“開火車”、領(lǐng)讀、齊聲讀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發(fā)音。在平時的識字教學中,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完全掌握,在固定的模式下,學生的識字興趣消失。在重復的教學中,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始漸漸抗拒這種學習方式,最終導致識字教學的效果大大降低。
(二)忽視語境運用,難以掌握音、形、義的關(guān)系
在語文識字教學中,先對課文中的字詞展開教學,而后學習課文,這種方式阻斷了字詞和課文內(nèi)容的聯(lián)系。對于中上水平的學生來說,這種方法是可取的,然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尤其是其面對一些較難的生字時,則需要另辟蹊徑。但是在實際的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語文教師的重心依然放在對字音和字形的鞏固、理解上,沒有抓住字的深層含義,即字義,導致學生對字的認識和學習不深入。
(三)教學方式單一,忽視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
自主識字能豐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體驗,有助于關(guān)注個體差異,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在教學中對識字教學的定位不準確,停留在會讀和會寫的層次上,對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缺乏培養(yǎng)意識,導致學生很難形成自主識字規(guī)律和掌握識字方法。采用單一的分析字形、強調(diào)書寫順序、掌握字形、在示范指導中掌握生字的方法進行教學,方式固化,缺少多樣性的識字方法,學生在識字學習中體會不到合作、探究學習的優(yōu)勢,這樣的識字教學是不利于學生綜合發(fā)展的。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的趣味性教學策略
(一)遵循學生心理特點,開展游戲化教學
剛升入小學的學生,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有著極強的探索欲,但是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反而對形象化的事物印象較深。所以,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展識字教學時,需要創(chuàng)設(shè)生動的教學情境,在游戲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進而使其養(yǎng)成自主識字習慣。例如,在講解“鮮”這個字時,可引入猜字謎的小游戲:“有兩個小動物,一個待在水里,一個在山上。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字?”教師在一旁敘述,然后學生回答。平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積累相關(guān)字謎知識,利用一些通俗易懂、富于啟發(fā)性的字謎豐富識字教學,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將游戲化教學引入識字教學中可以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真正在玩中學、學中玩。
(二)利用生活資源,開展生活化識字教學
漢字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是在長期的實踐積累中總結(jié)出來的,富有生活氣息。所以教師在開展趣味性的識字教學時,要善于利用生活這個大舞臺,將學生的識字和身邊的生活有機結(jié)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豐富學生對識字的生活化理解,增加學生的識字量。在實際的識字教學中,除了利用好課本內(nèi)容之外,還要善于拓展延伸,從學生熟悉的身邊事物出發(fā),可以是教室里張貼的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行為規(guī)范條例,或者校園里的公示欄等,向?qū)W生發(fā)問:“誰會讀教室里的這條標語?是什么意思?”學生在認真思考和爭先恐后的回答中,識字教學的目的也就達成了。可以讓學生積累自己每天學到的生僻字,分享自己的識字收獲,與同學互動交流。同時,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幫助下,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識字,做生活的有心人,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借助生活經(jīng)驗探索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加強理解,讓低年級學生在家庭和社會大環(huán)境下開展趣味性的識字學習。
總之,低年級識字教學要立足課本,以生活為背景,開展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同時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學習特點開展游戲教學,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多樣化的識字教學中學會自主學習,掌握有效的識字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尚懷芝.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的趣味性教學探析[J].課外語文,2018(1).
[2]張惠芝.如何增強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趣味性[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