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永輝
摘 要:目前,國內各小學尚未建立完善的挫折教育體系。為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教師應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與心理學理論,找尋挫折教育的有效方法,摸索挫折教育的路徑。本文將簡要分析學生缺乏挫折應對能力的原因,研究開展挫折教育對學生的必要性,重點探究有效開展小學挫折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挫折教育;積極情緒;挫折干預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1-0120-03
Research on the methods of effectively carrying out frustration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JI Yonghui? (Chenyu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Che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domestic primary schools have not yet established a complete setback educ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study advanced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psychological theories, find effective methods for setback education, and explore the path of setback education.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reasons why students lack the ability to cope with setbacks, study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setback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nd focus on exploring methods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setback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Frustration education; Positive emotions; Frustration intervention
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為學生營造了舒適、安全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而教師、家長的呵護與關懷也使多數(shù)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獨立應對挫折以及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心與能力?;诖?,圍繞挫折教育進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義。
1.學生缺乏挫折應對能力的原因
挫折主要是指基于某種動機,努力實現(xiàn)具體目標,但遭遇無法克服的干擾與障礙,難以滿足自身動機與需求,進而出現(xiàn)消極、緊張等負面情緒。挫折是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其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人生道路上。在挫折面前,有的人悲觀、頹廢、消極、郁郁寡歡,有的人頑強、拼搏、進取、不屈不撓,能夠克服挫折所帶來的困境、消解負面情緒與心理壓力,逐漸實現(xiàn)心理平衡。上述大多源于個人生活經(jīng)歷、挫折防衛(wèi)機制以及挫折認知,也與個人承受能力明顯相關。當前,部分學生在遭遇不如意或挫折時,經(jīng)?;倚膯蕷猓恢?,甚至步入極端。當前,國內學生無法有效應對挫折的核心原因包括如下幾點:第一,隨著現(xiàn)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zhèn)兒童在家庭中享受著過分的保護與溺愛,成長中享有充足的物質環(huán)境。他們基本都擁有相對優(yōu)渥的生活條件,有求必應,這也使學生無法充分適應集體生活,未能正面小挫折、小波動,不利于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同時,部分學生成長于單親家庭,未能獲得家庭的溫暖,精神壓抑,逐漸形成內向、孤獨、陰沉的性格。第二,部分家長依然保有陳舊的教育理念,迫切地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給予孩子過高的期望,加劇孩子的壓力與負擔,進而使其產(chǎn)生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
2.挫折教育對學生的必要性
(1)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目前,家長擔心孩子受苦,對每件事都親力親為,替孩子包辦一切,讓學生變?yōu)闇厥抑械幕ǘ?。上述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很難保障孩子茁壯成長,反而會讓孩子變得任性軟弱,缺乏應對困難的能力與勇氣。一旦遭遇挫折,很難有效抵抗挫折,進而產(chǎn)生消極心理,嚴重挫敗其積極心態(tài),進而引發(fā)心理問題。鑒于此,挫折教育可保障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2)滿足個性健康發(fā)展需求
挫折教育是推動學生個性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其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兩點:第一,挫折教育可推動學生心理生理的成熟與健康發(fā)育。在面對挫折時,部分學生經(jīng)常會形成消極情緒,甚至出現(xiàn)輕生、厭學等問題??茖W、有效的挫折教育可讓學生迅速掙脫失敗的泥潭,逐漸形成樂觀、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進取、向上的精神。第二,挫折教育可挖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其自信心。當遇到挫折時,經(jīng)歷挫折教育的學生可直面困難,戰(zhàn)勝困難。在此過程中,學生也會樹立自信心,鍛煉意志力,認知內在潛能,形成克服挫折的勇氣與能力,從容地應對接下來的各種挑戰(zhàn)。
(3)踐行素質教育理念
挫折教育是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德育工作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教育工作者應依托多種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持續(xù)強化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提升其適應環(huán)境、承受挫折的能力,健全其人格?;谒刭|教育背景,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法制意識、道德品質、政治素養(yǎng)進行有效培養(yǎng),助力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與人格,切實增強其核心素養(yǎng),為其成長發(fā)育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學教育體系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含人生規(guī)劃、社會生活適應、升學擇業(yè)、情緒調節(jié)、人際交往、尊重生命、認識自我、學會學習等多項內容;其目的在于調節(jié)心理,應對挫折,適應外部環(huán)境,進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積極的心態(tài)、健全的人格。在新形勢下,為達成上述教學目標,踐行素質教育理念,教師也應積極開展挫折教育,幫助學生磨煉意志,累積生活經(jīng)驗,完善個性品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及挫折承受能力,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3.有效開展挫折教育的方法
(1)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在面對困難與挫折時,學生經(jīng)常陷入不同程度的自我懷疑,產(chǎn)生“我怎么這么笨?”“我為什么做不好?”等困惑。同時,懊惱、自責、煩躁等負面情緒也會持續(xù)困擾學生,消極情緒會逐漸消解學生應對挫折的信心與勇氣?;谏鲜霰尘?,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可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挫折,形成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心與自我效能感。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自我教育是指,結合自身發(fā)展與社會環(huán)境,充分展現(xiàn)個體主觀能動性,將自身作為對象,努力提高素質而開展的教育活動。當前,自我教育主要涵蓋自我改造、自我調控、自我激勵、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督五方面。上述各元素從不同維度展現(xiàn)出了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及自覺能動性。為強化自我教育質量,學生應積極地對自我進行接納,從自我教育活動中逐漸了解自身的不足與優(yōu)勢,有意識地開展自我改造、自我調控工作。既要接納正面的自己,也要接納消極的自己。同時,教師與家長也應引領學生從積極、消極兩方面對挫折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使學生逐漸了解挫折的兩面性,既要看到事物的難點,也應用長遠的目光看到克服挫折后的收獲,促進自我成長。在此基礎上,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的挫折成長點,找尋成長契機,強化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自信心。為強化學生的自我教育效果,切實增強其挫折抵抗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引領學生正確意識到挫折的突發(fā)性,不能將主要精力與時間用于避免挫折上,而應重點探討如何應對挫折,找尋對待挫折的正確方法。通過對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進行培養(yǎng),強化其自我效能感,讓學生逐步具備應對挫折,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心與能力。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自我意識也會持續(xù)發(fā)展,慢慢提高自我評價能力,逐漸從獲取外部評價過渡到擁有獨立見解,漸漸強化自我評價的有效性。此外,當學生陷入自我否定或自我懷疑的情緒中時,教師與家長應引領學生關注積極元素,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推動其自我調控,自我激勵,積極應對挫折,戰(zhàn)勝挫折;用積極的情感應對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持續(xù)強化挫折抵抗能力。
(2)積極開展挫折預防教育
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人格的培養(yǎng)有助于提高個體挫折預防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積極人格是彈性防護膜。當個體遭遇挫折時,挫折防護能力可迅速消解負面情緒、保持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其始終用平和、從容的心態(tài)應對問題。在基礎教育體系中,小學階段是學生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鑒于此,教師應對學生的人格特質進行針對性的培養(yǎng),積極開展挫折預防教育。為強化人格特質培養(yǎng)效果,教師應發(fā)揮積極情緒的正面教育作用。積極情緒不僅代表情感狀態(tài),還隨時間逐步優(yōu)化個體品質并推動其心靈成長。通過對學生的積極心理潛質進行深入挖掘,展現(xiàn)自信、熱情、勇敢、樂觀等積極情緒,重點對其人格特質進行培養(yǎng),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由于個體對消極情緒、積極情緒所產(chǎn)生的主觀感受會直接影響后續(xù)的幸福體驗,在此背景下,通過增強積極情緒體驗,強化學生的幸福感,可使其更好地應對挫折,以提升其挫折預防能力。換言之,積極情緒的持續(xù)發(fā)展可逐步完善個體的積極人格特質,有助于增強挫折預防教育效果,推動學生的心靈成長。挫折預防教育的重要方法還包括創(chuàng)建挫折情景,其可推動學生積極思考,讓每位學生均擁有樂觀狀態(tài)與應對挫折的潛力,而挫折教育可對上述潛力深入挖掘并對其進行有效培養(yǎng)。在遭遇挫折事件前,教師應預先為學生設置挫折情境,調動小視頻、圖片、文字、語言等多種方式,帶領學生提前感受挫折情境,找尋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同時可與同伴分享個人見解,獲取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通過圍繞生活、學習創(chuàng)建挫折情境,可強化學生的挫折抵抗能力。相應地,學校也應定期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直面挫折。社會實踐活動可助力教師切合學生的性格特點、行為特征、認知能力,逐步找尋自我調控方法,挖掘內在潛力,獲取應對挫折、戰(zhàn)勝挫折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在逆境中感悟積極情緒,努力從挫折中挖掘積極元素,可逐漸開闊學生的胸襟,形成積極反應,以增強其應對挫折的能力。簡言之,通過創(chuàng)建挫折情境,培養(yǎng)人格特質,可將挫折教育滲透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地達成各階段的教育目標,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3)強化學生的挫折抵抗能力
為強化學生的挫折抵抗能力,教師可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建立正確的挫折觀。挫折會讓學生的心態(tài)、行為出現(xiàn)多種變化。比如,部分低年級學生成績優(yōu)異,但升入高年級后,學習成績迅速下滑,逐漸產(chǎn)生從山頂落到低谷的體驗。情緒落差會影響學生的自信心,使其產(chǎn)生愧疚感、失敗感。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教師應加強挫折觀培養(yǎng),讓學生正確認知挫折并勇敢面對挫折。第二,發(fā)揮榜樣的力量。意志品質培養(yǎng)并非孤立存在,其與周邊環(huán)境、人、物等因素息息相關。其中,榜樣的作用尤為重要。對學生而言,榜樣既是標桿,又是學習典范;多數(shù)學生會不由自主地模仿心中的榜樣,逐步加深挫折認知,進而形成自我品質。鑒于此,教師應從教材中汲取名人應對挫折的經(jīng)典事跡經(jīng)驗,積極開展挫折教育。例如,通過詹天佑、海倫凱勒、居里夫人、愛迪生等人的艱難道路,讓學生了解意志、決心、斗志對個人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意義。第三,適當提高學生的抱負。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學情實際,助力學生個人抱負的提升。例如,對部分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可以適當?shù)卣{低學習目標,增強其成功體驗感;對部分擁有良好基礎的學生,可設置挑戰(zhàn)性較大的目標,調動其學習斗志,增強其成就感。第四,讓學生適度感受挫折。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有意識地將挫折教育滲入日常生活、學習活動中。通過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引領學生直面挫折、克服挫折,培養(yǎng)其堅定的決心與信念。通過組織軍訓、登山、長跑、球賽等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耐挫折品質與意志;從站姿、坐姿、語言等方面規(guī)范常規(guī)教育,約束學生的個人行為,鼓勵其勇于面對人性的弱點,克服惰性,始終以樂觀、健康的心態(tài)迎接生活。第五,結合個體差異開展挫折教育。社會環(huán)境、家庭、先天因素讓每個學生都擁有個性化的心理世界。結合個體差異,教師應秉持平等的態(tài)度,重視學生的獨特性。在開展挫折教育時,應踐行因材施教的理念,關注學生的差異性,摒棄“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例如,對日常粗枝大葉、行事剛強的學生,教師可施加壓力,培養(yǎng)其自制力;對性格沉悶的學生,教師應耐心教育,關心愛護,強化其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心。
(4)加強家校合作,及時開展挫折干預活動
在小學階段,學校與家庭是學生核心的活動空間。結合親子關系理論,教師應正確意識到學生對父母擁有極強的依賴感,而父母的愛能給予學生面對挫折、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心與勇氣。父母的一言一行均會對學生的行為選擇、認識判斷造成影響?;谏鲜霰尘埃瑢W校與家庭應開展緊密合作,共同開展挫折教育,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不同于成人,學生擁有獨特的行為表現(xiàn)方式與情緒表達方式。因此,教師與父母都應該對學生進行耐心觀察,用靈活的方式與學生展開溝通交流。教師應利用日常生活、學習的間隙,觀察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與行為邏輯。通過分析學生的行為,深入觀察其言談舉止,可為后續(xù)的挫折教育提供重要的依據(jù),進而找到最有利的挫折干預契機。同時,溝通交流也是挫折干預的重要手段。當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未被充分挖掘,肢體語言能力往往能表達出更為靈活、準確的含義。鑒于此,一旦學生面對挫折,其行為舉止往往能表現(xiàn)出其心理狀態(tài),這也為挫折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接入點。
綜上所述,教師應正確理解挫折教育的內涵,深入剖析學生缺乏挫折抵抗能力的原因,認知挫折教育對小學教學活動的積極意義。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積極開展挫折預防教育,加強家校合作效果,及時開展挫折干預活動,強化挫折教育效果,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程利娜.論挫折教育的階段性[J].教育探索,2012(07).
[2]鐘貞.試論逆商與青少年學生挫折教育[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