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雁
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情感能力的關鍵學科,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肩負著為學生滲透語文學科理念,輔助學生奠定閱讀能力、書寫能力基礎的任務,因此以有效的方式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有著十分關鍵的意義。事實證明,“大單元教學”有助于學生學習。基于此,本文以教師視角提出實施“大單元教學”的關鍵策略。
一、避免顧此失彼,正確處理整體與分支之間的關系
語文學科的魅力在于對學生情感的聆聽和語言的表達,較之于枯燥乏味的學習方式,語文學科更像是歷史上的名家跨越時間與小學生開展溝通、討論。因此,情感的表達與釋放,語文基礎知識的領悟與掌握,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首先關注的問題。而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世界、探索世界,使學生獲得人生感悟是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初心。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在構建單元整體觀念的過程中,部分教師會忽視單篇課程的重要性,導致文章不夠鮮活,這與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初心不相符合,已然成為學生學習的阻力。因此,教師在開展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應避免顧此失彼,既要帶領學生整體掌握語文知識,也要關注每一堂課程的具體教學,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科能力。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識字》的教學模塊為例,在本單元中,學生將會學到“天”“地”“人”等生字,而不同的生字有著不同的意義,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實踐之前,應帶領學生統(tǒng)一構建單元知識體系,使學生對知識有所了解。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立足于實際教學內容,做到不偏不倚,不顧此失彼。
二、靈活應用,關注大單元教學在各個年級中的應用
小學是學生進入系統(tǒng)學習的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小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奠定各個學科學習的基礎,以便于今后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而小學階段的學習時間較長,不同年級的學生往往會展現(xiàn)出不同的身心發(fā)展特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師在開展大單元教學模式時也應建立相應的教學策略。按照慣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者往往會將學生分為“低”“中”“高”三個階段,分別探究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相應的教學策略。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應以認識生字為主,教師可以利用大單元教學模式為其構建生字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單元構建出的學習脈絡,學生可以認識更多的生字。在小學中年級階段,學生已經可以閱讀并領略課文主要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大單元教學模式,將不同年代的文章匯總在一起建立整體框架,輔助學生理解。而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寫作知識,教師可以在大單元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累相關寫作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注重教學反饋,設計單元整體學生評價機制
完整的教學過程使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僅要關注課程的開發(fā)和講授,也要關注高效的教學反饋與學生評價。近年來,隨著減負增效政策的實施,小學階段的學生評價逐漸轉變模式,由原本較為枯燥的作業(yè)、考試等形式,轉為更加新穎、吸引學生興趣的互動性評價模式。面對當前的教育教學方針,教師也應轉變評價思維,構建適合當前學生發(fā)展的新型評價程序。在大單元教學理念下,單元評價的目的不能局限于學生是否完整掌握了單元中的全部知識,而且要看學生是否構建了單元整體知識網絡,在學習語文知識后有沒有搭建起相應的核心情感,這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斷突破教學瓶頸,提出更加可行、開放的評價策略。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荷花》一課為例,在本課的學生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采取互動方式與學生進行一問一答,接力開展趣味性評價,由教師開始提問,詢問學生眼中的荷花是什么樣子,有沒有其他喜歡的花,是否認識了課文中的生字,等等。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開展互動,以豐富評價形式。
大單元教學模式不僅與當今時代的教育理念相適應,更與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實踐相符合,提出了更加嶄新的教學模式,為小學生整體掌握語文知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小學語文教師開展趣味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大單元教學”模式將會得到更加深入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