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戈梅
教育的真諦是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讓他們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尊重自己,關注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學會愛自己、愛他人。
啟蒙時期的兒童,天真純凈得如一泓清泉,他們學習的過程如同清泉歡快流動,就是學習、體驗人生、感悟道理的過程。德育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當它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親自體驗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作為小學班主任,要真誠地關愛每一個學生,把他們視為自己的兒女,給予他們細心的照顧和嚴格的教育,要像經(jīng)營一個家一樣用心經(jīng)營自己的班級。以愛育愛,以德治班,培養(yǎng)孩子們健全的人格,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做個好公民。
一、培養(yǎng)學生關注自己
(一)認識自己,肯定自己
“我之所以是我,是因為我與眾不同?!边@句話其實就是強調(diào)對自我的關注。在學習能力方面,有的學生學習接受能力較差,有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在性格方面,有的學生性格靦腆,不喜歡和老師或同學交流溝通,而有的學生則性格外向、活潑。在學科方面,有的學生喜歡學習音樂、語文這樣的科目,有的學生則喜歡學習數(shù)學、體育之類的科目……總的來說,學生的能力、性格各有不同,也各有各的優(yōu)點。那么,小學班主任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有效開展對學生的德育呢?這就不僅僅需要教師和同學的幫助,更需要喚醒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對自我的肯定。五個手指,各有長短,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這一點,從而從內(nèi)心接納自己,肯定自己。比如,班主任面對學生的叛逆心理時,如果單純進行批評教育是無法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通過反思發(fā)現(xiàn),當班主任換一種思路主動和學生溝通談心,從學生的角度了解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生便能更充分地認識自己,從心理上接納自己,改變對自己的認識,從而達到轉(zhuǎn)化、培養(yǎng)其作為人的應有素質(zhì)——自我肯定。當學生認清自己后,揚長避短,就會一點點進步。學生只有充分地自我肯定,才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和上進心。自我肯定,不僅僅是人文主義的一個方面,也是健康心理的表現(xiàn)。因此,班主任培養(yǎng)學生認識自己,自我肯定,是很有必要的。
(二)尊重自己,關注自己
自我的尊重,就是愛惜自己的名譽,珍視自己。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人應尊敬他自己,并應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弊鹬刈约海谌说囊簧惺欠浅V匾?。我國作家亦舒說:“我不介意辛勞工作,我所介意的是自尊,一個女人為著工作上的方便與順利,得犧牲多少自尊?!弊骷蚁钠呦φf:“自尊是不值錢,可沒有自尊,整個人都不值錢。”一個沒有自尊的人,一個不珍視自己的人,是無法贏得別人對自己的肯定,贏得集體和社會的贊揚的。
面對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合群的情況,在教育教學中,班主任要特別關注,需要引導和幫助他們樹立自我意識,喚醒他們對自己成長的關注,這樣才能解決發(fā)展性問題。
比如,班主任在班會中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可以讓學生寫出自己和好朋友的優(yōu)點單,互相交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原來有這么多的優(yōu)點、長處。面對來自同伴對自己的肯定,可以讓學生更加欣喜,充滿自信。通過這樣的方式,再加上班主任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適時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各盡其能,使學生了解自己,關注自己,從而樹立強烈的自尊心,有了自尊就有了自信,這是學生前進的不竭動力。
(三)管理自己,教育自己
管理自己,是提高自我認識、自我成熟的一個標志。從學生慢慢學會自我管理,就意味著他在成長。在小學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非常重視對孩子自我管理意識的培養(yǎng)。
在學生上自習課的時候,班主任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強調(diào):作為有思想、有意識的人,還需要被人看管嗎?剛開始一個班級里,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管理好自己,也有自制力比較差的學生。這樣循序漸進的管理和教學教育過程,是需要班主任長期培養(yǎng)和管理的。班主任可以先和學生一起制訂相應的班規(guī),讓學生行動有準則,心中有規(guī)范,同時充分發(fā)揮小干部的帶頭作用,加強日常的監(jiān)督和檢查。在班會上,班主任可以讓班干部自己主持,學生就本周班級里的學習、紀律、衛(wèi)生、安全等方面做全面的評價,指出不足,表揚優(yōu)點。對那些違反紀律的情況,學生也可以提出批評和解決的辦法。班主任對班級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策劃、組織、主持、開展、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激發(fā)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在集體中多數(shù)同學的帶動下,學生的紀律觀念、規(guī)則意識也會逐步加強。在班里,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分配相應的任務,人人有事做,誰都是班級的主人,有了主人翁意識,這樣的班級管理也可以邁上一個新臺階。
(四)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
“存在就是合理”,學生所做的總有他的道理,面對學生的不足,不能只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作為班主任,應該詳細問清事件的緣由,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引導學生正確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出現(xiàn)問題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法教育他們,肯定合理的部分,指出問題出在哪里,如何改正,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才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不僅是人文教育的體現(xiàn),也是對學生的尊重,這將會對他們?nèi)绾螌Υ齽e人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二、培養(yǎng)學生關愛他人
(一)同情心
同情心,是人善良本質(zhì)的體現(xiàn)。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有著無窮的魅力,能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并受到別人的認同。這是人文的體現(xiàn),也是作為人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zhì)。
班級作為學生的又一個“家”,每個學生都應該熱愛它,關心集體中的每一個人。在運動場上,參加長跑的學生剛到終點,幾位同學早已在那里等待著攙扶;作為留守兒童的學生缺少親人的關愛,同學們主動和他交朋友;有學生生病了,班級的學生主動關心同學,給同學送上聽課筆記、講題;面對成績不理想的同學,不是恥笑,而是主動幫助查漏補缺……學生的愛心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有了愛心,學生將在人生的道路上成為最富有的人。
(二)寬容心
面對別人的錯誤,能夠?qū)捜?、諒解,能原諒別人的錯誤與過失,能接納別人的缺點,這也是人應具有的品質(zhì)。
寬容是作為人的一種美德,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態(tài)度或一種心境。作為每個認真負責的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擁有廣闊的胸襟,讓善良、美好、和諧的學習氣氛縈繞在班級中。小學德育的目的與其他學科不同,旨在教導學生一定德育知識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和信念。因此,這就需要班主任耐心引導,細心教導。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意識到寬容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學會換位思考,以提高寬容意識,最終達到良好的道德思想??鬃诱f:“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大海之所以浩渺,是因為納百川;胸懷之所以寬廣,是因為容天下。有一顆寬容別人的心,不僅是健康人格的體現(xiàn),也是人與人交往的秘訣?!扒Ю镄迺鵀榈缐?,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比耸巧鐣娜?,必須教給孩子如何做人。
(三)善待心
善待同學,善待自然,這是一個有健康人格的人所擁有的心理素質(zhì),也是一個人所具有的人文品質(zhì)。
現(xiàn)在的學生個性鮮明,當班里的學生產(chǎn)生分歧時,班主任應該耐心與學生交流溝通,幫助他們分析事情、解決問題。同時,班主任可以抓住這類事件,利用班會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最終使學生學會解決分歧。
除了善待同學,還要善待自然。校園的花花草草也是有生命的,它們美化了校園,不能隨意踩踏,教室里的桌椅板凳,默默陪伴自己,不能損壞刻畫。
(四)感恩心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是每個人應有的最基本的道德修養(yǎng)?,F(xiàn)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居多,從小就被家長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關懷備至。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教育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通過《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讓孩子受到“百善孝為先”“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等感恩思想教育,這些品質(zhì)都是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除了書本知識熏陶,更主要的是要通過各種活動,將其內(nèi)化為行動,落實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如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給生病的家人端水送藥?!叭恕眿D女節(jié)、教師節(jié)等節(jié)日到了,教孩子親手制作賀卡,寫滿祝福語,送給媽媽、老師,感恩父母給予了自己生命并無微不至悉心照顧自己長大,從不求回報;感恩師長傳道解惑,修枝減葉,教育自己茁壯成長;感恩同學陪伴自己學習、玩耍、游戲,快樂成長;感恩幫助過自己的每一個人,讓自己度過一個個人生路上的坎坷。一個會感恩的人,他的人生一定是幸??鞓返?。
綜上所述,班主任往往決定著整個班集體學生的成長,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可以成就孩子的一生。所以,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要真誠地關愛每一個學生,老師的言行舉止就像一粒粒愛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田。學生從老師身上得到了愛,也學會了愛。這種愛心的傳遞,成為一種自覺自愿的行為,用這樣一條情感的線,把學生緊緊地穿在一起,班級就像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教育的真諦是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讓他們關注自己,管理自己,學會愛,今后在人生的道路上與愛相伴,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