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讀
在主題為“自然畫卷”的閱讀中,作者常常會走進大自然中,欣賞并描繪其間的美麗景色,呈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畫卷,表達自己自然生發(fā)出的某種情感。此類文章大多以散文為主,這就需要同學(xué)們具備賞析文章語言、體察作者情感的能力。中考題中常見的考點有:1.賞析文章標題;2.品析文章語言;3.分析寫作手法;4.體悟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嶺上梨花雪
◎張峪銘
你不得不承認,世間有些事很奇妙。如春天就像一位姑娘拿著一根季節(jié)的牧鞭,輕輕地抽打著萬物,于是萬物蘇醒了,并歡快地邁向春光深處。奇怪的是人到了這個季節(jié)也不例外,也慢慢地敞開胸懷,也樂意、興奮地扎入春潮之中。
這不,朋友來電說,若再不到嶺上來,那梨花將要謝了,到時你不要懊悔。最后還詩意地說了一句:滿山梨花雪,飄灑能幾時?其實朋友的夸張語言比不上季節(jié)的誘惑。對嶺上的梨花,我已鐘情很久了,只不過時間難以支配,一拖再拖。我也擔(dān)心若不前往,恐怕梨花已卸妝,趕不上其尾聲末場了。
那天雨絲飄落,我們一行人輕踏如琴鍵似的石道階梯,張望惱人的春色,路過一潭碧水,走過一段山岡,穿過一座古亭……你舉眼一望,無邊景色迎面撲來。那滿山遍野的梨花,攻陷了整個山梁,那行道樹的新綠,石楠林的殷紅,成了梨花的配角,就像一匹巨幅白絹上點綴一點綠色和一抹紅,將那梨花襯托得更加潔白,如玉晶瑩剔透,如雪素潔淡雅。
說起嶺上梨花的配角,不能不說那些奇形怪狀的褶皺石。有的如天蟾,有的如書卷,有的如蓮座,有的如寶劍……梨樹植在山石間,山石臥在梨樹前,一個風(fēng)情萬種,一個雷霆不動,演繹著野性與溫柔之美。
我坐在古徽道邊的一塊石頭上,望著游人如織,花開如雪,我思考著任何生命都有許多相似與重疊。梨花生命與人類一樣。當(dāng)最后一場春雪融化成一泓春水時,梨樹枝頭生出些白米粒,小小的、澀澀的,如懵懂女孩;等暄風(fēng)一遍遍拂過,那白色的花苞競相開放,那純粹的白,如少女的裙裾,那淡黃的蕊,如少女面龐上的羞澀;再過幾天花開得更加恣意,綠綠的嫩葉也悄悄地長了出來,就像系著綠圍裙的少婦,腰肢隨風(fēng)擺,楚楚動游人。梨花的生活演進,帶著一份圣潔、一分高貴,一絲素雅與一絲哀怨。難怪有人稱梨花“雪作肌膚玉作容,不將妖艷嫁東風(fēng)”,天地之間,她不取悅、不諂媚,保持一生天性,給你一世素容。
我想,梨花是不是天地之間的白衣使者?她開在清明之前,一夜之間扯起了白幡,此時天朗氣清,山河素白。是不是祭奠滄海桑田的變幻,祭奠草木枯榮的更替,祭奠生靈萬物的輪回?是不是想讓人類應(yīng)懂得慎終追遠,飲水思源?“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清明祭奠是為了吊慰感恩,出城尋春是為了守住更好的人生。人類啊,應(yīng)當(dāng)有必要的敬畏和必要的堅守。就像梨花堅守著她不變的清白,堅守著她淡淡的清香。
嶺上梨花雪,只不過是將梨花的白,用雪作喻。你遠觀如雪滿山,近看如雪飄落。但梨花的香卻很特別,以至特別得讓人忽略了。當(dāng)然,這也不能全怪人。當(dāng)她的皎白之容沖擊著你的視覺時,你的嗅覺變得遲鈍了。即使你貪婪吸取,也不見香氣芳蹤;倘若靜心感受,定有一縷暗香。這也印證著一個道理,給你太多,幸福難覓;若有缺憾,才能幸福滿滿。
我問朋友,你說的梨花雪如何詮釋?他眨了一下眼,一字一頓道:“梨花不遜雪花白,雪卻輸梨一段香。”嘿,古詞翻新,說出了梨花的品質(zhì),可嶺上梨花呢?我想,里面不僅有栽梨人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也會熏染著嶺上獨有的地理人文。
嶺上梨花雪,三月始盛開。莫道傷春語,明年你再來??吹郊娂娏懵涞睦婊?,我傷感地念叨著,并期待著來年嶺上的春天,期待那一場梨花雪。
(選自《安徽日報》2016年6月3日,有刪節(jié))
●思考練習(xí)
1.作者寫梨花時多次運用襯托的手法,請簡要列舉(至少兩處)。
2.你認為題目中的“梨花雪”有什么妙處?
3.結(jié)合文章中對梨花特點、品質(zhì)的描寫,說說梨花帶給人們的啟示。
大美之美
◎阿 敏
西藏的山水只宜遠望,不可近瞧。那里的山,多是褐中泛黑的顏色,不長一棵樹。那是一種怎樣的山呀,離天那么近,它們的骨和肉,都被太陽烤干了,已沒有一絲一毫陰柔的女兒氣,惟存陽剛與雄渾。它們與藍天、白云、湖泊構(gòu)成了大跨度、大視角的不加絲毫修飾的原始之美、宏闊之美??赡憬p它時——就連海拔5000米、巍峨的崗巴拉山,呈現(xiàn)給你的也沒什么慣常的意趣可言,絕對找不到水落珠濺、苔綠花紅、芳草萋萋的景致,有的只是干燥異常的壤土與碎石。
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大自然的存在都顯得非常簡潔,好像盤古剛完成開天辟地。在內(nèi)地的時候,每當(dāng)我看到禿禿的山岡,就惋惜為何不多植一些樹,讓它變得蒼翠一些;就在我飛抵拉薩的當(dāng)天,看見這座陽光之城周圍山上的荒蕪,也延續(xù)著這樣的想法??墒?,從我一腳踏上崗巴拉的時候起,我就發(fā)現(xiàn)我錯了。天下其他所有的山的確都該蔥蘢蓊郁,而唯獨這里的山就應(yīng)該是裸露的、骨感的、剛健的,因為只有這樣,它才讓人放心——在世界屋脊上撐起我們頭頂這片藍天的大山,難道不應(yīng)該是一身雄風(fēng)、力挺萬鈞的樣子嗎?我甚至想,這里的山上即使能種活樹,也應(yīng)不為,讓青青翠翠的山為我們擎天,太秀氣了,會讓人擔(dān)憂它的柔弱,難以承受天的重荷。僅僅看了一眼,我?guī)缀蹙捅贿@雄奇之美擊倒,一時之間竟無法釋懷,喉嚨有一種噎堵的感覺。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品嘗到,美到了極致讓人產(chǎn)生的窒息感。
真的,即使你的想象力再豐富,也難相信造物主能把那片土地打造得如此神奇。站在崗巴拉山頂,就能領(lǐng)略到這瑰麗的一幕。藏語里意為“珊瑚湖”的羊卓雍措,在崗巴拉的腳下,彎彎曲曲,綠寶石般熠熠生輝?!炯住亢膬蓚?cè)皆為濯濯童山,罡風(fēng)扯著白云從它們的頂上飛掠而過。碧水的映襯,使這些貌不驚人的山,頓顯神采,成了宏大畫卷中不可替代、不能拆分的部分?!疽摇亢哪且欢?,是連綿的皚皚雪峰,在高原的陽光下,發(fā)出耀眼的光澤,把遠方藍得能掉下汁液的天幕切成鋸齒形。美,被一層層的大山擴展到天的盡頭,無疆無界,用一雙眼睛來丈量這里的美,顯然已遠遠不夠用了。
有別于過去見過的所有的湖光山色,這里的山,岑寂、肅穆,這里的水,端莊、圣潔,有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美,使人決然不敢生出絲毫的狎玩之意,惟恐崇敬不足。在它們面前,你的軀體雖是直立的,但魂魄實際早已匍匐在地。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藏族人為何會把自己的信仰與神山圣水組合在一起,在它們面前,堆放瑪尼堆,扯掛經(jīng)幡,旋起轉(zhuǎn)經(jīng)筒,一遍遍地把自己的五體投向大地。
雪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湖水猶如一張專門讓它們安睡的藍色大床。水質(zhì)潔凈無比,讓人不忍濯手足。佇立圣湖之畔,我默默地洗滌著自己的靈魂。古人說的“澡雪精神”就是這樣的意思吧。
(選自《人民日報》2006年11月28日)
●思考練習(xí)
1.閱讀文章第一段,說說“西藏的山水只宜遠望,不可近瞧”的原因。
2.請從【甲】【乙】兩個句子中任選一句進行賞析。
3.為什么說西藏的山水是“大美之美”?請談?wù)勀愕睦斫狻?/p>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