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寒霜,女,湖北鄂州人。系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湖北省電影家協(xié)會會員,湖北省詩詞學(xué)會會員?,F(xiàn)供職于湖北省鄂州市文聯(lián)。
1985年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中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xué)、詩歌、文藝評論近50萬字。多篇散文作品入選湖北作家作品選及省級以上多家出版社。著有詩集《心在漂流》,2007年由陜西旅游出版社出版。
長篇小說《天坑村》先后入選2018年中國作協(xié)定點深入生活項目、2019年湖北省文藝精品創(chuàng)作扶持項目、2021年湖北文壇作家書庫(并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至美至善:布達拉宮
當(dāng)年的九寨溝之行,登到黃龍之巔,遙望云浮氣吞的貢嘎山,就遙想著去西藏,因為那里有珠穆朗瑪峰,更有布達拉宮。有的書上說,“天堂在左,西藏在右”。這讓人對西藏有著不盡的向往,而那天堂,在我的眼里一半在拉薩,一半在林芝。而且,通往天堂的路是天路,通往天路的西天之佛乃是一個娑婆世界?!洞筇莆饔蛴洝钒盐鞑嘏c印度同稱之為西天,事實上,當(dāng)年的唐僧取經(jīng)是舍近求遠,繞了大半圈,去了印度,并不曾到西藏。
2017年8月24日夜晚11點,我們乘坐青藏鐵路列車一路向西。入藏后所見的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大草原,大多是沼澤地,而到了可可西里無人區(qū),千里荒野,橫無際涯,讓人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曠野。最多見的是低云,茫茫草地,云氣彌漫,籠罩四野。以前覺得方圓百里不見人煙就算是荒野了,而我們的千里奔襲,也不見一點人跡,我們仿佛走進了小說中的一個遠古的洪荒世界。遠眺唐古拉山,山川相繆,云雪一片,隆起的云朵自天而降,一直延伸到天際間的水草中,分不清哪是云,哪是雪,哪是山,哪是水,哪是天,哪是地。天和地倒著看都是一樣的,有著大世界、小宇宙的感覺。盡管我們中途由西寧至拉薩換了供氧車,還是高原反應(yīng)明顯,有一些人干脆坐在氧氣口旁吸氧。我還算好一點,但總感到困,渾身無力,鼻子發(fā)干,嗜睡,總也睡不完,生怕自己睡過去了,長眠不醒。那一夜,隔半個小時一睡,不到兩個時辰又醒了,迷迷糊糊的,也沒睡個踏實覺,整整折騰了一個夠。天氣也冷了許多,我不停地打噴嚏,也涼了胃,肚子很不舒服。越過藏北羌塘大草原,直到那曲,云開日出,云高天藍,空氣好了起來。趴在窗上看,成百上千的牦牛風(fēng)帆點點地移動著,偶爾還會在山腳下的一角見到帳篷,這才覺得有了人煙氣。在一片漆黑的穿行中,一瞬間就過了羊八井隧道,拉薩近了。
在車上,我們飽覽了異域的風(fēng)光,途徑鄭州、西安、蘭州、青海湖、格爾木等地,萬水千山,輾轉(zhuǎn)萬里,三天的時間,抵達拉薩。聞名于世的布達拉宮就在這里,所有的神秘也似乎都在這里。布達拉宮,它坐落于拉薩市區(qū)的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筑,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地位崇高而顯要。
布達拉宮的傳奇色彩涂抹在白宮和紅宮的墻上,讓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還原于歷史時空的鮮活氣息和勃勃生機。這里的白宮墻是用牛奶和石灰粉刷的,而紅宮的墻是用一味草汁和礦石的顏料調(diào)和而成的,故而有白宮、紅宮之分。走進大殿,迎面而來的是富麗堂皇的壁畫,其色彩是用稀有的礦物顏料染成的,即使是歷盡千年,毫不褪色,光鮮如故。在那些畫面里有神佛喇嘛、佛教故事、歷史典故、信徒們朝圣的情景,火供的焰火,還有藏醫(yī)藏藥的勾勒,山水的狀貌,無異于一幅幅的浮世圖,再現(xiàn)了佛教的歷史脈絡(luò)和西藏的人文風(fēng)貌。
在布達拉宮廣場、宗角祿康公園,前來參觀、朝拜和趕雪頓節(jié)看藏戲的人們,如潮水般涌流著。在沒有遮蓋的馬路上,人們頂著白熱化的日頭搖晃著,令人睜不開眼的射線灼傷了皮膚,唇焦口燥,氣息難平。盡管如此,不論有怎樣的千辛萬苦,都擋不住那一份尋找的腳步,也不論千里萬里,只為心中的那份向往與憧憬。沿路的轉(zhuǎn)經(jīng)筒在每個人的推動下,永不停息,為的是借得佛佑,消災(zāi)解厄,送來吉祥如意。
隨著時間的沉淀和洗禮,這種來自于一種信仰的虔誠變成了潔白的云,蔚藍的天,在經(jīng)脈相連的山水中,化作了山魂水魄,滋養(yǎng)成人間的至尊至善之大美,構(gòu)成了一個民族的氣蘊和風(fēng)采,也始終匯合于華夏民族的血脈之中。
晚上八九點鐘的落日黃昏,從灰藍的云層中灌溉著一片金光,山河入夢。腳底下的拉薩河流向雅魯藏布江,水清而豐沛,讓這座日光城有了靈動的線條感和節(jié)奏感,有了靈魂,一切變得神圣起來。我們站在雪域,在一花一葉中,行有道,達天下。
物靈的顯現(xiàn):林芝
第二天,坐了十二個小時的車,沿途盡是翻修的路段,一場雨后滿是泥漿,更是小心翼翼地緩緩前行。趴在窗前,一切都在飛逝,所見的青稞、牛羊、馬、帳篷、粗獷的漢子、健美的女人、連綿的大山、無盡的草原、潺潺的流水,在每一個人捕捉的鏡頭中剪輯成一幅畫,終身難忘。
傍晚,進入到了林芝。被譽為西藏小江南的林芝,得天獨厚,氣候溫潤,有著江南水鄉(xiāng)的靈秀和美麗。廣袤的天地,豐沛的草原,肥美的牛羊,遠遠看去,就像青藏高原上的一朵美麗的格桑花。
來到林芝的苯日神山,每當(dāng)陽光從云層中穿透出來,蔚然森森的一線藍色之光在天空中流轉(zhuǎn),蒸蒸日上,山在長高,水在升起,如臨仙境。一會兒流風(fēng)化雨,杳然無極,更是深靜和寂,淡然出世,直通佛的禪境。我及時抓拍了一組橢圓形的圖案,泛青的光澤中加藍,如云似水,異常之美。
林芝就像泰戈爾筆下的生命之歌《吉檀迦利》,空靈、清新而優(yōu)美,而雅魯藏布江就是竹排上的號歌,那種奔騰的氣勢乃平生第一次所見。它是我國的第三大河流,與之孿生的雅魯藏布大峽谷,位居世界三大峽谷之首,五六千多米的深度,比起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廈差不多還要高出一倍。在游車上,轉(zhuǎn)山轉(zhuǎn)水,手摸云天,下視深淵,在臨崖的盤山公路上從天上到人間,顛簸著,盤旋著,如銀蛇漫舞,蛟龍入淵。有些恐高的我,嚇得手心沁出了汗,腿在發(fā)抖,心都快蹦出來,大氣都不敢喘一聲,不敢睜開眼往下看。長長的大峽谷有多處觀景臺,最大的果果塘大拐彎,一個近乎直角的轉(zhuǎn)折點,咆哮的鐵流翻轉(zhuǎn),巨浪滔天,轟隆隆地沿著河床撲打著。相對于長江的靜水流深,黃河的且行且駐,會讓人想起長河落日圓的雄渾壯美,而雅魯藏布江的狂野奔放,則是在世界第一大峽谷里吹來了曠世之風(fēng),怪不得人們形容為“高壯深潤幽,長險低奇秀”。走過大渡卡遺址、千年的古桑樹、情比石堅,裂石而生的桃樹、直白觀景臺幾個景點后,在另一個大拐彎處,是海拔七千七百八十二米的南迦巴瓦峰,為強烈的上升斷塊,大團大朵的白云壓住峰頂,冰川懸垂,雪山與白云一色,藍天與碧水共流。茂林中,偶爾聽見一聲鳥叫,無異于天籟之音。
凈土如許:那山那水那故事
在西藏看山容易,一睜開眼睛就是。西藏的山?jīng)]有哪一座山不是連天接地,哪一片云不是與峰雪相伴,哪一陣風(fēng)不是從山里吹來,所謂的雄偉、磅礴、壯闊,都在這里消解了,唯有那種“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意象,在藍天白云的世界里謂之無窮。無論是唐古拉山,還是念青唐古拉山,亦或那根山、米拉山,在這極寒的西藏,想起愛斯基摩人的雪橇生活,也想起畢淑敏的散文集《西藏,十年面冰》,讓人有著格外的感同身受。盡管沒那么多的深刻體驗,但還是能在這種置身其中的現(xiàn)場感中略知一二。在這面冰的雪域,哪一處不是冰清玉潔的夢鄉(xiāng)?
我們是近處看水,遠處看山。而這里的水在高山之上,大多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是天地間不染纖塵的圣水。雖說西藏是一個山的世界,而看到的一滴水、一面湖、一條河往往是無與倫比的美麗,深邃而豐蘊,清亮而圣潔。到了林芝,水就更多了,流向了天際。那種美不是在深山大谷,就是在草原,以蜿蜒的曲線,含蓄的姿態(tài),矜持的風(fēng)度,或者是激情的怒放,點染了這片大地。湖水的極致一如春水微波,幽深縹緲,藍得通透,清得徹底,凈得純潔,湖光山色云彩之美,冠絕于世。
終于,海拔五千一百九十米的那根拉山口到了,映入眼簾的是高大的瑪尼堆和掛滿的五彩經(jīng)幡。車門還沒打開,狂風(fēng)大作,把人幾乎凍成了膠卷,蜷成了一團。只見高遠的唐古拉山矗立在重重峽谷之上,飄帶般的山路,隱約可見的帳篷,黑色的牦牛成了螞蟻,它們一點一點地浮動在草原上,讓我忽然想起“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正在彷徨之間,驀然回首,一條藍色的彩帶舞動在天的盡頭,那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納木錯。
車子駛過湖濱天然的牧場,停放在納木錯湖灘上的一個車場里。這里的游客最多,觀湖的人如潮水般涌現(xiàn)在這里。我們沒有騎馬,沒有騎牦牛,而是徒步來到湖灘,天空很藍,湖水很藍,藍藍的湖水好像藍天降到地面,或許納木錯“天湖”的別名由此而來?我一路追景,拍下了一直游弋在湖之空、雪之峰的那棵云樹上盛開的云花,如同哈爾濱的冰雕,吉林的霧凇,美極了。陽光下,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格外清晰,有人說,它就像一個威武的戰(zhàn)士在那里深情地守望,而納木錯靜如處子,靜靜地依偎在念青唐古拉山的環(huán)抱里。湖水輕輕地拍打湖岸,就像念青唐古拉山與納木錯這對情人的低語,悄然綿長而悠遠,世間的一切美好在這里被演繹得如此完美而和諧。山風(fēng)徐來,波光粼粼,有些炫目,我和丈夫在湖灘邊坐了下來?!霸诳吹靡娔愕牡胤?,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在看不見你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狈路鹑倌昵八钟蜔舻墓饷?,依然影印著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年輕面孔,他留下的詩歌多情而深郁,使納木錯的風(fēng)花雪月流芳百世。
人們見了山水,總愛說禪境,以此來形容它們的哲學(xué)意味。但是這里的山水因為山之多的緣故,使得水多了一份寂靜;因為水之清的緣故,使得山多了一份飛白;而云呢,繁花如錦,恰恰是讓山和水都有了色彩,在大千世界里成為一種亦真亦幻的夢鄉(xiāng)。令人大得歡喜的是,唯有西藏的山水多了一份佛氣,不在玄妙里,而在人心里。這便是它與任何一處山水的不同之處。
凈土如許,大自然的饋贈給我們帶來了神靈般的感召和力量。在它的本色中,西藏不需要形容詞,如果要說的話,只有兩個字:圣潔。還可以再加上一句,八個字:天地相接,天近人遠。天近在腳下,人卻很難遇見。但我們卻能在這獨一無二的地方,敞開心扉,襟懷坦白,投入到神山圣水的懷抱。天若有情,一切的造化之物都是“神”的孩子,愿以赤子之心,一掬清澈的圣水,滌蕩我心,用我的純潔來朝圣。
雪域風(fēng)情:民俗村與雪頓節(jié)
我們的車子經(jīng)過草原的一個天葬臺,不覺忐忑起來,但很快就釋然了。來到了中國第一風(fēng)俗村——核桃村,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年輕美麗的女向?qū)?,給我們講了一些關(guān)于天葬與水葬的緣由和掌故。
核桃村的風(fēng)俗很特別,這里還保留著一妻多夫制,女兒也可以招婿同住。令我們十分驚異的是,那位女向?qū)ξ覀冋f她就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里。還說,她想競選村長,就只能是一夫一妻制,她非常的自豪,語氣綿和而有韻味。
當(dāng)然,這里無疑是一個以核桃聞名的古老村落。核桃樹樹齡大多在一百年以上,千年的也不在少數(shù),幾乎每一棵桃樹都很大,枝繁葉茂,樹冠如一個天然的大帳篷,幾個人合圍在一起才能量下樹干的周長。走近旁邊,有很多的住舍都是木樁鉚合成的,奇形怪狀的樣子,平添了幾分野逸之氣。當(dāng)然也有的人家融合了漢族特色,顯得十分現(xiàn)代,比方說,有花團錦繡的庭院和琳瑯滿目的小洋樓。所到之處,都洋溢著一派農(nóng)牧人家的那種嶄新的生活氣息。女向?qū)值暮每秃徒≌劊贸龈魇礁鳂拥你y器給我們盛青稞酒、酥油茶、糌粑和奶油果子,熱情地招待著??上驳氖牵肆?xí)俗的巨大反差外,他們的生活幾乎與我們沒有多大區(qū)別。
異域的風(fēng)情讓我們讀到了一份不一樣的人間視角的特寫,而藝術(shù)的狂歡又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音樂舞蹈史詩。
我有幸趕上了一年一度的雪頓節(jié)。在2006年5月,雪頓節(jié)入選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當(dāng)?shù)谝豢|曙光灑滿大地,伴著凝重、莊嚴的法號聲,一幅用五彩絲綢織就的巨大釋迦牟尼像徐徐展露出祥和的容顏,數(shù)千名信徒和深受感染的游客無不雙手合十,頂禮膜拜,組合成一個巨大的渦流旋轉(zhuǎn)在時空中。
在宗角祿康公園露天舞臺上,一群又一群、一撥又一撥的人匯集在這里。演員們在演唱,觀眾們在和唱,一起載歌載舞?;蛘邔⒖▔|鋪在草地上,親朋好友們閑適地圍坐在一起,擺著青稞酒、酥油茶、藏式點心,一邊聽著藏戲,一邊觀看表演者演繹一場人與神的悲歡離合。藏戲的唱腔、獨白、臉譜、服飾、舞姿,與漢族有很大的不同,歷經(jīng)三百余年的洗練,散發(fā)著一種渾然天成、底蘊豐厚的獨特魅力。他們的歌喉如同天籟,豪邁而動情。
聽說這種娛樂可以持續(xù)一周。這兒的飲食起居,也是與天地相連接,與天人相呼應(yīng)。青稞酒、牦牛奶、大塊的肉、大碗的酒、大聲的唱,將人的戎裝與袈裟、大山、大風(fēng)、大雪,一起在風(fēng)沙卷盡中馳騁與飛舞。而這里的青菜、豆角、胡蘿卜,就像掛在畫布上的色蘊,也讓人的味覺和胃口回旋不已。不過,這里的美食,還有一種兼容了川味的名菜:石鍋雞。我們吃起來很對路子,七八個人一桌子,里面的松茸、菌子、土雞,以及一些藥膳,再加上新鮮的時令蔬菜瓜果,太滋補了,口感就是不一樣,勝之于大魚大肉。
有人說,雪頓節(jié)是佛與眾生一年一度的約定:賜予,納吉。
花絮:天路是慈悲的夢鄉(xiāng)
來這里無異于一場歷險記。
當(dāng)天到達拉薩的時候,一會兒風(fēng),一會兒雨,凍得直打哆嗦;一會兒卻是白熾光的日頭,熱的不得了。冷熱夾擊,整個人像灌了鉛水一樣,雙腿沉重,寸步難移,好不難受。次日的行程是去布達拉宮,一出發(fā)就覺得渾身發(fā)燙,到處都疼,一分一秒都難捱,幾次想打車回到酒店休息,但是奔著布達拉宮來的,又哪能半途而廢呢?終于看完了布達拉宮、大昭寺、八角街的所有景點,硬是撐到了晚上七八點。我感到實在是不行了,丈夫打電話給導(dǎo)游說了我的身體狀況后,立馬叫來了醫(yī)生,一檢查,血壓九十六至一百七十,體溫三十八度。直到我打完針,喝下藥,出了一身大汗,有了氣力,那位醫(yī)生才放心地離開。
那一夜睡的很香,從那一直到整個旅程結(jié)束都是這樣的。
十余天的行程,可謂歷經(jīng)艱辛,幸有“天路”迎送我們抵達與歸來。
人們稱之為“天路”的川藏公路,據(jù)說當(dāng)年建設(shè)時,每一公里路就會倒下一個解放軍戰(zhàn)士。其實,何止是川藏公路,還有青藏公路,以及通向西藏的每一個地方的公路,我們都是踩著筑路人用血肉之軀筑成的天路行走的。
可以這么說,西藏是一個被譽之為“神”的世界。而天路,卻讓我們蕓蕓眾生在血色蒼莽中,走向了通往“神”的夢鄉(xiāng)。
責(zé)任編輯:索朗卓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