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
愛國教育是當前各個教育階段都應該重視的問題。在以往的教育發(fā)展過程中,教師過分重視知識教育,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引導,所以很多學生在愛國方面有所欠缺。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育理念進行調(diào)整,結(jié)合新時代的背景,尋找更為高效的方法開展愛國教育。
一、小學階段愛國教育遇到的困難
(一)愛國教育目標過大
小學階段的愛國教育和其他階段還有所不同,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是比較小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出發(fā),制定一些比較小的教育目標,以此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愛國理念。但是,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忽視了這一點,他們單純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去制定目標,希望學生可以結(jié)合他們所講的課文或者其他故事理解什么是犧牲精神、怎樣為祖國作出貢獻等。這樣的寫目標對小學生來說太大,他們很難理解,教師也就很難發(fā)揮出愛國教育的作用。
(二)西方思想沖擊較強
近年來,我國格外重視經(jīng)濟的發(fā)展,再加上受互聯(lián)網(wǎng)的影響,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西方很多國家與我國的接觸也越來越深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難免有很多西方的文化以及思想傳入我國[1]。但是,很多小學生因為缺乏正確的引導,過于重視西方文化,導致很多小學生在這種西方文化及思想影響比較嚴重的背景下,愛國教育也很難得到高效開展。
(三)學生思維發(fā)展緩慢
小學生年齡較小,所以他們的思維發(fā)展也是比較緩慢的。教師在開展愛國教育過程中,需要通過反復引導,讓學生形成此種思維。但是,就當前情況來看,小學生很難理解教師在開展愛國教育時所講的內(nèi)容,針對此,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調(diào)整,從而保證學生在此期間得到更為全面的發(fā)展,并且形成正確的愛國觀念。
二、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愛國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
(一)縮小教育目標,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時刻從新的教育理念出發(fā),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結(jié)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教育工作。特別是在當前教育開展過程中,更應該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制定教育目標。當今時代背景下,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有認清了這一點,才能夠保證教育質(zhì)量[2]。在進行愛國教育的時候,教師更應該如此,不僅要充分結(jié)合語文教材中的一些內(nèi)容,還要從小學生身邊的小事出發(fā),讓他們在接受愛國教育的時候不知不覺間了解什么是愛國教育,讓小學生從小事上學會愛國,從而充分發(fā)揮愛國教育的價值。
例如,以“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為例,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但是如果只讓學生結(jié)合主題進行寫作,也會導致整個教學過程過于無趣,為此教師就可以結(jié)合寫作的主題,開展愛國教育。首先,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次的主題制定一個小的愛國教育目標,讓學生養(yǎng)成民族自豪感,讓他們?yōu)樽约旱募亦l(xiāng)驕傲,以自己的祖國為榮。其次,教師再進行愛國教育。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大家喜歡自己的家鄉(xiāng)嗎?”大部分學生聽到這一問題,都會非常積極地“喜歡”,但是也有一些同學說不喜歡自己的老家,因為太舊了。在面對學生不同的回答,教師則可以引出“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這個主題,并讓學生以此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雖然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但是他們也會結(jié)合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寫作,比如有學生寫到“二十年后我的家鄉(xiāng)會有高鐵、地鐵”,還有學生寫到“二十年后我的家鄉(xiāng)會有很多高樓大廈,會有很大的游樂園”,等等。在批閱了學生的作文之后,教師可以結(jié)合這些和學生一起討論祖國的發(fā)展,以及他們感受到的變化,這可以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他們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利用故事教學,樹立正確的愛國思想
教師想要高效開展愛國教育,就不能單純地將教學內(nèi)容停留在課本上,而是應該從課文出發(f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延伸,這樣既可以達到預期目標,又能夠豐富學生的認知。特別是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愛國教育的時候,很多課文都和愛國有關(guān),但是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自己去感悟,他們是無法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愛國情懷的。為此,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chǔ)進行延伸,利用相關(guān)的故事來引導學生,讓學生認識到革命先輩是如何解放祖國、建設(shè)祖國的,同時也為他們樹立正確的愛國理想。
例如,以《延安,我把你追尋》為例,本課是以詩歌的形式呈現(xiàn)的,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然后結(jié)合延安的一些歷史,為學生播放相關(guān)的視頻,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詩歌中想要表達的情感。但是對小學生來說,詩歌是比較深奧的,他們很難理解詩歌中所提到的內(nèi)容。教師就可以利用革命故事進行教學,為學生講述毛澤東同志以及眾多革命先輩在延安時所發(fā)生的事情。另外,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紅軍長征來引導學生,讓學生了解延安是長征勝利的落腳點等。為了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其中的延安精神,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回家后問一問自己的爺爺奶奶知道哪些與延安有關(guān)的故事。在學生尋找故事、傾聽故事的過程中,他們會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愛國精神,并且他們還會從中找到榜樣,從而樹立正確的愛國理想。
(三)結(jié)合時代背景,弘揚愛國精神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比較迷茫的時期,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讀書,也不知道自己讀書是為了做什么,所
以教師要為他們指明方向,讓學生知道學習的意義,并引導他們了解什么是愛國[3]。很多學生一提到愛國會理所當然地想到一些比較大的事情,比如為國爭光、保衛(wèi)祖國等,所以他們會感覺自己沒有為祖國付出過什么。面對學生的此種回答,教師要及時糾正,要讓學生知道,他們現(xiàn)在所做的很多小事都是愛國行為,如不亂扔垃圾、愛護花草樹木、好好學習等,都是在為祖國的發(fā)展做
貢獻。
例如,教師在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弘揚愛國精神的同時,幫助他們形成愛國精神。首先,教師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大家認為我們應該如何通過讀書來為祖國做貢獻?”然后讓學生結(jié)合教師的提問進行閱讀,并從中找到答案。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會積極地投入其中,并且會邊閱讀邊反思。在閱讀結(jié)束后,學生不僅能夠確定自己讀書的意義,還會找到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比如有些學生會希望自己成為一名教師,為祖國培養(yǎng)更多人才,也有學生希望自己成為一名醫(yī)生,救助更多的人,還有學生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名科學家,為祖國做貢獻。
(四)設(shè)計課外活動,加強愛國理念
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語文是一門比較無聊的課程,
所以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中進行教學,還要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并在此期間滲透愛國教育。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場朗誦比賽,為他們確定朗誦主題后,讓他們自己去搜集想要朗誦的文章,并且要有感情地進行朗誦。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教學的樂趣,又能夠使學生的語言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得到鍛煉,同時還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愛國”為主題舉辦朗誦比賽,在此期間學生會通過網(wǎng)絡、圖書館等渠道搜集相關(guān)文章,還有些學生也會與自己的父母進行溝通,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愛國”。在此種活動中,還能夠幫助學生加強他們的愛國理念。比如,有些學生為了更好地體會文章中的愛國情感,他們會去觀看一些影視作品或者閱讀一些書籍,以此來豐富自己的情感,更加切實地體會其中人物的愛國情懷,從而逐漸加強自己的愛國理念。在朗誦活動結(jié)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心得,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與收獲,這樣學生可以在提升自己語文水平的同時,改變自己以往的想法,充分達到愛國教育的目標。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在新時代背景下開展愛國教育,就應該充分認識到當前的愛國教育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然后從問題的角度出發(fā),對教育策略進行調(diào)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視語文教學與愛國教育之間的融合,教師只有充分將兩者融合到了一起,才能夠借助語文教學中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加強他們對愛國精神的理解,促使學生形成愛國理念。
參考文獻:
[1]董麗萍,趙淑紅.小學語文教材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探析[J].基礎(chǔ)教育論壇,2020(25):3-4.
[2]梁簡亮.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8):155.
[3]李秀.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滲透[J].吉林教育,2020(1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