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小學語文學習中,對學生而言,比較困難的是寫作部分。怎樣通過合理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初中教師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大部分學生在寫作方面存在問題是因為沒有堅實的寫作基礎,學生進行寫作往往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有些學生甚至直接抄寫范文,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沒有任何幫助。此外,大部分教師沒有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只是讓學生在考試之前背誦范文,雖然范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積累好詞好句,但是無法有效融入學生自己的寫作中,無法發(fā)揮較好的作用。
一、完善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師應在科學、有效地安排教學內容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以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的習作能力。教師在每節(jié)語文課中都要貫徹寫作技能,而不是只在習作課上集中培訓寫作技巧。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無論是寫作內容還是藝術表達,都有值得學習之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文,并將課文當作寫作范文進行講解。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寫作的意義,才能夠幫助學生整體提高寫作能力。
比如在講解“傳統節(jié)日”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中秋節(jié)、春節(jié)、重陽節(jié)等節(jié)日場景,或者為學生播放相關節(jié)日的影視資料,以激發(fā)學生對傳統節(jié)日的興趣,讓學生充分了解中國傳統節(jié)日和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節(jié)日小故事,讓學生在習作中加以應用。
很多學生害怕寫作文,是因為不知道該怎樣表達。學生對作文越是感到恐懼,就越會排斥寫作訓練,日常學習中沒有進行充分練習,在考試時只能東拼西湊成故事。要想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就要在平時教學中多為學生布置有趣的話題與作文材料,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增加學生的動筆次數。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者話題往往更能激發(fā)起寫作的欲望,學生動筆的次數增多,在考試的時候就能夠有話可說。教師還要給予學生充分發(fā)揮個性的時間,讓學生能夠提高對寫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如此才能夠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
二、積累習作素材
學生如果在平時沒有對素材進行積累,就難以順利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偉大的文學家往往都有令人難以忘懷的經歷,大都通過描寫生活中的真實感受,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由此可見,文學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關注生活,積累素材。需要注意的是,提高寫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學生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如果沒有長期的素材積累,只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學階段的習作內容大都是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描寫,因此教師需要注意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中發(fā)生的小事或者是一些物品的小細節(jié),找到其中有趣的地方,然后在作文中加以講述,這樣就可以豐富文章的細節(jié)。一些學生的日常生活比較單調,教師除了鼓勵學生多關注身邊的細節(jié),還可以引導學生從新聞、影視劇等內容中了解感興趣的話題,發(fā)現其中的趣味性,并將其引用到寫作中去。
大量材料的積累是學生寫作的基礎,但并不是只要素材夠多就可以提高寫作水平。寫作時的寫作手法和作文素材一樣重要。對于同一件事情,有些學生的描述平平無奇,好似“流水賬”;而有些學生則能夠繪聲繪色地將內容展現出來,這就是不同寫作技巧之間的區(qū)別。因此,教師要注意向學生講解不同的寫作技巧,讓學生通過不斷練習熟練掌握方法技巧。學生也可以自己總結歸納描寫人物、動物等的好詞佳句,在寫作時加入進去,從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寫作,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認識到寫作對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意義與價值。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學生的寫作能力對于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語文寫作課程的效率與質量。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寫作質量。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和學生需要共同努力,加強溝通,共同朝著提高寫作能力的目標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