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琦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篇文言文中不僅包含大量的知識點,而且體現出了古人的思想與智慧。但是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比較有限,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多種問題,以至于教學效果不佳。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實際問題展開教學研究,并采用更為有效的方法展開文言文教學,使小學生可以不斷提高文言文學習效果。
一、教師充分使用信息化工具進行授課
文言文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每個字都有獨特的解釋方式,這使得文言文教學的難度相對較高。如果教師不能有效降低文言文知識點的難度,那么學生不僅無法快速掌握知識內容,還容易對文言文學習產生抗拒心理,而信息化的工具能夠為教師開展文言文教學提供良好的幫助。信息化工具功能豐富,表現力強,能夠將晦澀難懂的知識點以更為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教師在課堂中可以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讓學生了解文言文的內容情景,從而降低文章整體的學習難度,使學生更容易地投入文言文學習當中,使文言文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授《伯牙鼓琴》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為學生介紹文言文中人物的背景,并播放古典音樂,展示古代畫作,讓學生通過觀看和聆聽的方式體會伯牙和鐘子期之間的真摯情誼。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文章進行細致講解,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快地融入文言文學習之中,而且能夠通過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高學生對文章表達的情感的理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效率。
二、開展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
文言文由于展現形式比較傳統(tǒng),使得相關知識的學習較為枯燥無趣,容易降低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主要為背誦默寫和翻譯,課堂氛圍較為枯燥乏味,進一步降低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影響了語文教師的授課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授課方式,可以利用情境表演等課堂活動開展教學,讓學生在趣味化的活動中學習文言文。在趣味化的課堂活動中,學生能夠更為主動地探究文言文知識,并在親自表演中掌握文言文的內容以及中心思想,從而提高學習文言文的效果。同時通過表演活動,學生也能夠鍛煉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獲得更為全面的成長。
例如在教授《兩小兒辯日》時,教師就可以將文章編寫成簡短的劇本,然后在課堂中讓學生根據劇本內容進行演繹。當學生表演完成之后,教師可以據此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學生通過表演就能夠提前體會文章的內容,加深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當教師再對文中的知識點進行教學時,學生就可以快速理解字詞的含義和文章的主旨,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三、通過合作鍛煉小學生的文言文思維
文言文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文章形式,學生在學習時需要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因此教師要通過授課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引導的方式展開教學,根據某篇文言文的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逐漸了解文章的內容,并且學習其中的知識。而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對問題進行思考,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相互啟發(fā),使思維得到有效發(fā)散,從而提高思維能力,并為今后的文言文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以切實提升小學生的文言文素養(yǎng)。
例如在教授《書戴嵩畫?!窌r,教師可以提前將學生分成幾個多人小組,然后對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主要人物展開介紹,接著對學生提出問題——“文章中是如何描寫畫中的牛?”并讓學生展開探討。各小組學生就會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并通過詳細閱讀文言文得出問題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有效發(fā)散,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使學生可以更快了解文章內容,從而提高學習文言文的效率。
總之,小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學習,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打好文言文學習基礎,在日常教學中,根據教學出現的問題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授課模式,不斷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降低文言文的抽象性,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并有效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學習文言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