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乃勤
摘 要:職業(yè)學校實施思政教育要從細微處入手,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階段和個性特點,為學生營造適宜且規(guī)范的發(fā)展空間,促進學生自省自律和全面發(fā)展,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注重情感溝通,情懷激勵,營造和諧的情境教育氛圍;要精準點撥,點面結合,發(fā)揮思政教育點石成金的效能;要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覺悟,教會學生自我管理;要嚴而有度,張弛有度,落實適度的思政教育。
關鍵詞:思政教育;職業(yè)學校;學生;細微處
新時期,職業(yè)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職業(yè)學校越來越重視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實施,在這里合稱為思政教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思政教育需要從細微處加以落實。
一、注重與學生的情感溝通
溝通從心靈開始,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情感是溝通教師與學生心靈的橋梁。德國卡塞爾大學學者研究表明:“人們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與難題僅靠分析有時并不能得到解決,而是更多地需要通過情感交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和理解對方等方式來處理?!盵1] 順暢地與他人情感溝通,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下的生活與工作。學生對社會和自己的認知還不夠深入,容易產(chǎn)生理想化、幼稚化情緒,情感世界豐富、敏感而多變化?!坝H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才能有效實施思政課程?!吧朴帽撸バ臑樯?,攻城為下?!?[2] 只有樹立師生人格平等的觀念,真心呵護學生,才能與學生有效溝通,為實施思政教育奠定良好基礎。
(一)情感溝通。一個人的內(nèi)心常常是獨立的、隱秘的世界,特別是在面對“陌生人”“敵人”的時候。只有當他把你當做“自己人”“親人”的時候,才會敞開心扉,真情流露。在思政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放低身段,尊重學生的人格,做學生的“自己人”。有些學生,如“學困生”“問題生”和特殊家庭的學生,常常會把真實的情感隱藏起來。這時候,教師就要更加細致、體貼,通過學生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洞察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對于重點學生的情感變化,要給予持續(xù)關注,把握其真實的情感動態(tài),及時進行情感溝通。
(二)情懷激勵。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已經(jīng)進入青年初期,開始思考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問題。這一階段是從孩子走向成人、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階段,需要積極加以引導。在思政教育實施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性特長和閃光點,以正面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把共產(chǎn)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精神動力。在適當運用批評藝術的同時,善于利用各種場合和多種方式給予學生情懷激勵。
(三)營造和諧的情境教育氛圍。要尊重學生人格,保持教師與學生人格上的平等。真正把學生看成是獨立的完整的“人”,細心呵護學生的人格尊嚴。要立足課堂,精心備課,營造和諧的情境教育氛圍,把思政教育落在實處。要在各科教學中落實課程思政,在思政教育方面形成合力。要把思政教育滲透到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中,在真實情境中實施思政教育。
二、發(fā)揮思政教育點石成金的效能
每個青年學生都有自己的夢想,職業(yè)學校的學生也不例外。由于眾所皆知的原因,職業(yè)學校的不少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加以矯正。職業(yè)學校的思政教育要以人為本,讓學生先成人再成才。
(一)精準點撥。青年學生的情感世界豐富多彩,細膩敏感,有時還會有逆反心理。有些教師宛如父母,事無巨細,嘮嘮叨叨。時間久了,學生就會覺得厭煩。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找尋到實施思政教育的最佳契合點。在思政教育實施過程中,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體態(tài)語言也能起到教育效果。有時候,引而不發(fā)也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即便言語交流,也要簡練精辟,精準點撥,直擊要害,直達痛點。對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日常的思政教育適可而止,預留學生反思和糾錯的時間與空間。
(二)點面結合。思政教育要面向全體,關愛每一個學生。一方面,要關注“兩頭”,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榜樣作用,耐心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另一方面,不能只盯在少數(shù)人身上,要給予占大多數(shù)的中等生足夠關心。有時候,給予少數(shù)人過多關注不但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還會讓大量的中等生感覺被忽視。如果學生都有抵觸情緒,思政教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正確的做法是點面結合,在面向全體的基礎上給予重點學生多一些教育引導。
(三)發(fā)揮思政教育點石成金的效能。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一個人,看到的往往是缺點;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一個人,才能不斷發(fā)現(xiàn)優(yōu)點。作為職業(yè)學校的教師,不能像社會上某些人那樣用“有色眼鏡”看待自己的學生。只要從關心愛護學生為出發(fā)點,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教師要做伯樂,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特長,并加以正確引導。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就是要發(fā)揮思政教育點石成金的效能,給予學生激勵和信任,引導他們正確看待自己,不斷自我完善,走向自信!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品質(zhì)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人類在實踐中獲得真知,是一個“實踐-認識-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作為學習活動的行為主體,學生需要經(jīng)歷這樣一個過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如何,只能由學生的發(fā)展變化來檢驗。
(一)自我反思。學生犯了錯,固然可以批評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只有學生認識到哪里做錯了,會有怎樣的危害,才有可能誠心改正錯誤并減少錯誤行為的反復。在職業(yè)學校,沉溺于手機游戲的學生很多。學生很可能認為大家都這樣,沒有什么大不了。如果一味批評或處罰,他們會認為是老師小題大做,甚至會和老師明爭暗斗。只有站在學生角度,引導學生反思沉溺手機游戲帶給自己的損害,才有可能產(chǎn)生積極的效果。
(二)自我覺悟。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悟”,在個性發(fā)展中可以發(fā)揮積極作用。無論是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還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都離不開受教育者“感知-接受-理解-內(nèi)化-外顯”的過程。無論是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還是學校紀律和班級公約,都離不開學生的從理解接受到自覺執(zhí)行的覺悟過程。在思政教育實施過程中,要啟發(f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外界信息和自我行為作出正確判斷,從而實現(xiàn)自我覺悟和自我校正。覺悟是精神活動,某種意義上也是創(chuàng)新活動,是一個去偽存真,自我更新的過程。教師要為學生的自我覺悟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不要逼得太緊,操之過急。
(三)教會學生自我管理。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不可能時時刻刻陪伴在學生左右。即便陪在身邊,也不能保證學生不是在裝模作樣??梢哉f最好的管理,就是學生的自我管理。無論是學習,還是待人接物,自我管理都可以發(fā)揮積極作用。問題在于,大多數(shù)學生并不知道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如何克服外界的誘惑和內(nèi)心的躁動。在思政教育實施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讓學生用崇高理想、道德法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要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榜樣作用,讓學生看到自我管理的好處。長期的自我管理,可以養(yǎng)成自律的習慣,可以成為優(yōu)秀品質(zhì)。
四、落實適度的思政教育
在思政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不要忘記面對的是學生,尤其面對的是職業(yè)學校的學生。要立足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階段和個性特點,適時適度的落實思政教育。急于求成和過于拔高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一)嚴而有度。正所謂“嚴師出高徒”,對于大是大非的原則性問題,要有敬畏態(tài)度,要劃出“紅線”“底線”,不允許學生觸碰。一旦觸碰了,就要嚴肅處理,以防犯錯的學生不知悔改和其他學生的效仿。對于無關道德品質(zhì)的小的過錯,教師要有一定的寬容度?!叭朔鞘ベt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尚未成年的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呢!有些教師為了班級榮譽和個人顏面,往往小題大做,容易造成師生之間的緊張對立。好的教育是嚴而有度,既要堅持原則,又要襟懷廣闊,讓學生自由而不逾矩。
(二)張弛有度。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正值青年初期,充滿青春活力,具有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精神。在實施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要留給學生足夠的自由空間,可以更多地采用商量的口吻,允許學生持有不同觀點。除課堂教學外,還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和成長的快樂,讓學生明白做遵紀守法、品行高尚的人——既是社會的需要,也是個人的幸福。
(三)落實適度的思政教育。實施思政教育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階段和個性特點,注意分寸,把握火侯,堅持適度原則。凡事過猶不及,拔苗助長并不能得到好的教育效果。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做人,都要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上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久久為功。適度的思政教育,體現(xiàn)在時間上,就是要有足夠的耐心,給學生反思和成長的時間;體現(xiàn)在尺度上,就是要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沒有人一下子就能達到理想狀態(tài)。職業(yè)學校的學習經(jīng)歷,并不是學生的起點,更不會是學生的終點。
總而言之,在職業(yè)學校實施思政教育要從細微處入手,要充分考慮到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年齡階段和個性特點,為學生營造適宜且規(guī)范的發(fā)展空間,促進學生的自省自律和全面發(fā)展,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注重情感溝通,情懷激勵,營造和諧的情境教育氛圍;要精準點撥,點面結合,發(fā)揮思政教育點石成金的效能;要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覺悟,教會學生自我管理;要嚴而有度,張弛有度,落實適度的思政教育。
參考文獻:
[1] 史云珊·淺析“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實踐《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5年11期
[2]陳壽.三國志·蜀志·馬謖傳 臺灣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