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松
審題能力是學生解決問題的一項重要能力,也是解題的關鍵,教師要重視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在講解題目時,放慢講題速度,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題的習慣,可以通過趣味性數學關鍵詞比較來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通過數形結合的加強學生的審題練習,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避免學生因為審題不清出現錯誤,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充實數學教學的內涵,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效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一、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目前,小學數學中的很多知識點都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問題源于生活,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十分重要,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閱讀,掌握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審題能力提高后,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起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為下一步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很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用到了數學知識,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一些數學問題中,有很多生活化的語言和邏輯性語言,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需要對題目進行分析、探究,按照順序才能解決題目,在這個分析探究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認真讀題,還可以改正學生的一些不良做題習慣,讓學生抓住題目的關鍵,在審題的過程中,思維得到鍛煉,加強學生的思維,可以更好地學習數學。
(三)充實數學教學的內涵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教育改革已經全面實行,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學習。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數學學習,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模式,不僅要重視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更要重視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這也是小學階段教學中的重要工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充實數學教學的內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也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二、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教師在讀題時放慢速度,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題的習慣
學生在解答題目時首先就要讀題,通過讀題來獲得解題的關鍵信息,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學生要充分理解題目的含義,找到題目的關鍵,所以學生必須認真讀題。因為數學這門學科的邏輯性比較強,小學階段的數學問題比較貼近生活,學生不僅要理解題目中的文字,還要梳理題目的邏輯,所以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讀題時有著各種各樣的困難,教師在講解題目時,要將自己讀題的語速降下來,讓學生可以認真地讀題,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題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邊讀題邊思考,理解題目的含義。
例如在講解《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教師在講解完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習題練習,比如小剛在小華的前面,距離小華有6米,小明在小華的后面,距離小華有12米,那么小剛和小明之間相距多少米呢?這道題目只有文字敘述,所以在解決這類題目時,就需要學生認真讀題,認真分析題目的關鍵。這道題目中說明了小剛、小明、小華之間的位置關系,教師要引導學生逐一分析這三者之間的位置,明白小剛、小明、小華之間是如何站的,可以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站位的情況,并分析題目要考查的知識,如果學生不能理解題目的話,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再讀一遍題目,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演練,讓學生分別演小剛、小華和小明,通過分析,小剛在小華的前面,小明在小華的后面,可以知道小剛站在做前面,小華在中間,小明在最后面,所以小明與小剛之間的距離就是小剛距小華的距離加上小明距小華的距離,也就是20米。
(二)通過趣味性數學關鍵詞比較,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在一些數學題目中,有很多混淆題目的關鍵詞,比如“增加了”和“增加到”,兩者雖然只差了一個字,但是意思卻是天差地別,如果學生審題不清就會導致題目出現錯誤。在學生審題的過程中,因為學生做的題目比較少,所以很容易忽視題目中的一些關鍵詞,造成解題思路錯誤,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理解數學題目中各種關鍵詞的差別,減少學生的錯誤,在做題時可以圈出題目中的關鍵詞,避免審題不清。
例如在講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比……多”“比……少”等關鍵詞,運用一些貼近生活的例子,比如小勇和小英去海邊撿貝殼,小勇說他撿了21個貝殼,小英說她撿了32個貝殼,那么小英比小勇多撿了多少個貝殼呢?小勇和小英一共撿了多少個貝殼呢?將題目中的關鍵詞進行比較,從而采取不同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和質量。
(三)以數形結合加強學生審題練習,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思考時,是通過形象思維來展開的,比起文字,學生對圖片、視頻的學習能力比較強,在學習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比較差,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將題目的文字畫出來,變成更容易觀察的圖形,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審題的困難,也可以增加審題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讓學生進行審題訓練,鍛煉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審題經驗,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可以設置一些“問題陷阱”,幫助學生讀題。
例如在講解《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一些題目,讓學生練習審題。比如小明一共有35元錢,他買了一個魔方花了3元,那么剩下多少錢呢?如果小明再用剩下的錢買8元一支的鋼筆可以買幾只呢?解決這道題目要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再解決第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常規(guī)的減法運算,還剩下32元,問買幾支鋼筆,可以用32除以8,得到4,這樣就可以再買4支鋼筆。有的學生會忽視第一個問題,直接用35除以8,這樣就錯了,學生在解題時,可以用筆將問題圈出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再比如廚師一共要烤90個面包,現在已經烤了30個,每次能烤9個,剩下的面包還要再烤幾次?學生讀題時,可以將已知的條件在紙上寫下來,分析題目的邏輯順序,首先要知道面包還剩下幾個,可以將面包的總數和已經烤好的面包寫下來,可以得到60,剩下60個面包沒有烤,一次只能烤9個,所以再用60除以9,就可以得到6余6,需要再烤7次,學生需要用筆將數量之間的關系寫出來,避免出現錯誤。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在數學學習中非常重要,是學生解題的關鍵,教師要充分認識這一點,在日常的教學中,注意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在講解題目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分析題目,讓學生理解題目,養(yǎng)成認真讀題的良好習慣,可以將數學關鍵詞進行比較,讓學生可以理解題目之間的不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學生審題的練習,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參考文獻:
[1]方煕瑤. 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訓練方法研究[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4):152-153.
[2]鄒芳玲. 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J]. 華夏教師,2019,123(03):77.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