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語文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一代代優(yōu)秀的語文人上下求索,形成了許多有益于實踐和啟發(fā)變革的真知灼見。由王鵬偉著、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育:世紀之交的嬗變》一書,聚焦于世紀之交語文課程改革的成與敗,對于進入新階段的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本書作者早在1996 年至1998 年間就參與到“語文教育與人的發(fā)展”的教改實驗之中,時至今日,這一課題仍然是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與核心。書中對“語文應是基于教學的學習還是基于學習的教學”“課程是預設的還是生成的”“語文知識教學應該淡化還是強化”“如何在語文教育中實現(xiàn)人的發(fā)展”等議題的探討與闡述,無一不令人醍醐灌頂。
本書共分為六部分,既是作者對其在20 世紀90 年代中后期以來在語文教育教學方面的所為、所得和所思的匯集與總結,又是其對語文教育改革方向、語文課程熱點和難點問題、語文教改實驗和課堂教學實踐研究以及高考作文命題的持續(xù)觀察與思考。作者在書中為讀者呈現(xiàn)了豐富的授課、評課的案例,展現(xiàn)出理論提煉和學術研究的功底。本書對于語文教育的原點與走向的闡釋既體現(xiàn)出了感性的呼喚,也充滿了理性的思辨。首先,作者對讀書的現(xiàn)狀和讀書的價值這兩個方面進行了考量,強調讀書是語文教育的原點,并且基于長達15 年的調研和實驗,基于實證研究指出:語文教育的癥結在于忽視讀書;語文教育應該回歸到讀書這個原點上,語文教育改革的出路也正在于此。同時,他認為,讀書的荒廢,不僅誤人子弟,也同樣會阻礙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其次,作者從課內與課外的關系、讀書與寫作的關系,以及語文能力的形成與人的終身發(fā)展等方面闡釋了讀書的深遠意義和實施路徑。作者特別強調,在以人的終身發(fā)展為終極目標的語文教育教學中,讀書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诖?,作者提出了一種面向未來的語文教育的開放課程系統(tǒng)的設想:一方面,閱讀的內容不應限于教材,而是要從課內向課外拓展,甚至突破課內外的界限;另一方面,閱讀的范圍不應局限于文學,而應跨越學科的界限,廣泛涉獵哲學、政治、科學、藝術,甚至宗教,從而兼顧人格培養(yǎng)中的情感與理性的平衡。在書中還可以看到,這樣的開放課程系統(tǒng),有助于教師與學生形成“學習的共同體”。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都不再是單一的和固定的,教師不必總是“學生的教師”,學生也不必總是“教師的學生”,大家都可能是“教師式的學生”和“學生式的教師”,由此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以人為本”的語文教育。毋庸置疑,這些觀點是極具前瞻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此外,作者還對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進行了辨析,批判了語文教育教學改革中常見的對新理念的泛泛討論、對花樣翻新的教學手段的熱衷等現(xiàn)象,對現(xiàn)實教學中的“啟發(fā)”與“對話”進行了重新審視,等等。
本書觀點新穎、視角獨特、分析透徹,對于走在變革和創(chuàng)新之路上的新時代語文教師頗具啟示意義和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