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竹 吳彥穎
摘? ? 要:美育一般指通過自然美、藝術美與社會美的途徑,在潛移默化中對廣大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進行情感的陶冶、健康審美力的培養(yǎng)與健全人格的塑造。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美育滲透可以從“鋪墊審美前提性理解,激活主題之美”“梳理篇章邏輯,品味語言之美”“表達個性化見解,領悟內容之美”和“引發(fā)觀點碰撞,體會思維之美”四個方面展開,以實現(xiàn)以美育人。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美育
美是學科育人的最高境界和終極目標[1]。美育在學科育人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是學科育人理論邏輯鏈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美育一般指通過自然美、藝術美與社會美的途徑,在潛移默化中對廣大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進行情感的陶冶、健康審美力的培養(yǎng)與健全人格的塑造[2]?!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高中課標》”)明確提出,英語課程“應幫助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和多元文化意識,形成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發(fā)展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鑒賞能力”[3]。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科之美喚起學生心靈之美[4] ,讓學生通過學習,賞析文本的語言美,理解相關主題的內涵美,激發(fā)對美的思考,進而用英語詮釋美、創(chuàng)造美。
本文以北師大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第七單元Lesson 1 Masterpieces為例,探討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美育。第七單元圍繞“藝術”展開。Lesson 1 Masterpieces聚焦繪畫這一藝術形式,包含三個介紹西方現(xiàn)代名畫的語篇(凡·高的《星空》、蒙克的《吶喊》和馬格里特的《光之帝國》),結構清晰,文字簡潔、生動,具有說明文獨特的語言美。標題“Masterpieces”引人深思,引導學生體會思辨之美?;谖谋緝热荩Y合英語學習活動觀,教師設計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如圖1所示),在主題、語言、內容和思維層面進行美育滲透。
一、鋪墊審美前提性理解,激活主題之美
根據(jù)審美活動的經(jīng)驗,審美前提性理解是審美理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感產(chǎn)生和深化的基礎,包括對篇章的背景、形象通常的象征意義和描繪的普遍技法等的理解[5]。教師應在課前布置不同形式的任務,激活學生已有圖式,鋪墊相關背景知識,使學生對文本主題和內容形成感性的認識,為后續(xù)的審美活動作準備。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筆者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為學生鋪墊審美前提性理解,即聚焦讀前理解的“What I Know”(“K”)和“What I want to know”(“W”)兩方面提出問題Q1~Q8,讓學生基于圖2、圖3和圖4進行思考,激活學生已有圖式,引發(fā)學生做好審美準備。
Q1: Are you interested in art? (W)
Q2: Have you been to any exhibition of Western modern art? (K)
Q3: To what extent do you know how to appreciate artworks? (K)
Q4: Do you know these three paintings? (K)
Q5: Do you know the painters of these three paintings? (K)
Q6: Do you know the movements these painters led respectively in art history?(K)
Q7: Which of these three paintings do you like best? (W)
Q8: Please explain your reasons of Q7 here: ___________ (K)
其中,“W”相關的問題直指文本主題,將學生引入對藝術的討論中;“K”相關的問題聚焦三幅畫作及其作者,引導學生對畫作進行鑒賞,調動學生已知圖式。這一過程不僅可以激活學生已有圖式,還可以激發(fā)學生探尋新知的積極性。例如,在回答Q6時,有的學生主動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等查閱資料,了解“表現(xiàn)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等相關知識。又如,在回答Q8時,學生運用獨立探究獲得的知識進行表達,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審美前提性理解情況(教師利用詞云圖生成如圖5所示的學生審美前提性理解情況)。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以清唱歌曲“Vincent”的方式,打通音樂和美術這兩種藝術形式,營造具有藝術氣息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在詩意的歌詞和優(yōu)美的旋律中進入迷人的藝術主題。這一過程不僅可以激活課堂氛圍,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期待。
二、梳理篇章邏輯,品味語言之美
文本是閱讀的載體,為審美活動提供語言素材。好的英語閱讀文本因其嚴密的邏輯框架和獨特的表達風格而具備語言的形式美。教師應基于文本的語篇類型,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文本的結構特點和品味具有審美價值的重點詞匯,發(fā)掘文本的形式美和字里行間的意蘊美,感受文字所傳達的情感和風格[6]。
Lesson 1 Masterpieces的三個語篇都是介紹畫作的說明文,結構清晰,語言正式,具有工整而穩(wěn)固的特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筆者引導學生運用圖像式輔助工具(Graphic Organizer)對語篇信息進行結構化提取,使語篇的結構美得以直觀展現(xiàn)。具體而言,筆者呈現(xiàn)圖6,讓學生基于圖6進行語篇閱讀,提取關于畫作內容、創(chuàng)作靈感和畫作解讀的信息。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每一個語篇都圍繞圖6的三個問題而展開,即每一個語篇都遵循嚴密的結構,彰顯篇章的邏輯美。
三個語篇不僅具有篇章的邏輯美,還蘊含語言美,如描述色彩和形狀的形容詞、描述畫作構成的動詞和動詞詞組、多種名詞性從句等(如表1所示)。在學生梳理語篇的結構后,筆者以提問的方式啟發(fā)學生品味語言之妙,感受字里行間的意蘊美。例如,當學生提到“racing across”時,筆者追問“What does ‘racing across tell you about those massive circles in the night sky?”和“Do you like the use of this phrase and why?”,引導學生體會“racing”賦予物流動的生命之感,及體現(xiàn)繪畫是對現(xiàn)實的夸張再現(xiàn)。再如,當學生提到文中引用的Munch的“I was walking down the road with two friends when the sun set; suddenly the sky turned as red as blood … I stood there shaking. Then I heard the scream of nature.”時,筆者追問“Why does the writer quote Munchs words?”,促使學生思考說明文引用名人名言的作用,體會說明文所追求的語言準確性與嚴謹性。這一過程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語言美,培養(yǎng)學生品味語言意蘊的習慣,提升學生從審美角度欣賞各類文本語言美的意識。
三、表達個性化見解,領悟內容之美
有關藝術話題的英語閱讀文本可以鍛煉學生對藝術之美的理解能力、鑒別能力和整體評價能力,進而發(fā)展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7]。在學生對語篇結構和語言內涵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師應因勢利導,帶領學生掌握系統(tǒng)性的藝術鑒賞方法,并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對藝術的個性化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性理解,實現(xiàn)心靈的升華。
首先,筆者基于圖6提出問題“In what aspects can we describe a painting?”,引導學生歸納描述畫作的維度。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歸納出畫作描述應包括內容(content)、形式(form)和背景(context)三個維度。這一過程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還可以確保學生掌握描述畫作的框架。然后,筆者呈現(xiàn)如圖7所示的繪畫鑒賞框架,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畫作的意義和情感表達,并鼓勵學生對畫作進行個性化闡釋,實現(xiàn)從描述到賞析的跨越,完善從主題、語言到內容的繪畫鑒賞框架。具體而言,筆者引導學生聚焦語篇中畫家和評論家對畫作的解讀,使學生發(fā)現(xiàn)鑒賞與描述所處的不同思維層級,進而引出鑒賞畫作的兩個核心問題“Why is it painted like this?”和“How do you feel about it?”,讓學生展開思考并發(fā)表個性化見解。
由于這一活動對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筆者設計思維支架和語言支架,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思考,更準確、充分地評價畫作。就思維支架而言,筆者將兩個核心問題分解為更易操作的小問題Q1~Q6,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理解。
Q1: What objects or images do you think are important in the paintings and why?
Q2: Do they have symbolic meanings?
Q3: What can we tell about the human figures?
Q4: What are the effects of the colours, lines, etc.?
Q5: How do the paintings convey deeper themes?
Q6: What are your emotional responses to the paintings and why?
就語言支架而言,筆者提供有關畫作描述的colour、line、layout和texture四個方面的單詞庫(如圖8所示)和評論畫作主題、內容、特點等的句式結構(如圖9所示),為學生高質量的語言輸出搭好腳手架。
最后,筆者呈現(xiàn)圖10、圖11和圖12,引導學生進行如下角色扮演活動:
Li Hua and his American friend Jim are assigned to have a discussion on western modern paintings in a virtual exchange program. If you were Li Hua or Jim, which one of these three paintings would you choose? Select a role and a painting and start the conversation. Please describe the painting in three aspects and share your interpretations.
這一活動旨在讓學生在生動、真實的審美情境中,運用所學的知識描述和鑒賞新的畫作,“將語言技能的心智、軀體的感官活動與審美的情感活動融為一體”[8]進行藝術鑒賞和語言表達的綜合操練,實現(xiàn)遷移創(chuàng)新。
四、引發(fā)觀點碰撞,體會思維之美
在藝術欣賞的過程中體會思維之美是美育滲透的難點,也是教師需要突破的關鍵。思維之美并非出自主客二分的工具理性的結果,而在于觀點碰撞的復雜思辨過程——對缺失的因果鏈條的想象和推測,對他人不同觀點的寬容接納及對身與心、意與情的協(xié)調整合等。教師應根據(jù)《高中課標》,設計具有思辨性和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引發(fā)觀點碰撞,體會思維之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筆者聚焦標題“Masterpieces”,提出問題“What makes a masterpiece?”,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畫作的概念、畫作的發(fā)展歷程及其背后的深層內涵等多角度進行思考。為了更好地激活課堂的氛圍,筆者先呈現(xiàn)自己的觀點“Masterpieces are the outcomes of the painters skillful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lines and colours, as well as light and shade.”,拋磚引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一些學生從“deep thought”“emotional appeal”和“position in art history”等方面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有一些學生提出“A master makes a masterpiece.”這一看似淺顯易懂卻蘊含“什么是藝術”的觀點。這一引人深思的問題貫穿于整個藝術史,是現(xiàn)當代藝術變革中最核心的問題。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切切實實地引發(fā)了深度的思維碰撞,深化了對美的理解。最后,筆者設計本課的家庭作業(yè)為書寫對討論問題的思考,讓學生鞏固課堂所思,深入體會思維過程迸發(fā)的美感,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
總體而言,英語閱讀教學運用“主題-語言-內容-思維”四步走的路徑進行美育滲透是切實有效的,不僅能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且能促進學生整體人格的發(fā)展。教師可充分利用主題鮮明的美育素材,從主題意蘊之美、語言形式之美、藝術內容之美和思辨過程之美等方面入手,為學生做好審美鋪墊,引導學生體悟語言之妙,總結鑒賞框架和方法,闡釋個性化審美觀點,激發(fā)思維之美。在開展美育滲透的閱讀教學時,教師還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要從美育的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充分挖掘各類閱讀素材的美育價值,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真實自然地滲透美育;二是在課堂實施時要進行充分的文本解讀,使學生整體提升審美能力,進而能夠創(chuàng)造美,達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4]王磊,張景斌.學科育人的理論邏輯、價值內容與實踐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9(30):1-4.
[2]曾繁仁.美育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
[5][6][8]劉愛萍.英語教學中的美學欣賞[J].課程·教材·教法,2006(9):48-51.
[7]楊賢玉,李悅.論英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外語教學,2004(4):70-73.
*本文為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學英語教育研究中心一般課題 “互文理論視角下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高中英語閱讀優(yōu)化設計”(課題編號:SEERCGH2101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