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彥軍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之下,伴隨著這些年以來國家以及政府對素質教育的持續(xù)關注,各小學在勞動教育的開展以及認識上已經得到了逐步加強,但是仍然存在勞動教育定義不清,勞動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異化,學校及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不正確和不重視,勞動教育的開展缺乏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缺乏相關制度保障等問題?;谝陨蠁栴},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小學勞動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的相關策略。
一、小學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勞動教育的狹隘化
在當前的勞動教育實施過程當中,很多小學都將勞動教育作為德育工作開展的有效途徑,這也就導致勞動教育在實施的過程當中被逐漸轉化成了道德方面的教育,其中“勞”的開展已經缺乏了原本的意義,逐漸出現了向“智育”轉換的誤區(qū),這也就導致小學勞動教育在開展過程當中出現了“有育無勞”的問題。在這一問題的基礎上,還有一部分就是對小學生所開展的勞動教育,僅僅局限于讓小學生參與值日、大掃除以及其他的成本較低的勞動。對于很多學生家長來說,在家庭之中開展勞動教育就是指做家務。因為對勞動教育的不同的認識,導致小學生并不能端正對勞動的態(tài)度,同時也無法將勞動教育對自身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所起的促進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
(二)勞動教育實施異化
眾多小學教師以及學校、家長對勞動教育的不正確認識,導致勞動教育在真正的實施過程當中出現了很多異化問題。我們一直以來倡導的都是“勞動光榮”的勞動教育理念,但是很多教師違背了這一教育理念,將學生勞動作為對學生違背相關規(guī)定的一種懲罰方式。這也就直接導致很多小學生對勞動教育產生了厭煩、抵觸心理。小學生在這一環(huán)境背景的影響下,也就無法形成對勞動教育的正確認識。除了小學教師對勞動教育的不重視和不正確認識對學生的影響,還有很多家長會給學生灌輸從事體力勞動是不光彩的教育理念,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參與勞動的排斥以及對勞動認識的錯誤。
(三)勞動教育不受重視
雖然近些年來全國各地的各個小學都已經逐步開始加強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但是從具體的實施情況來看,真正的實踐效果卻沒有達到思想重視的高度。最為顯著的一個問題就是勞動教育課程并沒有單獨設立,往往將其合并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當中,因此,在大部分小學當中勞動教育課程的課時開設寥寥無幾,甚至沒有單獨安排課時,或者會被其他學科的教學占用。即便開展了勞動教育,也僅僅局限于教師帶學生參與值日、大掃除、社區(qū)勞動等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在參與的過程當中只認識到這是定期或不定期由學校組織開展的勞動活動,并沒有意識到勞動背后的教育意義,這也就很難對學生起到正向引導作用。
(四)勞動教育缺乏支持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小學階段勞動教育都處于弱勢,勞動教育的時間得不到學校物質與資金上的支持,這大大限制了勞動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因為學校對勞動教育的不重視,因此在勞動教育教師隊伍的打造上也并沒有投入太多精力,這種人力以及制度上的缺乏直接限制了小學勞動教育的發(fā)展。
二、小學勞動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一)實踐性原則
小學勞動教育的開展要遵循讓學生在參與勞動的過程當中“動手動腦”的原則,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當中能夠充分體驗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
(二)綜合性原則
根據勞動教育的綜合特性,在制訂和開發(fā)勞動教育相關課程內容時,要遵循思想教育、知識學習、技能訓練的勞動教育三要素。
(三)遷移性原則
學生在參與勞動過程當中,不只是收獲勞動思想觀念的轉變、勞動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是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相互之間的滲透,因此在討論過程當中就要特別注重加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從而幫助學生端正勞動態(tài)度,讓學生在勞動實踐的過程當中逐漸形成勞動習慣,并在參與勞動的過程當中逐步提升創(chuàng)造能力,形成創(chuàng)造意識,這樣一來就能夠形成各項能力之間的遷移。
(四)層次性原則
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與勞動能力,將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劃分為高、中、低三個層級,并根據學生不同的發(fā)展需要來制訂相應的教育目標,這樣一來才能夠保障全體學生都能夠有效參與勞動教育過程,并收獲不同層次上的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小學勞動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轉變勞動教育觀念
要想保證小學勞動教師在真正的實踐過程當中發(fā)揮其最大的育人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學校與家長要轉變教育觀念,對勞動教育有正確且全面的認識。
1.學校觀念轉變
學校是勞動教育實踐的重要基地,因此要想保證小學勞動教育能夠得到有效開展,學校本身就要端正對勞動教育的認識與態(tài)度,強調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勞動教育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另外,學校還要定期對小學教師開展勞動教育方面的培訓,從而保障小學教師能夠對勞動教育形成正確的認知,保障勞動能夠凸顯育人價值,同時基于勞動教育充分挖掘并開發(fā)校本教程,從而保障勞動教育在小學教學當中的有效落實。
2.家長觀念轉變
小學勞動教育育人價值的充分體現,并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任務,也不是學校單方面努力就能夠實現的,而是需要家長配合學校形成教育合力,從而為小學勞動教育有效性的進一步提升奠定強有力的基礎。首先,家長要轉變對勞動教育的觀念和態(tài)度,摒棄“學生只要負責好好學習,考取好成績,不需要參與家務勞動”這種不正確的思想。另外,還要扭轉“在家庭開展勞動教育就是讓學生做家務”這一不正確的認識。而且要通過多種勞動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導與教育,其中不僅包括打掃房間等家務勞動,還包括計算家庭收支等腦力勞動,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家務勞動過程當中對不同形式的勞動形成正確的認識,避免學生對腦力勞動以及體力勞動產生高低貴賤之分的不良認知。
(二)多方面提供保障
1.建立相關制度
在無相關制度、無監(jiān)督機制、無評價體系的背景下,勞動教育是無法在小學教學當中得到有效實施的。因此,要想讓勞動教育能夠真正得到貫徹落實,學校就要提供制度上的保障。首先要做的就是規(guī)定勞動教育在小學教學當中的最低課時數,便于學生、家長達成有效溝通,規(guī)定小學生在家庭勞動教育當中所要負責的家務量。還要根據勞動教育在小學教學當中的落實制定相關監(jiān)督制度,從而保障勞動教育所占據的課時不被其他學科教學所占用,勞動教育在真正的實踐過程當中不會流于形式。除此之外,還要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為學生主動參與勞動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
2.成立負責機構
如果勞動教育的開展沒有專門的人員負責,那么勞動教育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出現問題就可能得不到及時解決,同時也會出現相互推脫責任的問題。與此同時,勞動教育在此背景下也得不到專業(yè)的發(fā)展。所以基于以上內容,學校成立勞動教育相關的負責機構是非常必要的。而教育機構相關負責部門要承擔勞動教育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以及勞動教育相關課程的開發(fā)。最后,在家庭勞動教育當中可以確立負責人員,從而保障家庭勞動教育能夠配合學校將其貫徹落實。
(三)多渠道提供支持
1.家校聯(lián)合
家校聯(lián)合貫徹落實勞動教育是勞動育人價值能夠充分發(fā)揮作用的強大推動力。從學校層面來說,小學要承擔起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主要任務,積極與家長達成有效互動,從而轉變家長不正確的勞動教育理念與思想。這也就代表著學校要建立家校溝通平臺,面對廣大學生家長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勞動教育相關知識培訓,從而爭取勞動教育的實施能夠得到廣大小學生家長的最大支持。
2.社會支持
勞動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勞動教育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而各式各樣的勞動實踐活動要想得到有效開展,必然對社會資源的支持形成一定的依賴性。要想將勞動教育的影響力充分發(fā)揮出來,就必然要得到媒體以及社區(qū)的支持,而這各方面的支持就將成為小學勞動教育有效開展的一項重要教育資源。學校應當明確,對小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是為了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以及價值觀念。因此,在真正的勞動實踐活動設計與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要著重讓小學生在參與勞動的過程當中感受勞動對這個社會發(fā)展與進步所起到的作用,從而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教師在選擇勞動實踐活動的過程當中也要保證其多樣性,通過多元化的勞動使學生獲得更豐富的體驗。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開展勞動教育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能夠起到十分深遠的影響,雖然這些年來,我國各個小學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已經在逐步加強,但是在勞動教育實踐過程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等待廣大教育者去探索與解決。而勞動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手段上的改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學校、社會以及學生家長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從而保障小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以及參與勞動實踐活動的過程當中對勞動形成正確的認識,端正勞動態(tài)度,從而得到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多元體驗,最終正確認識各種勞動形式對社會發(fā)展與進步所起到的重大推動作用,形成正確的勞動觀與價值觀。
注:本文系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規(guī)劃課題“農村小學勞動教育校本資源建設和實施的研究”(課題號:BY[2020]G168號)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