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霞
閱讀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學生閱讀面廣,視野開闊,其語文素養(yǎng)也將得到提高。但當前學生的閱讀狀況卻令人擔憂。筆者對所在學校的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缺乏主動閱讀的意識,很少有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少數(shù)有興趣閱讀的學生,其閱讀大都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tài),達不到閱讀的基本要求,傳統(tǒng)語文課堂存在“高耗、低效”的弊端,語文教學“費時多、收效微、負擔重”的問題長久以來得不到根本解決?;诖耍P者與學校的一些語文骨干教師開展了“單元整合背景下的課內大量閱讀教學的探究”課題研究,旨在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高耗低效,傳統(tǒng)閱讀教學陷困境
1.照本宣科,難以深度解讀。當前的語文教學基本圍繞教材中的課文展開,大多數(shù)教師把教語文等同于教課文。教師對課文的理解把握,基本決定了課堂上的教學內核,這樣的教學過程實際上是教師把對課文的理解傳達給學生的過程,學生缺乏對課文的深層次解讀和自我生成性的分析和思考。
2.面面俱到,面面得不到。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兼顧一篇文章的“字、詞、句、篇、聽、說、讀、寫”,課堂時間緊迫,常常無法深入講解某一點,而學生面對繁多雜亂的學習內容,不能更深入地掌握重要知識點,較難將學過的知識點精準地運用到實踐中。
3.無的放矢,缺乏整體意識。在常規(guī)課堂教學內容的確定過程中,教師往往從教法入手,注重“教”而較少顧及學生的“學”,導致教師“教”的活動完整,較有結構、形式豐富;但學生“學”的活動零散,缺乏結構,機械、單調。
由此觀之,語文閱讀教學問題重重。所以,教師要找到一條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之路,真正、合理地落實“一課一得”,讓語文課堂更有實效性?!耙徽n一得”是指一節(jié)課讓學生有一個收獲,獲得某一方面的知識,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這個理念最初是由丁有寬先生提出的,后經發(fā)揚,最終成為倡導語文教學應當從簡的教學理念。
二、巧設主目標,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合理、有效地選擇教學側重點。教學側重點也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目標。確定好主目標也大致明確了教師教學的方向,確定了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的基本視角。可是,閱讀教學中的“主目標”該如何設定呢?
1.基于統(tǒng)編教材。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按雙線組元,即用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線索組織編排單元。教材建構了助學系統(tǒng),包括單元提示、預習(閱讀提示)、注釋、練習等。這是教師確定教學主目標的很好的抓手。教師可以依據統(tǒng)編教材助讀系統(tǒng)提供的訓練點和思維點來確定教學目標,將人文要素與語文要素有機融合,爭取做到“一課一得”。
2.基于文體特質。閱讀教學的目標的確立,要緊扣文本的特征。如記敘文的閱讀教學應讓學生把握記敘文特點,了解記敘文的幾大要素,整體把握文意、分析文章結構層次、品析修辭手法或語句等;新聞單元則可以從讓學生了解常見的新聞體裁,初步形成一定的新聞閱讀能力等方面著手;說明文的閱讀教學需要教會學生明確文章的說明順序、厘清說明思路,學會辨析和使用常見的說明方法等;在教學議論文時,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議論文的基本特點,把握作者的觀點,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厘清論證的思路等。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文體特征,選擇恰當?shù)慕嵌冉M織閱讀教學。
3.基于學情。孫紹振在《名作細讀》中指出:“在語文課堂上重復學生一望而知的東西,我從中學生時代對之就十分厭惡。從那時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當語文老師一定要講出學生感覺到又說不出來,或者以為是一望而知,其實是一無所知的東西來?!闭Z文教師應了解學情,思考多數(shù)學生的起點在哪里,教師能引領他們走到哪里,怎樣走到那里。
教師設計教學目標時還應該遵循“三講三不講”原則。三講指教師集中精力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混淆的、易錯的、易漏的知識,講學生想不到的、想不深的、想不透的知識,講學生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三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如此,便使得課堂教學“提速增容,高效低耗”。
4.基于整體語文觀。語文教師要形成整體的語文觀,避免出現(xiàn)知識點講解散亂的問題。教師需要明確小學語文教什么,重點培養(yǎng)什么;初中語文教什么,重點訓練和培養(yǎng)什么;高中語文教什么,重點培養(yǎng)和拓展什么。什么階段“學什么”,什么階段“教什么”,該為今后的教學留多少白。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打造一個開放性的語文課堂,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實現(xiàn)由“教讀”到“自讀”的轉變。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弋陽實驗學校)
本文系2021年江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單元整合背景下的課內大量閱讀教學的探究”(課題編號:21ZXYB04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