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煌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的課后習題包括基本知識和學習能力,并以語文要素為載體,呈螺旋式上升,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和內容,也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本文以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介紹了如何緊緊圍繞課后習題,厘清習題的功能價值,搭建學習支架,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把課后習題有效轉化為預習、教學和評價活動,依“題”而作,形成一定的教學策略,讓課后習題的功能得以有效實施。
一、目標式轉化:讓學習目標更有效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以課后習題為依托,將課后習題有效轉化為課堂教學目標,讓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教學方向更加清晰,重難點更加突出。《北京的春節(jié)》一課,編者設計了四道課后習題。認真研讀這四道課后習題,教師不難發(fā)現:第一題主要是針對敘述順序的理解;第三題主要是針對文本語言特色的領悟;第二題和第四題則是通過學習和閱讀,交流各個地方春節(jié)的不同。根據課后習題設計的意圖,就可以把《北京的春節(jié)》的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難點設置如下。
1. 學習目標。
(1)會寫“燃、販”等生字,會寫“餃子、轎車”等詞語。
(2)通過圈畫,分析文本的形象化語言、京味兒語言的表達特點,學習文章的語言表達特色。
(3)梳理文章內容,了解表達順序,深入分析詳寫和略寫是如何抓住特征進行描寫的,把握詳略安排及其效果。
(4)通過拓展閱讀、同學交流、資料呈現的方式,發(fā)現各地的春節(jié)習俗與老舍筆下的春節(jié)習俗的差異。
2. 教學重點。教學重點是學習目標中的第二點和第三點。
3. 教學難點。教學難點是學習目標的第三點。
這樣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由課后習題而來,不僅能很好地落實單元“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的語文要素,而且目標性更強、更精準,教學的方向也更清晰、明朗,更便于操作。
二、策略式轉化:讓學習策略更有效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體悟的過程,不能以教師的自主分析代替學生的感受。課后習題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留足了空間。因此,教師要善于借助課后習題,融入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編者為《臘八粥》一課設計了四道課后習題。細細研讀,習題二主要是指向“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的單元語文要素的落實,旨在引導學生分清“等粥”“喝粥”兩部分內容的詳略情況,并思考這樣安排的好處;習題三旨在引導學生對描寫臘八粥的細膩語言進行關注,讓學生找一找、讀一讀,交流感受。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這兩道課后習題,預設整體的學習策略。
1. 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學生了解了課文詳寫“等粥”,略寫“喝粥”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將“等粥”部分細分為“盼粥”“分粥”“猜粥”和“看粥”。
2. 再沿著“盼粥—分粥—猜粥—看粥”的線索,分層、有序地研讀這四個部分中八兒的饞樣兒。
3. 最后在感受八兒的饞樣兒的同時,感受到八兒(或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之情。
這樣的學習策略就是由課后習題轉化而來的,化繁為簡,融文本細讀與結構把握于一體,層層深入,剖析人物特點。這樣的習題轉化,不僅能引導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能讓學習策略的選擇更有針對性。
三、清單式轉化:讓學習清單更有效
閱讀教學應凸顯以學生為中心,體現以學為主。教師要在認真研讀教材和掌握學情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課后習題安排的任務和問題,設計課前預習單和課中導學單,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可以通過認真研讀《古詩三首》的四道課后習題,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前預學單和課中導學單,豐富語文學習的內容。
課前預習單:
1. 讀一讀這三首古詩,讀不準的字可以圈畫出來,也可以查查字典。
2. 查找資料,了解一下寒食節(jié)的由來和習俗。
3. 讀《寒食》《迢迢牽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詩,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課中導學單:
《寒食》
1.借助注釋、查閱資料,說說古詩的意思。思考: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間有什么聯系?
2. 說一說:《寒食》這首詩寫了什么傳統習俗?你印象最深的景物是什么?它給你帶來了哪些想象?
《迢迢牽牛星》
1. 借助注釋,展開聯想,說說古詩的意思。
2. 找出詩歌中的疊字,讀一讀,和同學交流感受。
3.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和同桌說說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十五夜望月》
1. 讀一讀,想象每句詩的意思,說說詩中描寫了怎樣的景象。
2.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和同學分享一下。
3. 在你讀過的古詩詞中,和“不知秋思落誰家”表達相同情感的詩句還有哪些?
四、評價式轉化:讓效果檢測更有效
閱讀教學不僅需要教得精、學得實,更需要有效的隨堂檢測,這樣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了解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形成真正的語文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全面吃透教材,洞悉課后習題編排的意圖,編制有效的效果檢測題,真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在認真研讀《臘八粥》的課后習題后,可以編制如下的效果檢測題。
1. 摘抄一句文中描寫臘八粥的句子,再讀一讀。
2. 寫八兒的饞樣兒,作者是抓住了八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進行描寫的,寫出了八兒對臘八粥___________的情感。
3. 八兒“等粥”和“喝粥”兩件事,其中詳細寫的是___________,略寫的是___________。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___。
4.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那么多的傳統佳節(jié),有那么多的民風民俗。像臘八節(jié)的臘八粥那樣,節(jié)日中的一道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常常成了節(jié)日的象征。你想到了哪些象征節(jié)日的美食?試著寫幾個。
5. 拓展閱讀。
總之,要想課后習題能夠有效轉化,就得鉆研教材,深入挖掘課后習題的設計意圖,明確習題設計的真正目的,讓課后習題有效轉化為學習目標、學習策略、學習清單和效果檢測,讓教學目標更有依據,讓活動設計更為有力,讓語文要素更有效地落實。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qū)第三實驗小學 ? ?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