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啦!按理說“神獸歸籠”對家長來說是好事,但想想輔導作業(yè)時“雞飛狗跳”的一幕又將重演,好多家長難免惴惴不安;而且,有些地方因為防疫,孩子不得不在家上網課,家長們看著孩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偷懶、摸魚,更是忍不住怒火中燒,無法自抑……
冷靜,冷靜——這話誰都會說,但真往孩子身邊一坐,你就看吧,咆哮的、動手的、五官變形的、四肢抽搐的,甚至心梗、腦梗的……家長們用實際行動印證了一個最常見的發(fā)病機理——百病生于氣。
明代醫(yī)學家張景岳說:“氣之在人,和則為正氣,不和則為邪氣。凡表里虛實,逆順緩急,無不因氣而生,故百病生于氣?!?/p>
氣在人體升降出入、環(huán)流不息,稱為“氣機”。若出入升降失調,氣機循行受阻,就好比道路擁堵,造成交通癱瘓。
這一“交通癱瘓”,家長們很快就會發(fā)現身體的異常接踵而至——悲觀、抱怨,不由自主地嘆氣;咽喉部有異物感,吞不下,吐不出,這在中醫(yī)里叫梅核氣;胸悶、肋部脹痛,尤其是媽媽們在月經前常會心煩上火,脾氣暴躁,嚴重的話,會乳腺增生結節(jié)等;出現膽結石、膽囊炎、肝炎;出現消化系統(tǒng)的不舒服,如拉肚子、沒有食欲、惡心等…….
凡此種種,其實都是肝經受損的表現。發(fā)怒首先傷到的就是肝,咽喉、兩肋、乳腺,都是肝經巡行的路線;肝主疏泄,肝氣郁結自然會唉聲嘆氣;肝木橫逆克脾土,肝氣不舒,消化系統(tǒng)就跟著紊亂。這些還算“初級癥狀”,如果肝氣久郁,氣滯容易血瘀,就會出現心腦血管疾病,而且暴怒也會直接導致心腦血管急癥。
不僅如此,家長脾氣暴躁、動輒指責孩子會讓孩子變得敏感、多疑,甚至自卑,同時身體健康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所以家長們請記住親子教育上的這樣一句名言:“父母情緒失控,是孩子一生的陰影;父母情緒平和,是孩子一生的禮物!”控制情緒對家長和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那么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有的家長說,熊孩子真的太氣人,有時候真控制不住??!那么在這里教您兩個簡便易行的小方法,一是按摩腳背上的“太沖穴”,這個也叫消氣穴,能讓人神清氣爽,心平氣和;二是如果已出現以上那些不適癥狀,可以在醫(yī)師指導下適當服用加味逍遙丸,以疏肝理氣,開郁散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