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寶
摘? 要: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會明確自己的責任,做好分工,在互幫互助的前提下展開自主學習,與學習伙伴共同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提高自身的學習效果。文章主要圍繞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和實際運用策略開展深入討論,通過編寫預習導學案、開展任務驅動教學、組織實踐活動的方式,多維度地開展合作學習活動,以打造生本化英語課堂。
關鍵詞:初中英語;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與學習伙伴相攜而行,通過有效的分工與合作,共同完成小組任務、實現(xiàn)小組學習目標的科學學習方法。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對當堂學習內容進行更加深刻地理解與整體認知。因此,教師應探尋科學的教學策略,發(fā)揮合作學習的獨特作用,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時事半功倍。
一、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 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傳統(tǒng)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或者教師講解、學生傾聽的集體教學方式逐漸顯露出了高耗低效、形式單一的教學弊端,無法迎合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要,更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與集體學習不同,后者是指教師對學生開展統(tǒng)一化、標準化的教學指導,而前者強調的是教師將不同學情的學生組合起來,讓他們在組內學習過程中彼此協(xié)作、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應與小組其他成員進行密切的學習交流,這樣可以幫助他們鞏固學習效果,并拓展學習空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可以滿足每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
2.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并積極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學習不是簡單的小組成員圍坐在一起共同學習,而是要發(fā)揮每名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在各自分工負責的范圍內,圍繞英語課堂的主要知識內容展開合作性的探究學習。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形式,學生更樂于接受這種新型的學習形式。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探究過程既緊張,又愉悅,既有觀點的交鋒,思維的碰撞,又有情感的交流,同時還會獲得較強的成就感,贏得同學的認可。有時候通過合作學習,同一問題學生可能得到不同的思路和啟發(fā),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和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
1. 精心編寫導學案,在預習階段開展合作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前展開自主預習,能夠讓學生在新課教學之前就初步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對要學習的重、難點知識做到心中有數(shù),從而在課上把控好學習節(jié)奏,提高學習效率。為此,教師應在課前精心備課,就授課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做好問題預設和環(huán)節(jié)設置,讓學生圍繞導學案的預習任務展開合作學習。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統(tǒng)稱“教材”)七年級上冊Unit 1“My names Gina.”時,教師在備課時應該明確導學目標:讓各小組的學生通過自主查閱、合作討論的方式,弄清楚這些詞匯、句式、語法的內涵,并嘗試組編一些簡單的對話,將這些知識點都融入其中,初步鍛煉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
基于此,教師可以讓各小組的組長帶領組員各自完成分工學習任務。任務1:自主預習縮寫單詞,并寫出完全形式,如Im的完全形式是I am,whats的完全形式是what is,names的完全形式是name is。任務2:分析主要句型的句意,如“Whats your name?”“Nice to meet you!”等。在學生選好了分工學習任務之后,要發(fā)揮自主學習能力,獨立完成分工學習任務。
教師同樣可以在預習導學案中設計合適的合作預習任務。在學生自主完成分工學習任務后,便可進入到合作學習階段。
任務1:結合自主預習中積累的詞匯和句型,簡單編寫對話。
有的學生創(chuàng)編對話如下。
A:Good morning!
B:Good morning!Its a beautiful day,isnt it?
A:Yes,it is!Im Amy. Nice to meet you for the first time!Whats your name?
B:My names Jame. Nice to meet you,too!
學生創(chuàng)編對話后,可以在組內展開角色對話練習。在角色對話中,學生共同走進語言情境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詞匯和句型的內涵。
任務2:共同找出預習中的疑惑并解決。
有的學生在預習中混淆了first name和last name的內涵,此時小組成員可以合作探究,了解西方人的姓名文化和應用方法。
由此可見,在指導學生展開自主預習時,教師可以將合作學習引入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提高預習效率,讓學生在課上學習英語時能有充足的時間來解答學習疑惑,進一步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2. 依托課中任務,通過分工協(xié)作完成學習任務
在任務驅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借助合適的學習任務激活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使其主動圍繞具體的學習任務展開學習。教師將任務驅動教學與合作學習有機結合,能夠讓學生嘗試在新型的學習模式下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合作學習任務。任務1:匯集本節(jié)課的重要詞匯,掃清學習障礙,如vacation,museum,mountain,visit等,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建立詞匯庫,積累新課的詞匯知識。任務2:選擇自己去過的旅游地點,搜集這一旅游地點的景觀資料,如Beijing,the Great Wall等,將其整理成素材庫,為接下來的合作學習奠定基礎。任務3:圍繞課文主題展開思考,運用新學習的知識進行自主表達。例如,可以運用“Where did ... go on vacation?”“I / She / He / They went to ...”“I / She / He / They visited ...”等詞語和句型來描述自己的旅游經歷。任務4:搜集在該旅游地可以做的相關活動,如taste the food,take a few photos等,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展開更全面的自主表達,學會描述自己的旅游經歷。
教師要讓學生根據(jù)個性化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求,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活動中。在合作學習中,學困生可以選擇完成任務1和任務2,中等生可以選擇完成任務3,優(yōu)等生可以選擇完成任務4。然后,各小組可以展開合作交流,整合各自的學習成果,通過篩選、取舍和優(yōu)化,形成高質量的學習成果,最后由小組長匯編或者撰寫一篇文章,談論小組成員的旅游經歷和感受,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
3. 立足實踐教育,開展豐富的合作學習活動
教師應注重讓學生以參與實踐活動設計合作學習活動內容。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2“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完成以下實踐性合作學習任務。任務1:自主選擇調查對象,調查他們的運動興趣、運動習慣和運動規(guī)律等。各小組學生可以共同設計調查問題,如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Do you like exercise?How do you keep a healthy body?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任務2:學生可以共同圍繞調查報告展開數(shù)據(jù)分析與統(tǒng)計,如可以圍繞“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這個調查項目建立統(tǒng)計表,在表格中可列出“once a week”“twice a week”等子項目,在相關項目下面填寫調查數(shù)據(jù)。任務3:學會用新學習的知識點書寫英文版的調查報告內容,讓小組代表上臺匯報自己小組的調查成果,并回答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這一實踐性的合作學習活動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以實踐活動為平臺提升英語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是教師提高英語課堂教學實效的重要手段,學生可以通過科學地分工與合作,發(fā)揮各自特長,找準各自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在分工合作與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交換意見,交流學習心得,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滿足小組成員各自不同的學習需要。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力度,提高英語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孫瑜旋. 小組合作背景下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思考[J]. 校園英語,2021(23).
[2]李永紅. 談初中英語合作學習的教學開展策略[J]. 學周刊,2020(13).
[3]陸彥行. 對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應用的思考解析[J]. 才智(上旬刊),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