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琦
“回望過去,作為家里的第四代老師,我將在這條有分量的路上繼續(xù)前行。立足當下,看著教室里一個個向真以求、向美而行的自由靈魂,我有幸能陪他們共行一程。眺望未來,我知道,我的教師路還很長很長,長到足夠我用一生去丈量!”
2月25日,在第三屆廣東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高中教育組決賽現(xiàn)場,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南外”)教師周舟的主題演講《從翻譯到老師——我的教師路》,將自己擇業(yè)、從教、愛教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隨后的答辯、即興演講等環(huán)節(jié),對選手的專業(yè)功底、反應能力、教育教學情懷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周舟視角獨到,有情懷,有高度。加上前一階段有生授課的優(yōu)異表現(xiàn),贏得了評委的一致認可,她獲得高中組總決賽第一名,并將按程序申報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周舟曾獲得“南山區(qū)優(yōu)秀教師”“深圳市教壇新秀”“高考學科先進個人”等稱號,多次獲得市、區(qū)英語演講與教學類競賽大獎,多次承擔省、市、區(qū)公開課?;赝麖慕痰倪@五年,她說,為學生搭建文化交流的語言橋梁,既是她選擇當老師的初心,也是她身為英語老師的使命。
回母校當老師
曾經,在周舟看來,當老師是“順理成章”的事。她出生于一個教師家庭,在南外讀了小學、初中、高中后,她選擇報考華南師范大學(以下簡稱”華師“)英語師范專業(yè),后又保研讀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
不過,學校之外的生活是不是會更精彩?抱著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的想法,讀研期間,她用2年完成了3年的學分,利用多出來的一年前往英國巴斯大學讀口筆譯碩士。
2016年2月,赴聯(lián)合國維也納辦事處外層空間和平利用與開發(fā)委員會實習,一個會期一至兩周,她全程參與,親眼目睹了各國代表為爭取外空發(fā)展權爭得不可開交,這使她意識到語言在國際博弈中的重要性,因此,她決定畢業(yè)后做一名職業(yè)譯員,用英語搭建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
一次西北之旅,改變了周舟的想法。那天,參觀莫高窟時,同行的隊伍里有一對外國夫婦,一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自告奮勇地幫他們翻譯導游詞,但在講到壁畫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內涵時,小男孩翻不出來,沮喪地回頭和媽媽說:“我們老師沒教過。”
“那時,看著他通紅的臉,我想,如果我是他的英語老師,我能否幫他講好這個中國故事呢?那一刻,我也意識到,或許,教育的意義不僅在于傳遞知識,更在于培養(yǎng)出千萬人才,向世界發(fā)出中國的聲音?!敝苤壅f。
或許,做老師才是最適合自己的。2017年7月,她正式入職南外。從“深圳學生”到“深圳老師”,隨著身份的轉變,她對教書育人的思考也在不斷深入。
在沃土中成長
初登講臺總有一個適應期?!耙婚_始感覺自己準備得很多,但上完課又覺得怪怪的。我的課堂很活躍,但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不是太多了點?學生走出課堂到底學到了什么?”周舟積極探索符合學情的教學方法。她的教學師父——南外英語科組長吳忠玉給了她許多指導。她們都各帶一個實驗班和一個平行班,周舟去聽她的課,看對于同一個教學材料,吳老師是怎么處理的。聽一節(jié),學一節(jié),慢慢摸索門道。上好了常規(guī)課,才有后面精彩的展示課、公開課。
南山區(qū)的教研活動也有力地促進了周舟的專業(yè)成長,她基本上每周參加一次常規(guī)活動,內容包括跨校聽課、同課異構、專家點評、個人學習教學理念并分享等。加入深圳市張文英名教師工作室后,她又接受了一系列培訓?!?019年暑假前往長沙市雅禮中學觀課,后又參加了外教主持的沉浸式學習工作坊,其中關于課堂小活動的操作,令我獲益匪淺,回來后迫不及待地試著應用于自己的課堂上?!?/p>
“南山教育是一片沃土,周舟就是這片沃土里成長出來的很不錯的樹苗?!蹦仙絽^(qū)英語教研員張文英這樣評價,“我們的區(qū)域教研重視教學實操,周舟是‘年輕的老面孔,每逢有同課異構、公開課等任務,她都積極承擔。有一次市里的比賽,她準備不夠充分,只拿了二等獎。她回來跟我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對這件事不夠投入,應該更有使命感?!绷硗?,南山區(qū)的校園英語文化建設氛圍濃厚,學校堅持開展英語文化節(jié)活動、美文誦讀活動,現(xiàn)已開展了十九屆。比賽中,一百多名中外教師同臺競演,涌現(xiàn)出一批優(yōu)秀的青年教師。
據(jù)了解,南山教育突出成長性,開展了全學段教師培訓,全面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專業(yè)素養(yǎng)、育人能力,構建了從新崗教師、骨干教師、名優(yōu)教師到學科帶頭人的全鏈條教師培訓課程體系,造就了一批教學骨干、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
回望本次大賽,就像是一次長跑,考驗了選手的體力、精力和耐力。2021年9月,南山區(qū)教科院首先組織區(qū)內各校預選,一輪為教學設計,二輪為演講比賽、答辯,然后選手現(xiàn)場教學,周舟獲第一名,被選為南山區(qū)的代表,參加深圳市高中英語學科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張文英等老師一直跟進并培訓。獲得全市第一名后,市教研員王衛(wèi)華、于弟參與進來。為了迎戰(zhàn)省賽,深圳市教科院院長李桂娟等也作指導,并請專家和往屆的優(yōu)秀選手開展講座與培訓,還分配了“導師”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省賽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學科教學競賽,第二階段是教學理念演講的總決賽。在第一個階段的比賽中,選手要根據(jù)比賽材料錄制兩節(jié)課,現(xiàn)場抽簽進行說播,及針對教育漫畫、名言作英語即興演講,進入下一輪的選手進行現(xiàn)場備課與有生授課。據(jù)此,上述團隊給予了周舟很大支持與幫助,從打磨課堂,到模擬說播,到準備現(xiàn)場授課可能用到的各類素材,都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與建議。
決賽是對選手素質全方位的考量?,F(xiàn)場說課環(huán)節(jié),選手在現(xiàn)場抽簽備課1個小時,然后進行15分鐘的說課。有生授課環(huán)節(jié),選手在3個小時內備好45分鐘的課及演講內容。
周舟在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黃埔實驗學校借班上課,講的是讀后續(xù)寫課型?!斑@是一篇關于做面包的故事,需要學生續(xù)寫結尾。下午2點,我提前10分鐘到比賽現(xiàn)場去,學生陸續(xù)進場,我便微笑著和他們打招呼,發(fā)現(xiàn)有個男生最活躍,課前好幾個同學和他說說笑笑。為了緩解學生午睡后的困乏和上公開課的緊張情緒,我設計了做動作猜詞環(huán)節(jié),讓這個男生上來表演一下,其他學生猜詞,我趁機觀察這個班級的背景知識、詞匯量和回答習慣,感覺這是個中等水平的班級。備課時我設計了兩種操作方法:原版和簡化版,以應對不同的學情,于是我決定用簡化版。然后我從劇情、角色、語言風格等方面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續(xù)寫,并運用了協(xié)同理論,最后課堂呈現(xiàn)的效果還是蠻不錯的。”
在南外五年,周舟有三年都在高三執(zhí)教,如何講好英語高考新題型讀后續(xù)寫,是她經常研究、打磨的課題。2019年,她的研究生導師、華師教授谷紅麗要給國培項目開講座,周舟獲得了上展示課的機會,與國培受訓教師深度交流,產生思維碰撞。今年5月的“南方教研大講堂”第三十八場,她展示了讀后續(xù)寫課例“Getting out of the Crater”。華師教授朱曉燕評課時認為,周舟有意識地運用評價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且很注重引導學生培養(yǎng)“協(xié)同一致”的思維原則,善于利用啟發(fā)性問題為學生的高階思考牽針引線,創(chuàng)設輕松快樂的學習空間,而生生互評等多樣的評價手段更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精神。
用文化育新人
外曾祖父、爺爺、奶奶、父親都是老師,從小隨著爺爺奶奶生活在教師大院的周舟,聽了許多他們與學生的故事。盡管如此,她認為教學或許有范式可以跟隨,但育人應隨時代而變。
語言有文化性、交際性和育人性。課堂內外,周舟帶領學生體會英語的文化魅力,鼓勵他們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我的課堂引入世界咖啡、閱讀圈活動,為學生搭建自由表達的平臺;挖掘課文中的現(xiàn)實問題,將課堂變成創(chuàng)新提案的會場。我鼓勵學生走出課本,在文學與音樂劇中探索更廣闊的世界;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給異國的陌生人寫信,小小的明信片描繪著中國的模樣?!?/p>
讀后續(xù)寫活動中,周舟帶領學生開展了“小組共讀一本名著”的活動。學生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英語原著,組里每人讀完一章就要續(xù)寫出后面的部分,第二個學生要評價前一個的寫作后接著續(xù)寫,成為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主題活動。學生拓寬了視野,開拓了眼界。有個學生說,讀杰克·倫敦的中篇小說《野性的呼喚》時,巴克一夜之間就從一只富家愛犬被拐賣到荒野雪原,成了一只雪橇狗,他慢慢領悟到,生命總是在不斷掙扎求存的過程中獲得意義與力量,知道了自己該怎樣面對考試后現(xiàn)實和理想之間的落差。
課外,周舟擔任南外高中模擬聯(lián)合國社團(以下簡稱“模聯(lián)”)指導教師。該社團是張文英于2008年創(chuàng)立的,高中時代的周舟是第二屆模聯(lián)秘書處的核心成員,現(xiàn)在的她接過了模聯(lián)的接力棒,實現(xiàn)了真正的傳承。
從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到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模聯(lián)學子每年參加世界一流大學主辦的模聯(lián)會議,并幾次主辦校際會議,影響力輻射全國。模聯(lián)社團也成了學校最熱門的社團。
周舟時常在課堂中引入簡化后的模聯(lián)訓練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共享單車的管理問題”“中學生如何管理電子設備”……她讓英語學習回歸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用英語熟練地介紹、展示他們所處的城市、社區(qū)與學校。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捧讀課本之外,也開始走出校園,走上高交會,走進博物館,戴上志愿者胸牌,用語言傳遞中國的聲音、展現(xiàn)中國的新貌。”周舟說,未來的日子,她會依然懷著來時的初心,引導學生懷揣中國情懷,用國際視野看世界,開啟跨文化交流的新征程。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 ?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