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義鮮 吳小燕 林建彬
2021年9月起,課后延時服務主要以“5+2”模式在全國鋪開(五天的工作日,每天放學后開展不少于兩個小時的課后延時服務),這能夠極大程度地緩解家長接送學生困難的問題,也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更充分的發(fā)展,讓教師能夠更好地輔助學生在課后展開學習。
在農村小學開展課后延時服務則需要突破傳統教學觀念。農村小學的課后服務與城市課后托管服務存在一定差別,農村小學的情況特殊,在開展服務模式構建的過程中,需要認識客觀存在的問題,例如家長或監(jiān)護人文化程度較低、家長對教育重視程度不夠而導致的不能或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作業(yè)輔導等。對此,應積極在農村小學開展良好的課后延時服務,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解決學生學習資源缺失的問題,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促進農村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定義 我國的課后延時服務最初是以“學生托管”的形式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是為了解決家長難以兼顧工作和孩子教育的問題,通過在課后時間提供托管服務以減輕家長的負擔。在最初階段,我國的學生托管主要采用校外托管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托管學生輔導作業(yè)和簡單生活照顧的需求。但隨著時間的推進,也凸現了一系列問題。例如,許多托管機構并沒有營業(yè)許可證,開辦托管機構的人員也缺乏從業(yè)資格,甚至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教師培訓,在思想認識方面,對自身職責不夠了解,也難以完全保證學生的安全。因此,在目前階段提供校內課后延時服務,可以更大程度上解決這方面問題,也能夠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現實意義 課后服務主要是在放學后的一段時間內安排學生進行不同的活動,如學習探究活動、娛樂活動、藝術活動等,也包括觀看適合學生的正能量影片,又或者對一些有需要的學生提供作業(yè)輔導。延時服務應從學生的需要、學校教育和教師特長等實際出發(fā),充分發(fā)揮課后服務的有效作用。農村小學也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教學資源,結合自身的發(fā)展需要,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后服務的責任,滿足學生課后學習的需求。但農村小學情況較為特殊,有許多農村學校并不具備開展課后服務的現實條件,對此,教育部門要對學校進行更深入分析,協調好學校、家長之間的關系,家校雙方做好對學生學習的共同管理,盡可能發(fā)揮課后服務的有效作用,具體的課后服務時間也應由當地教育部門根據現實需要來制定。此外,在農村小學開展課后延時服務能夠有效避免學生放學回家后浪費時間或者無事可做的問題。由于教育資源的缺失,許多農村學生缺乏參與多樣化課外活動的機會,同時由于缺乏系統的自我管理,很難實現在課外時間的自主學習。因此,許多學生在放學后,不是玩游戲,就是窩在家中看電視,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這更需要學校承擔起教育學生的重要職責,通過積極開展課后延時服務,使學校的教育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以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
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課后生活 因為農村學校的地理位置往往較為偏僻,且缺乏各種豐富的課外活動資源,小學生在課后的學習活動類型較少。提供課后延時服務可以很大程度上利用農村學校的教育資源,豐富小學生的課后生活,也能避免過度玩樂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延時服務應盡量貼近小學生的興趣,選擇合理的方式調動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 開展課后延時服務,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課后輔導。有一些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較為欠缺,往往在獨立進行作業(yè)時,會遇到一些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的有效輔導,讓學生能夠在校內完成作業(yè),并幫助學生在教師的監(jiān)督下及時調整狀態(tài),將不懂的問題及時解決。同時,教師在開展課后延時服務之前需進行一番教學設計,改變以往教學時的嚴肅態(tài)度,以更加隨和的態(tài)度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交流氛圍中找尋問題的正確答案。
有助于幫助家長解決時間矛盾問題 農村小學生的家長大多忙于勞作,如果放學時間過早,會出現家長無暇接孩子以及輔導孩子作業(yè)的問題,導致放學至家長下班回家這個空白時間段孩子面臨無人看管的局面。學校提供課后延時服務,能夠極大程度上幫助家長解決時間矛盾的問題。另外,以往農村學校尚未開展課后延時服務,學生回家基本都是屬于“放羊”狀態(tài),課后學習基本靠自覺,而小學生的“自覺性”可想而知。在這種背景下,學?!吧斐鲈帧遍_展課后延時服務,能引導學生課后在校內完成部分作業(yè),并得到更加專業(yè)的指導,使學習更有效,以解決學生家長或監(jiān)護人不能有效輔導作業(yè)、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等諸多問題。
政策要求與現實條件之間的差距 首先,《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的實行時間并不長,條例的制定尚缺乏一定程度的全面考慮,容易造成制度漏洞等問題。同時,指導意見在實施過程中,雖然有較為清晰的形式框架,但缺乏更為細致的內容管理。學校更注重日常教學活動中各項工作的開展,對課后活動的關注程度不足,對此方面的制度落實情況也不夠了解。另外,對一些農村小學來說,在此之前,缺乏對先進教育理念的深刻認識,也沒有進行類似政策意見的實施管理經驗,許多學校往往會采用自己認可的規(guī)章制度來保證政策實施,導致在實施政策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偏離方向的問題,很難保證能夠完全不改變政策實施的最初目的,還容易造成家長或學生對政策的誤解。不僅如此,從農村小學的發(fā)展角度來看,學校教育資源較為缺乏,難以提供更高質量的課后延時服務,導致課后延時服務工作受到限制。
家長或教師對于課后延時服務的錯誤認知 通過調研了解到,在許多農村小學,課后延時服務剛剛作為基礎政策開始落實,家長對于課后延時服務的了解程度不足,很容易產生錯誤理解。很多家長認為,課后延伸服務屬于一種公共產品,是學校提供的公共服務,也屬于學校教學在課后的延伸。因此,大部分家長將課后延時服務認定為課后作業(yè)托管,同意學生在課后延時服務期間完成作業(yè),也同意在此期間的適當收費。但部分教師并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們不認同課后延時服務屬于公共產品,認為這是一種超出正常教學范圍外的非常規(guī)教學服務,這也導致課后延時服務在落實過程中處于較為尷尬的地位,進退兩難。
忽略教師的個人想法和意愿 當前社會似乎過于強調教師職業(yè)的無私,甚至強迫教師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對學生負有直接責任,需要進行知識傳授,并要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完成教育學生的重要使命,也要承擔起自己的工作職責。但實際上,教師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思維認識和主觀偏好。大部分學校開展課后延時服務要求教師必須全體參加,認為這屬于教師的義務,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教師自由選擇的權利相悖,忽略了教師個人的想法和意愿。實際上,有部分教師因私事或補貼過少,并不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后延時服務中。可以說,很多教師在課后延時服務中,屬于“被迫營業(yè)”的狀態(tài)。
提高教師薪資待遇,豐富課后延時服務模式 學校應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適當提高教師的薪資待遇,解決教職員工因為工作任務增加而產生疲勞心態(tài)的問題,以薪資待遇的提升來激發(fā)教師的積極性。此外,在開展課后延時服務的過程中,學??梢猿浞纸柚嗝襟w手段幫助學生構建不同的教學情境或將場景化教學作為課外教學的輔助手段,結合不同學科幫助學生豐富思想認識,以解決學生在課上沒有完成的學習問題。另外,利用多媒體手段也能夠讓學生在課后延時服務中獲得不同方面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知識經驗。例如,帶領學生聆聽一些有利于他們身心成長的音樂;觀看一些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經典影視片段,豐富學生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了解等。總之,在系統開展課后延時服務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最為重要的是避免時間的荒廢,要讓學生感受到在課后延后服務階段是有所收獲的。
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豐富延時服務內容 課后延時服務主要在學校內部進行,對于學生來說,首先保證他們的基礎安全,避免造成難以挽回的安全問題。農村小學通常來說,在教學設施方面有所缺乏,但這并不能阻止教師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開拓各種各樣的延時服務活動,以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但這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校的實際情況、家長的需要和小學生的特點。例如,部分農村小學處于風景秀美的地理位置,教師就可以結合當地的自然生態(tài)資源和地域特色,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選擇在課后帶領學生踏青或者了解當地名人事跡的方式,使他們在放松身心的同時,得到文化的滋養(yǎng)。
掛鉤績效考核,激發(fā)教師的參與積極性 課后延時服務并不屬于學校內部的常規(guī)課程,但教師卻是投入課后延時服務的主要人員。這就需要學校充分關注教師的個人意愿。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參與課后延時服務的積極性,使教師愿意為課后服務效勞,可以將課后服務質量與教師的評價考核掛鉤,將延時服務融入校內考核的整體體系,對在課后延時服務中表現較好的教師進行口頭獎勵或物質激勵。不僅如此,要加強教師在思想意識方面的認識,讓他們了解自身在課后延時服務中的重要性,增強教師主動參與課后延時服務的意愿。
根據學生興趣愛好,選擇課后延時服務 在當前的“雙減”背景下,為了進一步響應國家在課后延時活動方面的號召,農村學校應根據學生的現實需求,選擇學生喜歡的方式,不斷拓展課后服務活動類型。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他們可以接觸到的外部資源較為缺乏。對此,學校可以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及教師結構,充分借助已有資源和條件,開展豐富的社團活動,使課后服務社團成為學校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參與課外延時社團活動。例如,對打乒乓球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可以參加到有乒乓球特長老師開展的乒乓球俱樂部中,在學校的課后社團活動中訓練個人的乒乓球技能。另外,筆者所在的貴州省荔波縣甲良小學,由于處于少數民族地區(qū),在課后延時服務中還傳承當地民族文化,開展了“民族工藝染社”“民族刺繡”等社團,組織少數民族學生一起學習傳承本民族的傳統工藝。像這樣的社團共有30余個,能夠保證每位學生至少掌握一項體育技能和一項其他技藝。
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分層布置作業(yè) 當前,在“雙減”政策的不斷推動下,越來越重視教學上的減負,不僅要求減少作業(yè)時長,也要求減少作業(yè)的數量。這種做法的出發(fā)點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良好發(fā)展,也為了讓學生更加自由輕松地成長。這就需要教師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提升教學效率,更加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針對“雙減”政策中對學生作業(yè)布置的要求和作業(yè)完成時間的明確規(guī)定,在開展課后延時服務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發(fā)展狀況,合理選擇作業(yè)的形式和內容,最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直接關系到作業(yè)完成的質量和效率。與此同時,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相同的問題在不同的學生眼中也許難度不同,也許發(fā)現問題的角度不同。隨著年齡逐漸增加,學生對作業(yè)的認識會越來越明確,但與此同時,這種個體間的差異也會越發(fā)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要盡可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要分層布置合適的作業(yè)內容。
家長應當加強減負意識,配合學校教育 家長應當更加重視孩子的發(fā)展,也要幫助孩子更好地調整學習狀態(tài)。在當前教育背景下,“雙減”政策的實施讓學校和家長都認識到了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重要性。課后延時服務的開展也能成為減輕學生負擔的一種有效方式,在更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和家長減輕壓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意識到家長教育觀念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當前階段,許多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并非因為學校的教學安排過于緊迫,而是由于學生家長望子成龍,對學生的期望過高,管理又過于緊迫,導致許多學生的課外壓力較大。雖然農村小學在此方面的情況,相較于城市小學程度較輕,但也需要家長和教師共同引起重視,家長應當認識到課后延時服務的重要目的,實現與學校的合理溝通,配合學校開展工作,根據學生的現實需求,促進學生的能力發(fā)展。
綜上所述,課后延時服務屬于教育部門重點指導開展的惠民教育工程,農村小學應當努力將課后延時服務作為農村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一種延伸,通過學校的整體布局、課程設計,在全面提升課后延時服務含金量和吸引力的基礎上,構建學校的育人新生態(tài),提質增效,最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農村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