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鋒
主題閱讀項目式學習是圍繞主題選取一組文本或書目,然后師生圍繞主題展開閱讀,集體建構(gòu)閱讀思維,并通過做項目的形式解決閱讀中產(chǎn)生的問題,它是一種整合式的跨學科學習。主題閱讀項目式學習強化了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習慣,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體驗與動手操作能力,本質(zhì)上是一種探究性、實踐性的閱讀學習。把項目式學習引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下開展語文閱讀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通過任務導向,驅(qū)動問題的形成,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一、選題注重趣味,彰顯教學活力
小學階段,學生多數(shù)是因興趣而激發(fā)學習動力。所以,在選擇與設計驅(qū)動性問題時,應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比如,學習六年級上冊《京劇趣談》一課,教師在課前導讀時可以提出“默讀課文,說說你對京劇了解多少”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觀看京劇表演、查閱有關京劇資料等來了解京劇,并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學習要求,就是希望學生突破“只會閱讀不懂交流”的惰性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學會搜集、歸納、整理信息,緊扣題目中的“趣談”二字,將對京劇的交流和分享延伸開去。“交流和分享”的深度與廣度,可以借助項目式學習來推進。課上,學生對文中京劇道具與亮相方式產(chǎn)生了極大興趣。課后,教師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圍繞“探尋京劇魅力”這一主題開展項目式學習:有的學生在班級開展“京劇現(xiàn)狀”問卷調(diào)查,組成了“京劇流派的風采”項目小組,并通過搜集、整理資料,用課件的形式展示不同流派風格;幾個喜歡繪畫的學生組成了“京劇臉譜之美”項目小組,探索臉譜的來歷,在用泥塑、剪貼、彩繪等手工方式制作臉譜的同時,還介紹了臉譜;班上合唱團的學生還走訪了當?shù)氐膽騽∷囆g家,錄制了京劇唱腔的幾種表達形式,組成了“品京腔音韻之美”的項目小組。
又如,在“如何與植物成為朋友”這個項目式學習活動中,學生可以圍繞這個主題,說說自己的想法,如要仔細觀察植物、要精心養(yǎng)護植物、要了解更多關于植物的知識等。學生還可以用文字表達對植物的喜愛之情。根據(jù)學生說出的想法,教師組織學生自己來制訂項目任務計劃:(1)制作植物觀察記錄卡;(2)親手培育一種植物,制作植物錦囊;(3)完成習作《我的植物朋友》;(4)挑選自己喜歡的植物布置班級。總的來說,確定閱讀項目式學習的主題,必須遵循與教材同步練習的原則,根據(jù)教材的主要內(nèi)容來確定主題,以教材為導向,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出發(fā)點,最終指向?qū)W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
二、指導注重方法,形成高階認知
項目式學習強調(diào)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但這并不是說教師就可以置身事外,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教師要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給予學生指導,讓學生在實踐中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
1. 深度思考,讓項目式學習有質(zhì)量。
比如,在引導學生共讀《昆蟲記》這本書時,有教師設計了一個“我是小小昆蟲學家”的項目式學習活動:(1)確定自己要研究的一種昆蟲;(2)搜集并閱讀有關這種昆蟲的文章;(3)了解這種昆蟲在形態(tài)上的特別之處;(4)小組討論昆蟲的這些形態(tài)是如何幫助它適應環(huán)境的;(5)每個小組用小報或課件將所學知識展示出來。這個設計乍一看好像符合項目式學習的特征,但仔細一看就會發(fā)現(xiàn),它沒有體現(xiàn)高階認知策略的運用,而只是停留在對信息的搜集與簡單展示上。因此,教師可以將項目的問題進行深入引導:“如果你是一個昆蟲學家,在某個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一種之前未被發(fā)現(xiàn)的昆蟲,請畫出這種昆蟲的樣子,并為它命名。同時,寫一份報告,分析這種昆蟲各部分形態(tài)的形成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并向世人報告這一發(fā)現(xiàn)?!边@一問題的設計,需要學生運用高階認知策略。學生需要建立假設,進行推理,用不同的證據(jù)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2. 任務學習單,為項目式學習搭建“橋梁”。
項目式學習的任務學習單可以促進學生對驅(qū)動性問題的思考,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讓舊知與新知建立創(chuàng)造性聯(lián)系,同時梳理問題的解決路徑,暴露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的困難與盲點。比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宇宙生命之謎》的時候,班級進行了《太空地圖》整本書的共讀活動。共讀之后,年段開展了“移民火星設計未來城市”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學生自主設計任務學習單,任務學習單可以是表格的形式。這樣,學生的思維就具有了可視化。
三、豐富學習實踐,展示項目成果
語文閱讀項目式學習涉及比較多的探究性實踐、社會性實踐和審美性實踐,因此可以和媒體制作、表演創(chuàng)作結(jié)合起來。教師要引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與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通過整合資源來進行項目學習。
比如,班級共讀了《細菌世界歷險記》后,開展了“小細菌大世界”的主題項目研究。教師引導學生模擬細菌的生存環(huán)境,結(jié)合說明文的寫作方法,撰寫了《乳酸菌的日常妙用》《酵母菌的自述》《預防新冠病毒日常生活如何做》等科學小品文。同時,還讓項目學習小組采用演講、辯論等形式,借助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等,對所學的科學小品文進行展示。
四、多元立體評價,提升學習效果
項目式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的需求來展開,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更多的體驗自然帶來評價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可以圍繞“問題驅(qū)動,選定項目”“制訂計劃,明確目標”“啟動項目,開展活動”“形成作品,發(fā)布成果”“檢查評估,改進方案”等五個方面展開設計。這中間,“啟動項目,開展活動”是項目式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個階段的評價可以從這幾方面展開量化:時間上,相對自由,可以是幾天,也可以是數(shù)周到數(shù)月;空間上,可以考察是否能體現(xiàn)學校、家庭、社區(qū)三位一體;形式上,可以考察是否擅長與他人進行小組合作、友好交流,是否樂于互幫互助;方法上,可以考察是否能綜合運用分析討論、觀察調(diào)研、采訪請教等方法,是否能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驗證所提出的設想,并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等等。
評價可以從學生的作品入手。學生作品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如研究報告、模型展示,或者舉辦一個小型展覽會,組織一場表演、競賽,等等。在成果交流中,學生能否較好地表達他們在項目式學習中的收獲,也是評價的一個內(nèi)容。在每一次的評價之后,學生要重視修改與再修改。有效的多元評價,可以促進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幫助學生審視自己或他人的成果,從而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就感或受到啟發(fā)。
總之,小學語文主題閱讀項目式學習的教學內(nèi)容豐富,能進一步增進語文閱讀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在趣味化的項目式學習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學生在項目實踐中得到了多元化發(fā)展,提升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qū)金港灣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