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
在社區(qū)醫(yī)院,糖尿病患者的就診占比非常高,因出現(xiàn)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癥狀來就診的患者更不在少數(shù)。DPN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終生發(fā)生率超過60%,它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決定著患者的生存預后。據(jù)統(tǒng)計,出現(xiàn)DPN后患者的3年生存率僅約為53%。故糖尿病患者要引起重視,積極篩查、診治相關并發(fā)癥。
DPN早期癥狀以感覺障礙為主,表現(xiàn)為手腳麻木、感覺減退,手腳總像“戴著手套、穿著襪子”的感覺,而恰恰是這種感覺,使得糖尿病患者對手腳處發(fā)生的損傷如燙傷、刺傷、劃傷等反應遲鈍,容易導致手腳潰瘍,甚至因為感染控制不良而不得不截肢。對于本病,目前臨床多以降糖藥、抗氧化劑、營養(yǎng)神經類藥物和改善微循環(huán)的藥物治療為主;符合手術指征者,也可通過手術來恢復血液供應和正常的神經傳導。
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肝的疏泄功能失調而致氣滯血淤在DPN的發(fā)生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笆栊埂币辉~最早出自黃帝內經《素問》。疏,是疏通、暢達;泄,是排泄、宣泄。肝主疏泄與人體氣機調暢關系是極為密切的,肝氣條達,疏泄適宜,則氣機通暢、升降適度,出入有節(jié),故一切器官功能正常;若肝失條達,疏泄失宜,則氣機郁滯或紊亂,升降無度,出入失節(jié),就會使組織器官功能失調而發(fā)生多種病變。同時,是氣的運動變化使津液在體內能夠正常輸布、轉化、排泄,使血液能夠循行脈中。故而,若肝失疏泄,氣機升降出入失調,津液、血液就不能正常運行輸布,輕則津血不能按需而至各個臟腑、器官,重則形成痰飲淤血積聚人體一處,難去難行,阻塞經絡脈絡。DPN表現(xiàn)的涼、麻、痛、痿,符合痰淤的致病特點。故調肝活血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和微血管病變的重要手段之一。在DPN發(fā)生早期,患者可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服一些具有疏肝理氣、條達氣機的中藥,以盡早地干涉氣機失調,避免病理產物的積聚。
此處介紹一味臨床常用的調肝方劑——補肝湯。補肝湯出自《醫(yī)宗金鑒》一書,是滋養(yǎng)肝血的代表方劑,以養(yǎng)血補血的四物湯為基礎,伍以桑寄生、枸杞子滋補肝腎,木瓜舒筋活絡,麥冬養(yǎng)陰生津,酸棗仁養(yǎng)心安神。其具體組方為:當歸10~12克,熟地黃、木瓜、白芍各10~15克,川芎9~12克,麥冬、桑寄生、枸杞子、丹參各15~20克,酸棗仁10克,甘草3~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30日為1個療程。局部灼熱者加葛根、忍冬藤各15~20克;局部發(fā)涼者去麥冬,加制附子、桂枝6~10克。
臨床觀察結果顯示,補肝湯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圍神經結構和功能的損傷,延緩神經病變進程。同時,其對緩解頭暈眼花、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疼痛等效果顯著;對降低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有一定效果,是治療DPN較理想的方劑。
此外,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可經常按摩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處)、血海穴(大腿繃緊外側肌肉最高點)、梁丘穴(大腿繃緊內側肌肉最高點)、承山穴(小腿繃緊外側肌肉最高點下面凹陷處),也可調肝活血,輔助治療DPN。當然,糖尿病患者更為重要的是要控制好血糖,提高自我護理能力,防止皮膚破損;最好每年到醫(yī)療機構檢查至少1次,如果有異??梢栽缙谔幚?,避免潰瘍及截肢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