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英,魯玉桂(通信作者)
(蘭州市肺科醫(yī)院護理部 甘肅 蘭州 730000)
肺結核為常見傳染性疾病,病程長且頑固,其中部分患者為耐多藥肺結核,對一線治療藥物如利福平、異煙肼等藥物具有耐藥性,治愈難度較大。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受病情影響,容易產生心理困擾,服藥依從性不理想,甚至存在抵觸藥物治療的情況。在耐多藥肺結核患者護理過程中,傳統(tǒng)護理模式只是被動地對待疾病,會將重心放在患者生理狀態(tài)以及病情發(fā)展方面,但卻忽視了患者的心理困惑擠壓力,不能有效激發(fā)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聚焦解決模式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強調將解決問題的關注點放在人的正向方面,并充分調動患者積極性、主觀能動性等來維護健康。我院對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間收治的50 例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融入聚焦解決模式護理,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6 例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根據(jù)護理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聚焦組(= 50)和對照組(= 46)。聚焦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齡為22 ~62 歲,平均年齡(38.36±6.36)歲,病程為3 個月~22 個月,平均(8.12±2.23)月,其中包括初治37 例、復治13 例;對照組中男26 例、女20 例,年齡21 ~64 歲,平均年齡(39.11±7.12)歲,病程為4 個月~24 個月,平均(8.39±2.45)月,其中包括初治35 例、復治11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選入患者符合《傳染病學》關于耐多藥肺結核相關診斷標準,經(jīng)痰培養(yǎng)結核分枝桿菌陽性,再經(jīng)菌種鑒定為結核分枝桿菌復合型,經(jīng)過耐藥測定為至少同時耐異煙肼和利福平兩種一線抗結核藥者,患者對于內容知情,自愿配合。排除標準:①肝、腎等器官功能嚴重受損者;②既往存在嚴重精神疾病者或認知異常者;③藥物過敏者;④資料不全者。
兩組患者均予以氨基水楊酸異煙肼、利福噴丁、乙胺丁醇等藥物治療。對照組治療期間予以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進行詳細健康教育,向其闡述耐多藥肺結核病主要癥狀、發(fā)病機制、藥物治療方案及效果、常見不良反應。向患者強調按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并介紹成功治療案例,讓患者樹立信心。對患者進行適當飲食指導以及心理疏導。
聚焦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聚焦解決模式護理。護理方法共分為5 個環(huán)節(jié),每周2 ~3 次,30 min/次,各環(huán)節(jié)可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穿插進行,具體方法如下:(1)闡述問題。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溝通,充分了解患者對于病情的真實想法以及內心感受,并鼓勵患者描述自身存在問題如用藥問題、心理問題等,以及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及相關資源。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對患者實際情況做出評估,再對其做出針對性引導。(2)建立目標。根據(jù)患者病情、真實想法以及對于治療疾病的期望,為其制定可行性改進目標,例如如何做到堅持按照醫(yī)囑服藥,讓患者表述自己的想法以及做法,鼓勵其執(zhí)行。(3)探查例外。在患者藥物治療過程中可能存在部分例外事件或新的問題,如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四肢無力等不良反應。護理人員引導患者回憶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并給予適當建議,讓患者能夠正視不良反應影響,并堅持執(zhí)行藥物治療計劃。(4)信息反饋。護理人員對患者之前所做出的努力給予肯定,引導患者歸納自身在克服問題方面的優(yōu)勢、資源等,并繼續(xù)保持。(5)評價效果??隙ɑ颊呷〉玫碾A段性成果,對患者未能達成預期目標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共同探討下一步優(yōu)化措施,鼓勵患者保持治療信心。
護理后6 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采取MMAS-8 服藥依從性問卷對患者服藥依從性進行評價,總分為0~8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依從性越好。采取SCL-90 癥狀自評量表對患者心理癥狀進行評價,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心理癥狀越嚴重。比較兩組患者痰菌轉陰率,通過痰培養(yǎng)對結核桿菌陽性結果進行判定。對比兩組患者病灶吸收有效率,顯著吸收:經(jīng)過胸部CT 檢查顯示病灶面積減少超過50%;有效:經(jīng)過胸部CT 檢查顯示病灶面積減少10%~49%;無效:經(jīng)過胸部CT 檢查顯示病灶面積減少低于10%,病灶吸收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本組總例數(shù)×100%。
護理后,兩組MMAS-8 評分高于護理前,且聚焦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MMAS-8 評分比較(± s,分)
護理后,兩組SCL-90 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聚焦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CL-90 評分比較(± s,分)
護理后,聚焦組痰菌轉陰率為74.00%(37/50),對照組痰菌轉陰率為54.35%(25/46),聚焦組痰菌轉陰率高于對照組(= 4.045,= 0.044)。
護理后,聚焦組病灶吸收總有效率(94.00%)高于對照組(80.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病灶吸收有效率比較[n(%)]
耐多藥肺結核在我國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每年新增病例超過10 萬例,已經(jīng)成為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耐多藥肺結核對于一線抗結核藥物存在耐藥性,臨床治療存在一定難度。部分耐多藥肺結核患者過于擔心自身病情無法治愈而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服藥依從性不理想,甚至出現(xiàn)抵觸治療的情況,這對于患者病情控制顯然是不利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往往將工作重心放在病情控制以及生理狀態(tài)調節(jié)方面,但對患者心理層面問題卻有所忽視。若能夠對患者心理進行有效干預,協(xié)助其克服負面情緒影響,對于病情控制具有顯著作用。在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護理人員往往會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健康手冊宣傳、健康宣教等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患者增強對于自身病情的認知,但患者往往處于被動接受信息的地位,其主觀能動性無法被充分調動起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會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本次聚焦組采取了聚焦解決模式護理,結果表明經(jīng)過護理后,兩組MMAS-8 評分上升,且聚焦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與韋燕芳等報道結果一致。說明聚焦解決模式能夠進一步改善患者服藥依從性。兩組SCL-90 評分下降,且聚焦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與張紅云等報道結果一致。說明聚焦解決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癥狀。聚焦組痰菌轉陰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且聚焦組病灶吸收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說明聚焦解決模式護理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有利于穩(wěn)定患者病情。
聚焦解決模式本質上是一種特殊解決問題的方法,將其融入至護理服務當中能夠充分激發(fā)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讓患者意識到自身問題之所在,并主動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聚焦解決模式遵循“以人文本”,將患者置于中心位置,護理人員從旁引導,逐漸轉變患者對于自身病情的認知與態(tài)度,并鼓勵患者通過自身方式及資源來解決問題。在聚焦解決模式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患者會保持相互合作的關系,共同完成目標。期間護理人員會與患者進行密切溝通,讓患者得到充分尊重,這樣能夠充分了解患者的實際狀態(tài),然后再從旁引導,使患者逐漸意識到自身問題,并鼓勵其通過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這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激發(fā)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以及積極性,讓其能夠主動約束自身行為,為藥物治療提供有效支持,確保治療成效。對于肺結核患者而言,由于其需要長期進行服藥以及自我護理,容易出現(xiàn)抵觸行為以及焦慮情緒,其醫(yī)囑依從性會受到影響。傳統(tǒng)健康教育模式過于強調知識傳輸及灌輸,在問題出現(xiàn)時,會將關注點發(fā)展問題成因挖掘上?;颊邔τ谧陨斫】禒顟B(tài)會表現(xiàn)為自責以及抱怨,受到這些負面情緒影響,實際健康教育效果往往無法達到預期。聚焦解決模式恰能夠克服上述缺陷,它將干預的關注點集中于與個體共同構建解決方案來達成個體期望的結果上,在這個過程中還會對患者自身創(chuàng)造力以及想象力進行培養(yǎng),從而強化患者對于治療的自信心,讓健康管理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聚焦解決模式能夠作為一種實用工具融入日常生活當中,能夠讓患者充分意識到自身責任,激發(fā)其進行自我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其逐漸形成健康、積極的行為習慣。例如,部分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往往服藥依從性不足,再加上心理癥狀影響,會導致實際治療效果受到限制。護理人員在聚焦解決模式實施過程中,會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以問題作為導向,逐漸讓患者意識到自身不足,并自行探求解決方案。護理人員會從旁指導,予以建議,使患者充分意識到按醫(yī)囑合理用藥對于病情控制的重要性,再通過自身努力克服心態(tài)以及行為上的缺陷,努力達成預設目標。通過聚焦解決模式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有利于其軀體癥狀改善,形成良性循環(huán),使得健康狀態(tài)逐步改善、恢復。護理人員會階段性地給予患者信息反饋,并對其進行評價,肯定其成果,指出其依然需要改進之處,鼓勵其再接再厲,不斷提升其治療信心。
綜上所述,對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采取聚焦解決模式護理,能夠進一步改善患者服藥依從性,改善患者心理癥狀,并能夠提升痰菌轉陰率以及病灶吸收總有效率,對于控制患者病情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當然,本還是存在一定不足,樣本數(shù)量相對偏少。在今后,還需要適當擴大樣本量,納入更多相似病例,進一步探究聚焦解決模式護理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