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夢蘭 嚴善平通訊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供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受術者經(jīng)心理護理后的系列臨床表現(xiàn),探究心理護理對受術者的意義。方法:將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之間開展供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受術者視為研究對象,采納對象共計60例,分別對比干預前后患者的睡眠質量;對照患者于干預前后的自卑、無助、抑郁指數(shù)。結果:干預前,患者睡眠質量差的占比高,干預后患者睡眠質量達到好、一般的占比明顯遞增;干預前患者不良情緒/心理問題的指數(shù)偏高,干預后患者相應情緒指數(shù)降低,(P<0.05)。結論:供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受術者本身存在負性思維,對胚胎移植存疑,心理壓力大嚴重影響其睡眠等生活質量,經(jīng)心理護理,不僅可提供給患者醫(yī)療安全感促使患者睡眠質量提高,還能夠改善患者心理問題,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
關鍵詞:供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受術者;心理護理
IVF-ET中的供精模式,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已經(jīng)逐漸被有育兒需求的夫妻接受,應用廣泛性有時候提高,但由于供精不同于夫精,胚胎移植的準備期,夫妻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因心理因素導致的胚胎移植失敗,是臨床常見的胚胎移植失敗因素之一,為保障受術者的醫(yī)療安全,需分別從心理與生理的角度開展護理,圍繞胚胎移植不同階段開展生理護理之外,更需了解受術者的心境,提供給受術者心理支持,促使受術者在穩(wěn)定的情緒、安心的狀態(tài)下接受移植,提高胚胎移植成功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之間開展供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受術者視為研究對象,采納對象共計60例,其中受術者丈夫嚴重少精癥22例、無精癥38例。受術者情況中:受術者輸卵管缺損2例,受術者染色體異常6例。受術者年齡為21~48歲,不良妊娠史23例,一次移植成功率54%,其中患者移植孕育單胎、雙胎、多胎、孕育過程中流產(chǎn)、生育與減胎情況不做研究,P>0.05.
排除條件:合并精神疾病;合并先天性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合并殘疾;非婚姻關系者。
納入條件:受術者與丈夫均無先天性疾?。ㄖ饕概K器器官疾病);對胚胎移植的結果有理解與接受能力[1]。
1.2方法
設計針對受術者與丈夫的調查表,分別由受術者與丈夫填寫,在私密的情況下開展交談,通過受術者的感受主訴、妊娠經(jīng)歷回顧、受術者行為調查等,對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影響受術者心理活動的主要問題、受術者對胚胎移植的期待值等進行分析,涵蓋有受術者的基本情況(性別年齡文化);受術者自身孕育史(不孕因素與時間、生育態(tài)度與意愿);家庭關系(婆媳關系、夫妻關系、性生活)其他(對醫(yī)療的訴求、經(jīng)濟壓力)。進入正式的胚胎移植周期后,圍繞調查與受術者反映出的問題開展心理疏導,施行個性化疏導方案,分別從法律、醫(yī)療、社會等角度開展宣教,并邀請受術者親近的、信賴的家屬配合心理護理[2]。
1.3觀察指標
對比干預前后患者的睡眠質量,其中質量好指患者不受胚胎移植影響可順利入睡;質量一般指患者睡前會試想胚胎移植相關,延遲睡眠;質量差指胚胎移植干擾睡眠,睡眠淺、多夢或無法入睡;對照患者于干預前后的自卑、無助、抑郁指數(shù)。按照輕重程度分別統(tǒng)計患者不良情緒無(0),不良情緒輕微(+),不良情緒嚴重(++)的占比[3]。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取統(tǒng)計產(chǎn)品與服務解決方案SPSS21.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均數(shù)±標準差( 4-s)表示,配對資料t計量、計數(shù)x2檢驗,統(tǒng)計差異P判定(P<0.05or P>0.05)。
2.結果
2.1干預前后受術者的睡眠質量有所提升,從原本9例質量差變?yōu)?例,質量一般的受術者也經(jīng)干預部分轉化為質量好的狀態(tài),詳見表1.
2.2干預前受術者的不良情緒/心理問題相對嚴重,干預后受術者情緒有所緩解,有關問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詳見表2.
3.討論
供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受術者常見的心理問題包含自卑(合并否認、震驚);孤獨(合并無助);抑郁(合并焦慮、矛盾),對此需分別從以下角度開展心理護理:①心理疏導,促使患者有正確的宣泄機會,在性生活、婆媳關系等問題的長期壓抑下,通過詢問、認同、鼓勵,讓患者表述出來,進而有的放矢去說明供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優(yōu)勢,尊重受術者并支持受術者的想法;②法律等宣教,通過法律、社會倫理的角度去解釋供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開展,讓患者在心理上能夠認同本次胚胎移植,了解這一醫(yī)療行為是國家支持、社會支持的;③發(fā)揮家屬作用,在受術者丈夫支持、親近者支持的基礎上,還盡可能通過丈夫作為媒介,獲得丈夫家屬的支持,胚胎移植期間有家屬陪同,并減少做家務等次數(shù)。總之,受術者的心理對胚胎移植的影響較大,是促使供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提高成功率的有效條件[4]。
參考文獻:
[1]張華建, 肖紅, 易紅霞,等.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受孕者睡眠質量與妊娠壓力及心理彈性的關系[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20, 34(10):5.
[2]吳桂杰, 高藝尹, 鄭慧玲,等. 供精試管嬰兒技術助孕夫婦的倫理認知調查[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20, 39(17):3.
[3]洪惠雅, 周娟英, 孫小花. 正念干預對重復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婦女心理和情感的影響[J]. 國際移植與血液凈化雜志, 2021, 19(4):3.
[4]周思琦. 心理護理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響[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20, 31(15):2.
通訊簡介:嚴善平、性別:女、出生年月(具體到月份):1984年12月、民族:漢、籍貫(需具體到市/縣):山東省臨沂市、學歷:本科、職稱:主管、職務:護理、研究方向 :生殖護理、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二四醫(yī)院生殖中心、郵編:541002
單位級別 :三級甲等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