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晴晴
摘要:古詩詞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基礎教育的開始,也是培養(yǎng)學生領悟古詩詞能力的重要階段。古詩詞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與歷史精髓,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情趣具有現(xiàn)代文不可替代的作用。古詩詞不僅在語言形式及寫法上與現(xiàn)代文不同,且很多古詩詞中都有意象和典故,這些對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難度。怎樣正確認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情感陶冶的重要性,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新古詩詞情感陶冶策略,是值得小學語文教師思考與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情感陶冶
引言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經歷數(shù)千年文化熏陶沉淀下來的經典。古詩詞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與歷史精髓,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情趣具有現(xiàn)代文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個人更是如此,所以如果要更深層次地理解和認識我國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就要先行掌握并理解歷史文化的結晶——古詩詞,并且需要從學生最具可塑性的小學階段開始。
1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情感陶冶的必要性
1.1歷史文化熏陶與傳承的需要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毙畔⒒鐣c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帶來了較大的沖擊,沉下心來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上網(wǎng)沖浪的人越來越多。古詩詞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fā)展中創(chuàng)造和產生的珍貴知識產物,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不少人甚至對古詩詞文化沒有尊敬的情感,傳承和發(fā)揚做得還遠遠不夠。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古詩詞的情感陶冶,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從多方面對古詩詞文化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多角度感悟古詩詞文化中蘊含的偉大智慧,進而不斷地傳承和發(fā)揚古詩詞文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責無旁貸。這不僅是教師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美和內涵的關鍵策略。
1.2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需要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的和諧發(fā)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弊鳛閮?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對學生的教育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運用古詩詞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文化情感,還有助于優(yōu)化教學方案,增加師生互動交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情感陶冶功能來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2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
2.1對古詩詞缺乏關注與研究
部分老師對古代詩歌的態(tài)度經常是忽略且缺乏關注,不僅很少學習古代詩歌,而且只會在遇到詩歌時才收集相關信息。即使是在教學和教研活動中,參與古詩詞研究的人也很少,大多數(shù)老師都把重點放在現(xiàn)代文學的教學上,而不重視古詩詞的教學。
2.2古詩詞教學模式化
大多數(shù)老師在古代詩歌教學中形成了自己的固定教學模式。古代詩歌的教學大致分為三個步驟:解釋詩歌的標題、翻譯和理解詩歌。根據(jù)這種模式教學,不會犯錯,但是課程非??菰?。如果以此方式教授所有古代詩歌,那么課堂則不活躍,學生也會感到沉悶。
2.3重視字詞講解,輕視情感體驗
老師們的上課風格相對固定,對于古詩詞的講解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對關鍵詞的理解和對古詩的背誦一直都十分重視,而對詩中思想情感的體會卻是一帶而過。部分老師為了“應試”,課堂上沒有留太多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情感體驗,而是直接將“答案”傳授給學生,以達到“正確理解”的目的。
2.4部分教師在古詩詞教學方面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
絕大部分語文老師熟悉《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學習古詩詞“量”的要求,但是他們并非都知道各個學段要求學生掌握的學習古詩詞的能力分別是什么。有些老師認為小學階段古代詩歌比較簡單明了,無須解釋即可理解,但卻忽視了部分學生學習能力較薄弱,無法理解其含義,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
3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情感陶冶策略
3.1精準定位,打造啟發(fā)式情境
對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能脫離古詩詞教學本身,需要明確古詩詞教學的主體,而創(chuàng)設打造的情境則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只有不顛倒主次才可以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在此方法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古詩詞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定位,充分掌握作者的生平事跡,明確古詩詞所想要展現(xiàn)出的情感和思想,從而創(chuàng)設具備充足的啟發(fā)性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可以真正地融入情境當中進行仔細且有效的探索,產生充足的學習欲望,并在其中獲取充足的關鍵信息,形成對古詩詞的含義的理解和認識。在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出現(xiàn)的古詩詞均是精挑細選的內容,其中融合來自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元素和思想元素,所以教師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要充分確定核心元素,確定關鍵的意見。以此來指引學生領悟并感受來自古詩詞的魅力,形成對所學習的知識內容的深刻理解和認識,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的提升,為學生后續(xù)文言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3.2領略詩詞意境,開展美育教學
中國古典詩詞內涵非常豐富,蘊含著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以及積極向上的思想因素。對小學生開展古詩審美教育,能使其潛移默化地受到詩詞文化的熏陶,領會古詩詞蘊含的精神與智慧,品味詩人的情懷,并對詩詞的美進行感受、欣賞與創(chuàng)造,最終學會創(chuàng)造美,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應該教育學生懂得欣賞古詩歌中的語言美與文字美,在捕捉文字細微與局部美的時候,也必需引導引導學生整體上把握一首詩詞的審美特征,達到美育之目的。
3.3通過朗讀對古詩詞進行感悟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材進行了更新,教材的內容都是經過語文專家精挑細選而成的優(yōu)質作品集,尤其是對于我國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選取的都是意象豐富且韻律感比較強,讀起來很“順溜”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首先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朗讀,從多方面著手,對古詩詞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幫助學生感知體味古詩詞的意境與韻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朗讀、集體朗讀或者角色扮演等。通過朗讀先對古詩詞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比如學習其中的生字等;接著集體朗讀,學生通過共同閱讀容易引發(fā)情感上的共鳴,感悟其中的結構音韻之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古詩詞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之后,可以進行沉浸式閱讀,通過對于古詩詞中不同角色的分析思考,表現(xiàn)出當時人物的思想感情來加強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與理解??傊嗳碎喿x的形式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從多角度深入體味古詩詞的意境與情感,讀出詩中的感情與韻味,使得學生感悟其中的魅力。
3.4通過交流共享開展審美教育,引導學生體會詩詞的情感美
古詩詞是創(chuàng)作者表情達意的一個途徑,所以在詩詞的內部深藏著豐厚的情感元素。因此,為了引導學生體會詩詞的情感美,教師可以通過交流共享活動開展審美教育,給予學生表達真實情感的機會,讓學生能夠與同學和教師共享閱讀成果,從而在交流和共享的過程中深化詩詞的情感美。但是由于教學任務繁重、教師缺乏組織活動的能力等因素影響,導致教師未能在詩詞課堂中開展交流活動,學生也不能與同學和教師展開情感交流,所以他們也無法體會詩詞中的深厚情感。對此,為了強化古詩詞教學的審美價值,教師可以在詩詞課堂中開設交流共享板塊,為學生搭建交流和互動的平臺,讓不同的情感主體間共享審美感受,由此,學生就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詩詞中的審美元素,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效果也會不斷增強。不過,小學語文課堂時間經常會被教學與學習過多占用,從而導致學生交流與分享時間有限,影響他們對詩詞之美的感知?;诖耍處熯€應對課外交流與共享空間的建立提起重視。借助開放性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平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享、交流自己在家中閱讀的古詩詞,鼓勵他們在開放性平臺上探討詩詞之情感美。長此以往,學生在發(fā)現(xiàn)詩詞情感美的基礎上、在持續(xù)的分享中形成對詩詞美育功能更正確的認識,教學效果逐漸高于預期。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只要通過有效途徑,采用不同策略,把學生引進古詩詞的意境中,在理解古詩詞內容、了解古詩詞寫作背景、關注古詩詞背后的故事等方面多下功夫,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語文古詩詞素養(yǎng),進而為傳承與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田娜.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8(3):158.
[2]崔劍.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中),2017(11):171.
[3]王扶興.情境教學法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文庫,2019(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