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睿博
(河南工業(yè)貿(mào)易職業(yè)學院 河南鄭州 451191)
情感因素指的是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產(chǎn)生的真實感受,或喜歡,或厭惡、排斥。該文主要以高職學生體育教學工作為研究主體,通過文獻法、問卷調查法,了解高職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情感狀態(tài),然后借助實驗法,對兩組不同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進行對比,從而驗證情感因素融入體育教學中的可行性。該篇文章側重于研究情感因素對優(yōu)化師生關系、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具體效用。經(jīng)過研究后,能夠為高職體育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提供新指引,也能就此為教學改革事項的落實奠定基礎。此外,結合相關研究成果,還能提高教師的情感因素認知水平,使其轉變固有教學觀念,意識到情感因素重要性,甚至有利于推動教師達成以德育人的教學目標。
從往年教學實踐經(jīng)驗中可知,學生對于親切感強的教師,在其任課期間也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參與興趣,甚至會產(chǎn)生良好的寬容度。反之,學生的紀律性與學習熱情都會較為薄弱,由此證實,情感因素與體育教育有著密切關聯(lián)。尤其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在體育課堂上,若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感受,只按照安排的課堂進度為學生傳授體育技能知識,學生在學習后也很難對知識點產(chǎn)生深刻記憶,并且會產(chǎn)生排斥情緒,致使體育教師無法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依托。而體育課程作為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的關鍵課程,理應為師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互動條件,借此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通過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應用情感因素,可改善師生信任感,便于教師在布置熱身以及技能強化訓練中,學生能夠產(chǎn)生較高的配合度,最終調動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保障體育教學質量,也能安撫學生的不良情緒。
由于高職體育常在戶外開展體育運動,這就造成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生的自由度更大,造成學生課堂管理難度有所增加。而情感因素的應用,可降低課堂違紀行為的發(fā)生率,包括曠課、自由行動等。情感因素有助于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舒適度,使其愿意聽從教師的指令安排,進而促使體育課堂秩序保持良好的穩(wěn)定性[1]。
由于高職學生的運動基礎不同,故而在教師分配統(tǒng)一的課堂任務時,學生的適應能力有所差異。而情感因素可全面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體驗,而且還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完善,使其具有充足的自我表達機會。同時,體育教師也能在與學生互動中,教授學生除體育知識以外的情緒控制方法、人際交往技巧等,便于學生經(jīng)過教師的提點形成優(yōu)良心理狀態(tài)。
據(jù)調查,有五成以上的學生家長對于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表現(xiàn)處于不關心狀態(tài),他們更注重理論課、專業(yè)課的學習成績。而調查其體育學習目的,78.3%的學生以獲取學分為主(高職一年級),83.3%的學生認為體育能夠促進健康發(fā)展(高職二年級),八成學生選擇“不好說”(高職三年級),具體內容如表1 所示,表明高職體育教學面臨邊緣化挑戰(zhàn)。
表1 各年級高職學生體育學習動機調查表
從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中,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體育課程有著一定的期待感。但師生互動少,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較差。尤其對于叛逆情緒較為明顯的男生,若教師不能及時為其帶來深切關懷,很容易影響課程進度。
體育課程師資配備不足,甚至存在高職一年級與二年級都由一人任課的情況,不但會增加教師工作量,而且不利于滿足學生在體育技能與體育運動上的需求,在不平衡的供需關系下,師生矛盾有所加劇。
體育課程雖然與其他理論課相比,它的實踐性更強,但現(xiàn)下許多教師依舊采用以往“灌輸式”教學方式,先組織學生熱身,然后為學生示范體育運動動作,之后自行練習、測驗等,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甚至會造成學生的運動動作不規(guī)范。長此以往,既會削弱其體育學習熱情,又會降低體育運動能力,致使學生無法深刻掌握體育運動技巧,違背新時代教學理念[2]。
情感因素的應用,還要求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以此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也能促使師生之間產(chǎn)生協(xié)調關系。雖然高職學生尚未步入社會,但他們作為獨立的個體,也期待從他人口中獲得肯定,以此產(chǎn)生滿足感與成就感,這樣也能保證自身擁有愉悅心情。只有學生的課堂學習情緒良好,才能更愿意積極參加各項教學活動。
該文以排球發(fā)球擊球訓練為具體教學內容,組織60名學生參加該研究活動中設計的對比實驗,將60名高職學生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30名對照組學生按照傳統(tǒng)教學方法訓練,對另外30名學生實施摻入情感因素的教學模式,對其課堂滿意度、技能、身體素質指標予以分析,進而驗證學生在不斷獲得夸獎以及贊揚時,其學習成果差異。其中考核指標可借助下列標準進行評分。
滿意度考核標準:由筆者自制信效度良好的滿意度問卷,滿分100 分,評分在60 分以上的屬于滿意,其余視為不滿意。
技能考核標準:滿分70分,從發(fā)球、自墊球技能方面進行考核。前者共有5 次發(fā)球機會,由1~5 次過網(wǎng),分別按4~20 分打分;后者對墊球次數(shù)進行記錄,共計50次,由30~50次,以30~50分計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其成績越好[3]。
身體素質考核標準:以左右各6m的距離作為考核范圍,區(qū)別男女計分標準,其中男生成績若不超過18s則計取30 分,若不低于22s 則計取10 分,若在18s 到22s 之間則計取20 分。而女生成績若不超過21.5s,則為30分,在21.5s到27s之間則計取20分,不低于27s則計取10分。
待計取相應分數(shù)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中的整體成績較優(yōu),表明情感因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成績。
觀察組中采用的情感因素教學方法,內容如下。在課程開始初期,教師可先行設計一個小型的訪談活動,詢問學生平常是否有打排球的愛好,待學生給出反饋后,教師還應當鼓勵部分未出聲的學生敢于互動,之后教師聽到學生的回答后,開始著手準備排球等相關器材。此時,教師還可詢問學生喜歡排球的原因,并為學生普及排球運動好處等知識,包括鍛煉心肺功能、鍛煉肌肉、減肥塑身等,這樣也能適當激發(fā)女生的參與興趣。自此進入到正式學習階段,在正面上手發(fā)球與正面下手發(fā)球技能訓練中,教師對于掌握速度快的學生應及時提出表揚,而對于掌握速度慢的學生,也應從動作標準度、操作穩(wěn)定性、拋球方向準確等方面,對其進行鼓勵。例如,此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某位學生的底盤較穩(wěn),教師可以下肢力量強為閃光點,促使學生擁有自信心[4]。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用情感因素時,應當給予高職學生平等的關愛,并且學會換位思考。以往師生之間因年齡、學識、經(jīng)驗等因素,造成師生雙方存在一定的等級差異,而學生在課堂上只能充當聽從者,教師則一味按照自己的心意為學生布置課堂任務,并且只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考核不合格的學生也不幫助其找尋原因,這樣將嚴重破壞師生關系,也會造成學生逐漸喪失學習熱情。據(jù)此,教師應遵守職業(yè)道德要求,關愛全體學生,并秉承著一視同仁的原則對待學生,防止學生在課堂上形成不良情緒,不愿意配合教師的進度安排[5]。
一方面,教師應當盡量抽取課余時間,關愛學生的日常生活,而且還可與其談心。由于體育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遠比不上其他任課教師,這就更需要體育教師應當延長師生共處時間,加深了解,也能從閑暇時間關懷中及時知曉學生的實際情況。尤其對于在突發(fā)事故中受傷的學生,因其活動力受到限制,導致學生心情不佳。此時,教師可在課堂上及時開導學生,而且還應教授學生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技巧,在不影響身體恢復的情況下,增加其參與度,防止一味在旁觀看,影響其心理健康。例如,某位學生腿部骨折,教師可安排學生練習原地墊球、拋球等,做好指導工作。
另一方面,教師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應當保持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接受他們的認錯,正確引導學生明確錯誤的原因,而非采用不理睬手段,促使師生處于尷尬狀態(tài)。好比在拋球中,某位學生故意用球砸同學的腦袋,二人發(fā)生矛盾。教師面對這種情況,雖然要鼓勵學生自行處理問題,但也應當引導學生清楚自己的錯誤原因,可通過列舉新聞案件等方式,幫助學生分析錯誤行為產(chǎn)生后果的嚴重性。教師在勸解中,態(tài)度不可過于強硬,也不應當直接在所有同學面前對其進行批評,應當維護學生自尊,以免心生恨意,影響師生關系。在體育教學中,常因肢體接觸而爆發(fā)矛盾,教師應密切關注每名學生的課堂狀態(tài),隨時調整課程內容,既要接受學生的心意,又要及時進行情感響應,繼而拉近師生距離[6]。
通過對高職學生的調查,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體育教師的印象多為過于嚴苛或者過于松散。在這種極端情況下,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受到負面影響。據(jù)此,在情感因素輔助下,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在教學環(huán)境得到優(yōu)化后,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日益濃厚,也能更高效地掌握運動技能,積攢豐富的體育知識。
首先,教師在教學內容上,需要注重趣味性。對于充滿樂趣的體育課程,學生也往往愿意投入更多精力。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興趣點,為學生設計多元化課程活動。例如,在該文中提到的排球發(fā)球、墊球技能教學環(huán)節(jié),除了可為學生組織小組競賽活動外,還可增加發(fā)球、墊球訓練的豐富度。例如,教師可為學生設置角色扮演活動,組織學生扮演女排人物,可先行觀看女排運動員比賽視頻,通過模仿等方式還原排球比賽現(xiàn)場場景,在新添此項教學內容后,可滿足學生的表演欲望。由于教師在趣味教學中側重于學生心情的調節(jié),因此,學生也能在增強情感體驗基礎上深刻記憶排球技能,最終提升其技能水平。
其次,高職院校應在師資力量上進行強化,選拔多樣教師,為學生匹配適合的任課教師,并且鼓勵教師團隊相互學習,保證學生從中得到正確指導。從相關研究中,部分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態(tài)度等均有意見,但礙于師生關系,學生很難調換任課教師。此時,學校方面可盡量加強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且還應當為學生選擇適合的教師,特別是對于叛逆心較強的學生,他們有著自己的衡量標準,學校應當組織試課活動,在初次上課后,可收集學生的反饋結果,將其作為教師培訓依據(jù),便于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愉悅心情[7]。
最后,教師應加強教學用語的幽默性,往往性格風趣的教師更受學生歡迎。例如,在學生借助雙杠強化上肢力量時,教師對于學生在雙杠上纏繞繃帶的方式進行“熱議”,即“雙杠以前凈欺負你們了,現(xiàn)在看在它也受傷的份上,我們要好好愛護它們呀”,此種幽默語言可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以此改善教學現(xiàn)狀。
高職體育課程作為一門實操性突出的學科,在教學中,常因學生運動基礎、理解能力等因素而造成他們掌握體育技能的速度、考核成績均有差異。因此,為了確保情感因素在教學中展現(xiàn)出真正價值,還需要從個性化培養(yǎng)方面開展教學工作。個性化培養(yǎng)要貼合因材施教理念,只有教師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與劣勢,對其實施科學引導,才能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實現(xiàn)潛能最大化開發(fā)。教師應當先行擺正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認可學生的個性差異。
以往采用的教學方法多為集中化教學,且按照統(tǒng)一標準衡量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這種方式對于學生來說,缺乏一定的公正性。由于體育課程與學生的性別、身體素質皆有關聯(lián),只有借助差異化教學方式,才能為其營造適宜個性化成長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情感因素,為學生創(chuàng)造個體良性發(fā)展條件。
例如,在學生進行熱身跑步時,教師應當盡量組織女生進行慢跑,而男生可適當提高跑步速度,增加跑步量。而且對于跑步過程中出現(xiàn)投機取巧或者掉隊的學生,應及時了解具體原因。若是身體原因,則可安排學生進行原地熱身;若是主觀意愿不想跑,則可適當對其強制要求,但應避免傷及學生自尊。由于嚴格的關懷更加適用于某些學生,故而,教師應掌握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對其實施個性化教育。
綜上所述,學生情感體驗能直接影響學習成果。因此,教師應加強情感教育,引導學生逐步感知體育課程魅力,并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優(yōu)良形象,便于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達到預期學習效果,從挖掘學生閃光點、平等關愛學生、課堂愉悅氛圍、個性化培養(yǎng)等方面著手,進而在情感因素滲透中,充分調動情感潛能,使其成長為兼顧道德情懷的優(yōu)質人才,滿足新時代育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