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紫旋 閆溫樂
摘? ?要:美國高校沒有明確提出關于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的表述,但其培養(yǎng)的公共事務管理人才所具備的能力與國際組織人才標準具有很高的契合度。文章以普林斯頓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作為個案,基于能力冰山理論視角,結合聯合國未來勝任力框架,從“冰山上層”顯性的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可遷移能力培養(yǎng)與“冰山下層”隱性的價值觀塑造三方面,考察總結其先進經驗,嘗試為我國高校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提供借鑒。
關鍵詞:普林斯頓大學? MPA項目 國際組織 人才培養(yǎng)
一、引言
國際組織在全球治理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個國家的國際組織任職狀況關乎其話語權與國際影響力。目前,在各大國際組織的職員中具有美國教育背景的職員占據相當大的比例,且學歷層次一般都是碩士及以上。這其中,普林斯頓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Princet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SPIA)的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政治與國際研究專業(yè)在2022年QS世界大學專業(yè)排名中位列第四[1];其公共事務研究生項目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美國大學專業(yè)排名中位列第九。據統(tǒng)計,48%的SPIA公共事務碩士(Master in Public Affairs,MPA)與52%的公共政策碩士(Master in Public Policy,MPP)畢業(yè)生的職業(yè)目的地為國際方向[2]。這意味著SPIA為各級各類國際組織培養(yǎng)與輸送了大量人才,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值得研究與借鑒。
國際組織人才的素質標準與培養(yǎng)模式是研究者們關注的重點,了解國際組織的人才需求有助于更有效、更具針對性地培養(yǎng)國際組織人才[3]。聯合國于2013年提出了聯合國未來勝任力模型,包括核心勝任力、管理勝任力與核心價值觀。這一模型為各國提供了一套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標準。
1973年,大衛(wèi)·麥克里蘭(David McClelland)提出了能力素質模型理論,即“冰山理論”。他將人的能力素質分成表層的“冰山上”和深層的“冰山下”兩部分。前者包括易測量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是影響個體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后者包括社會角色、自我認知、個性特征和動機[4],是決定個體能力的關鍵因素[5]。
冰山理論為研究國際組織勝任力框架提供了一種契合的視角。結合聯合國未來勝任力模型與冰山理論,從“冰山上層”顯性的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可遷移能力培養(yǎng),與“冰山下層”隱性的價值觀塑造三方面考察普林斯頓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模式,總結其先進經驗,可為我國高校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提供借鑒。
二、“冰山上層”: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
專業(yè)知識與能力相比較而言更易于習得,屬于“冰山上層”,是國際組織職員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6]。關于國際組織高級職員履歷的研究表明,國際組織職員專業(yè)背景最為集中于經濟學專業(yè)和公共事務(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專業(yè)[7][8]。這意味著具有經濟學與政治學專業(yè)背景的國際組織職員更受青睞。從高校角度而言,學生扎實的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應當建立在完備的課程體系與先進的教學模式之上。
(一)側重政治經濟的國際化課程體系
普林斯頓大學SPIA的MPP是專門為政策專業(yè)人員設計的終端學位,其申請者必須具有7年及以上的相關公共服務經驗,課程具有靈活性,可根據每個學生的專業(yè)需要進行定制。SPIA的MPA課程關注四大領域,包括國際關系領域、國際發(fā)展領域、國內發(fā)展領域、政治與經濟領域;共有三種課程類型,分別是入門課程,核心課程,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Diversity,Equity,and Inclusion,DEI)課程。入門課程旨在幫助碩士研究生了解本專業(yè)學科背景、掌握基本的專業(yè)知識,為日后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每名學生需從國際關系、國際發(fā)展和國內發(fā)展三大領域選修2門入門課,包括1門政治分析課與1門經濟分析課。核心課程共有6門,包括“公共政策政治學”“政策分析與實施心理學”“定量分析”“應用計量經濟學和公共政策”“微觀經濟分析”和“宏觀經濟分析”[9]。DEI課程則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包容性觀念。
通過對普林斯頓大學SPIA的碩士課程進行分析,不難發(fā)現其對于政治學與經濟學的強調和逐漸深入的特征,在研究方法層面更注重定量分析的學習和應用。此外,其三大研究領域中國際方向占2/3,說明SPIA的課程具有國際關切,并不拘泥于國內經濟與政策研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與高度。總體而言,SPIA的課程以政治學與經濟學為重點,深入探討量化和質性研究方法,旨在幫助學生建立國際化視野,從不同的學術視角分析并解決一系列復雜的政策問題,培養(yǎng)高水平公共事務管理與公共政策管理專業(yè)人才。
(二)創(chuàng)建真實的工作情境
在課堂之外,SPIA竭力為學生創(chuàng)建了解與進入真實工作情境的機會,為學生日后的職業(yè)發(fā)展保駕護航。主要途徑有兩種:一是邀請專家、領導和杰出校友開展講座,二是通過學校社區(qū)關系與校友網絡為學生提供專業(yè)實習機會。
1.領導者訪問計劃
馬丹·斯登(Martijn van der Steen)的研究證明,利用從業(yè)者的專業(yè)經驗作為培訓和研究的基礎,有助于學生克服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鴻溝[10],為學生提供專業(yè)發(fā)展與職業(yè)生涯的生動信息。SPIA的領導通過導師計劃(Mentorship Program)邀請來自不同領域且都在各自領域擁有杰出成就的領導者進行多日訪問,并舉辦公開講座和面向學生的專門講座,介紹工作經驗的同時,他們本人也為學生們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
2.分領域對口實習
專業(yè)實習無疑是發(fā)展專業(yè)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SPIA擁有多樣化的實習項目,除了暑期實習是強制性的,學年兼職實習和年中實習(Middle-Year-Out Internships)都是可選的。學年兼職實習關注地方、州和國際問題,學生為公共事務組織工作,每周有一天的時間處理特定的政策問題。在未獲得實習薪資時,可申請財政援助以補貼部分差旅費。年中實習較為特殊,自1980年以來,學業(yè)成績良好的MPA一年級學生可以選擇在MPA課程中間休學一年,以獲得其研究領域的相關工作經驗。[11]
暑期實習是MPA學生必須完成的實習項目,一般在第一學年結束后的暑期進行,至少持續(xù)10周,學校會為公共和非營利部門的無薪暑期實習提供財政補貼。暑期實習的實習基地類型與MPA課程關注的四大領域相吻合,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擅長或感興趣的研究領域開展暑期實習,它們分別是:國際關系領域,包括美國國防部、美國州政府、憲法權利中心等;國際發(fā)展領域,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能源基金會、世界銀行等;國內政策領域,包括公民政策中心、公民住房和規(guī)劃委員會等組織和機構;經濟與政治領域,包括非洲發(fā)展銀行、加州政策實驗室、歐洲重建與發(fā)展銀行、歐洲中心銀行等。相應研究領域的實習項目使學生能在自己選定的研究方向深挖,沿著“理論—實踐—理論”的路徑,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發(fā)展專業(yè)技能。
(三)完善的人才質量保障體系
除了完備的課程體系,普林斯頓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還制定了嚴格的學生評價體系與考核標準。首先是在課程成績方面,要求每門課程不得低于80分(B-),否則就不能繼續(xù)第二年的學習。其次是實行資格考試制度。一年級碩士研究生必須參加綜合政策練習(Integrated Policy Exercise,IPE),該項目稱為資格考試1(Qualifying Exam1,QE1)。它實際上是一種等級考試,要求綜合運用第一年獲得的分析技能,對政策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在第一學年結束時,MPA學生必須參加并通過QE1。QE1用來考查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為教師和學院提供學情反饋。資格考試2(QE2)將在第二學年結束時,就學生所選的研究領域開展。通過所有資格考試的學生才能夠順利畢業(yè)。嚴格的考試與評價體系保障了SPIA項目的專業(yè)性與人才培養(yǎng)質量,對我國大學的“嚴進寬出”問題具有參考價值。
三、“冰山上層”:可遷移能力培養(yǎng)
國際組織人才的可遷移能力是指勝任國際組織各類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同樣屬于“冰山上層”。根據聯合國未來勝任力模型,應包括交流技能、人際交往與合作技能、計劃與組織技能、科技技能、學習技能和管理技能[12]。同時還對應著全球公共管理院校聯盟(Network of Schools of Public Policy,Affairs,and Administration,NASPAA)所制定的認證標準中學生學習的“一般能力”[13],包括公共管理與領導能力,參與公共政策并作出貢獻的能力,分析、綜合、批判思維、解決問題和做出決策的能力,適用于公共服務的表達能力,與不同的民眾溝通和富有成效的互動的能力[14]。結合聯合國未來勝任力模型,可以整合出公共事務管理專業(yè)國際組織人才的可遷移能力,包括:學習能力與批判思維、公共管理與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與領導能力。作為NASPAA成員之一,普林斯頓SPIA的項目在學生的可遷移能力培養(yǎng)方面有許多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學習能力與批判思維:跨學科研究中心支持下的熱點問題研究
學習與創(chuàng)新能力是國際組織人才最基本的可遷移能力之一。國際組織工作帶有很強的前沿性,這就要求國際組織人才在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前提下能夠緊跟專業(yè)與職務上的新發(fā)展,積極吸納新知識,并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以解決新問題。
SPIA的研究主題幾乎涵蓋國際國內社會的方方面面,基本覆蓋國際組織工作方向,包括環(huán)境與能源、人口與移民、教育與勞動、家庭與兒童、金融與財政、全球化與貿易、國際發(fā)展、政治與治理、科技與創(chuàng)新等[15]。此外,SPIA項目的研究還具有前瞻性與批判性。以全球化與貿易主題研究為例,他們針對特朗普政府發(fā)起的貿易戰(zhàn)影響進行了研究,并于2019年3月發(fā)布了題為《貿易戰(zhàn)給美國和其他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的政策簡報,指出貿易戰(zhàn)造成全球經濟衰退的惡果。[16]
為拓展研究深度與廣度,SPIA積極開展學科間與校際的資源共享與合作,針對各研究主題設有跨學科研究中心,如能源與環(huán)境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 on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C-PREE)支持環(huán)境與能源問題研究;人口研究辦公室(Office of Population Research,OPR)支持人口與移民問題研究;本德海姆-托曼兒童福利研究中心(Bendheim- Thoman Center for Research on Child Wellbeing,CRCW)支持家庭與兒童問題研究;尼豪斯全球化與治理中心(Niehaus Center for Globalization and Governance,NCGG)支持全球化與貿易研究等[17]。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主題與研究中心并非一一對應,而是呈現復合型的聯系,即某一研究主題下可能設有若干研究中心,某一研究中心的研究領域可能包含若干研究主題。這樣多點對應的關系便于幫助學生從更高的層次審視研究問題之間的聯系,將松散的各類研究主題織成有秩序的研究網絡,提供多元化的研究視角。
(二)公共管理與合作能力:提供真實建議的政策研討會
國際組織是世界政治的參與者與各成員國討論共同關心的利益和問題的論壇[18]。各國在合作解決問題的同時必須面對利益沖突,協調矛盾。因此,無論是作為國際組織中的國家或地區(qū)代表,還是國際組織正式職員,都應具備優(yōu)秀的解決公共管理事務的能力與出色的合作能力。
普林斯頓SPIA的政策研討會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每個主題下的研討會由一名教師帶領8~10名學生開展,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應對政策挑戰(zhàn)。其關注的政策問題往往源自真實機構的委托,極具前沿性與挑戰(zhàn)性。以2021年的政策研討會主題為例,包括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提出的醫(yī)療法案改革與疫苗接種率問題;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提出的氣候適應性與沿海地區(qū)管理問題;針對逆全球化浪潮所提出的全球供應鏈和地緣政治風險與外交沖突問題等。學生們需要在與研討會小組成員溝通合作的基礎上,利用在課程學習中所獲得的專業(yè)技能,分析復雜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政策問題。研討會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政策問題,并在有關體制和政治背景下提出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現實性的政策建議。大多數學生會選擇在秋季假期從事實地考察與研究。在秋季學期結束時,每個研討會都會生成最終報告,并向委托方提供相應的政策建議[19]。例如,SPIA的政策研討會分析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在緊急救濟與重建階段的教育規(guī)劃和教育政策。在此主題下,研討會小組成員進行有序分工,分別選取哥倫比亞、利比里亞和南蘇丹作為政策研究案例,并在UNICEF的協助下進行實地調查,最終形成政策報告——《緊急救濟與早期重建中的教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哥倫比亞、利比亞和南蘇丹的干預》(Education in Emergencies and Early Reconstruction:UNICEF Interventions in Colombia,Liberia,and Southern Sudan)。
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的基于真實問題的政策研究為學生提供了發(fā)展合作與溝通能力的機會,實地考察讓學生有機會直面政策問題與實施困境,在獲取第一手資料的同時對政策問題背后的人、事、物有感性認知,讓政策分析不只停留在政策文本,而更關注政策落地后的現實問題,鍛煉學生的公共管理能力。
(三)人際交往與領導能力:普林斯頓大學政策學生政府的運作
絕大多數政府間國際組織都擁有完整的官僚體系與層級制度,要求各級職員都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級別越高,對領導力的要求也越高。來自世界各國的職員各司其職,維系著國際組織的運行,共同協商解決區(qū)域性或世界性難題。因此,在國際組織工作的職員應當具備與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職位級別的對象進行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普林斯頓大學政策學生政府(The Princeton University Policy Student Government,PUPSG)是普林斯頓大學SPIA的研究生自治管理機構。PUPSG旨在給予學生在學校治理中的發(fā)言權,并提供一個實踐性論壇,讓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項目[20]。PUPSG主要的工作職責包括擔任學生與教職員工和管理層之間的聯絡人;制定預算,并定期召開PUPSG委員會會議;每學期代表學生團體參加MPA項目委員會會議,并就當前問題提供意見;參與年度課程開發(fā);協調志愿活動,規(guī)劃社會活動;與學生發(fā)起項目基金(Student Initiated Projects Fund,SIP)共同贊助有價值、有意義的活動。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其主辦的服務性拍賣活動,目的是為當地的慈善機構伊斯爾學院(Isles Institute)籌集資金。
不難發(fā)現,PUPSG與我國高校的學生會十分相似,都具有聯絡師生、自治管理、組織活動等方面的功能,也都強調學生在其中發(fā)揮主要作用。但PUPSG的組織結構更加完善,主席團成員不僅包括學生代表,還包括教師代表、領導代表甚至社區(qū)代表,體系更加龐大,相比而言更像一個正規(guī)的“微型政府”。也因此其所組織的活動往往規(guī)模更大,服務范圍更廣[21],涉及的資金運轉量也更多。
四、“冰山下層”:價值觀塑造
價值觀具有內隱性,在能力素質模型中處于“冰山下層”,是決定個體能力的關鍵因素。無論是區(qū)域性國際組織還是全球性國際組織,都具有文化多樣性的特點,因此,尊重多樣性的特質對于國際組織職員而言十分必要。此外,以聯合國系統(tǒng)為例,作為倡導性別平等的表率,其在招聘時特別重視女性地位,強調公平與包容[22]。普林斯頓SPIA一直以來秉持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的理念,打造各類課程與活動,致力于創(chuàng)建多樣、公平和包容的校園環(huán)境,力圖將DEI理念深植于學生心中。
(一)蘊含多樣、公平和包容的課程與活動
普林斯頓SPIA致力于將DEI價值觀傳遞給普林斯頓社區(qū)內的每一份子,最直接的方法便是打造DEI課程與各類蘊含DEI理念的活動。
學院正在努力使其教師隊伍多樣化,并將DEI的問題更好地納入核心課程和入門課程。2018年,SPIA專門設立了一個DEI博士后研究學者的職位,與教師一起教授MPA相關項目的核心課程和入門課程,主要專注公共政策政治學和國內政治這兩門課程[23]。學者尼隆·克勞福德(Nyron Crawford)在2019年春季學期開設了一門名為“美國的種族民主”的半學期課程。這門課程介紹了關于種族和民主的學術性知識,鼓勵人們在制定政策時思考公共體系中的公正和平等以及二者的重要性。特別關注種族相關問題在公眾輿論和政治行為中的表達方式,同時也考慮到種族平等工具和文化響應性評價。
為強調多樣、公平與包容的重要性,SPIA組織了豐富的DEI講習班活動,并從最初每年1次增加到平均每年7次。在近兩年的課程中,學院為研究生提供了10個不同的講習班。除了強制性全天候研討會,其他講習班集中討論與解決種族主義相關問題,如廢除階級歧視,偏見、刻板印象和輕微侵犯的影響,健康的男子氣概,成為支持性少數群體的積極盟友。學院還為與研究生互動的教師和行政人員提供了講習班,涵蓋DEI相關信息,以及實踐性活動——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交往。
DEI課程與講習班更多聚焦于DEI問題的研究與解決,是研究生必須學習的概念性知識。在學習以外,SPIA還會組織大量正式與非正式活動,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DEI,主要有多樣性晚餐(Diversity Dinner)、社會活動與出游(Social Events and Outings)。多樣性晚餐通常在卡爾·A.菲爾茲平等與文化理解中心(Carl? A.Fields Center for Equality + Cultural Understanding)定期舉行,旨在為有色人種、低收入人群、第一代移民、性少數群體等提供一個溫馨的支持性空間。社會活動和出游則為學生與教職工提供了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機會,且具有趣味性。例如,2021年2月,一個學生小組參與了麥卡特劇院(McCarter Theater)“細微之處”(The Niceties)的劇目演出,該劇主角為常春藤大學的一名有色人種學生和她的白人教授,劇情則圍繞該學生關于奴隸制對美國革命影響的論文開展。
除此之外,SPIA還通過形式多樣的輔導班為學生提供DEI理解方面的指導,并積極與各類學生組織合作,共同推進對少數群體的尊重、包容與支持,打造多樣化、公平和包容的社區(qū)環(huán)境。
(二)強調多樣、公平和包容的校園環(huán)境
多樣性和包容性是普林斯頓大學教育使命的核心,也是其社會服務的核心。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克里斯托弗·艾斯格魯伯(Christopher Eisgruber)說:“只有從社會各階層吸引最優(yōu)秀的人才,才能實現我們所期望的學術和教育卓越?!币虼嗽谡麄€大學內部,普林斯頓社區(qū)的成員都堅定地致力于拓寬包容性內涵。
“我們要推進DEI倡議不斷發(fā)展”,這是普林斯頓SPIA院長阿馬尼·賈馬爾(Amaney Jamal)所做出的最新戰(zhàn)略承諾[24]。為了實現這一戰(zhàn)略目標,打造多樣、公平與包容的校園環(huán)境,幫助學生解決相關問題,普林斯頓大學公平和多樣性辦公室頒布了許多政策文本,包括機會平等政策、反歧視/騷擾政策、言論自由政策、服務與援助動物政策等,并就以上政策所涉及的問題提供了投訴程序、校園資源和支持服務。以政策規(guī)定的形式,明確了學校的立場,保障DEI相關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除此之外,普林斯頓大學還制定了一系列戰(zhàn)略來保障多樣、公平與包容的校園環(huán)境,具體包括:采取多元化戰(zhàn)略舉措,打造多樣性校園氛圍;制定行動規(guī)劃以及全面發(fā)展戰(zhàn)略,打擊結構性種族主義;加強機構協調,支持正在進行的種族平等和與多樣性有關的專業(yè)發(fā)展;致力于促進學術部門的多樣性、包容性和歸屬感等。這些戰(zhàn)略與舉措的落實,推進了DEI倡議不斷發(fā)展,共同構建了多樣、公平和包容的校園環(huán)境。
五、結語
普林斯頓SPIA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有許多經驗可供參考,其培養(yǎng)的公共管理人才所具備的能力與素質與國際組織人才標準具有很高的契合度。以聯合國未來勝任力框架為參考,從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方面來看,SPIA的課程設置側重政治學與經濟學,并突出國際關切;實習項目致力于為學生創(chuàng)建真實工作情境,提供前往國際組織實習的機會;通過嚴格的考試與評價制度保障了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從可遷移能力培養(yǎng)方面來看,SPIA以跨學科研究中心為依托開展熱點問題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批判思維;通過政策研討會,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管理與合作能力;借由普林斯頓大學PUPSG的運作,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與領導能力。從價值觀塑造的層面來看,SPIA秉持DEI理念打造各類課程與活動,致力于創(chuàng)建多樣、公平和包容的校園環(huán)境,力圖將DEI價值觀深植于學生心中。
我國國際組織職員在數量和層級上都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雖然近年來我國在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實習就業(yè)缺乏保障的問題[25]。縱觀普林斯頓SPIA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其課程設置的側重點,與國際組織的實習合作模式,面向真實問題的政策研討會,塑造學生價值觀的方式,都對我國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QS Quacquarelli Symonds.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s[EB/OL].[2021-10-24].https://www.qschina.cn/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2.
[2]Princet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Annual report[EB/OL]. (2021-06-30)[2021-10-23].https://spia.princeton.edu/about/annual-report/our-students/internships-career-destinations.
[3]滕珺,曲梅.聯合國未來勝任力模型分析及其啟示[J].中國教育學刊,2013(3):5-7.
[4]趙源.國際公務員勝任素質研究——以聯合國業(yè)務人員和司級人員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8(2):137-142.
[5]淡晶晶,陳光春,馬尊武,等.基于冰山理論的科研機構管理人員能力結構模型構建[J].管理現代化,2019,39(6):52-55.
[6][12][22]滕珺,曲梅,朱曉玲,等.國際組織需要什么樣的人?——聯合國專門機構專業(yè)人才聘用標準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4,36(10):78-84.
[7]徐夢杰,張民選.美國大學國際組織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研究——以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為例[J].比較教育研究,2018,40(5):33-42.
[8]郭婧.英國高校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與輸送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9,41(2):12-19.
[9]Princet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Master·Public·Affairs[EB/OL].[2021-10-24]. https://spia.princeton.edu/graduate-programs/master-public-affairs/curriculum-requirements.
[10]VAN D,TWIST M V,FRISSEN P.Learning from experience:from case-based teaching to experience-based learning[J].Teach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2017,35(1):105-125.
[11]Princet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Career development[EB/OL].[2021-10-30].https://spia.princeton.edu/graduate-programs/career-development/students.
[13]Commission on Peer Review and Accreditation. NASPAA standards 2009[R].Arlington VA:NASPAA Annual Business Meeting,2009.
[14]梅紅,吳建南.NASPAA認證及對中國MPA教育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6(5):68-72.
[15]Princet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Research topics[EB/OL].[2021-10-24].https://spia.princeton.edu/research-faculty-centers/research-topics.
[16]KELLY B.Trade war results in substantial losses for U.S. & other countries[EB/OL]. (2019-03-04)[2021-10-25].https://spia.princeton.edu/news/trade-war-results-substantial-losses-us-other-countries.
[17]Princet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Centers and programs[EB/OL].[2021-10-24].https://spia.princeton.edu/research-faculty-centers/centers-programs.
[18]HURD I.Choices and methods i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tudies,2011,2(2): 7-22.
[19]Princet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Policy workshops[EB/OL].[2021-11-01]. https://spia.princeton.edu/graduate-programs/master-public-affairs/policy-workshops.
[20]Princeton University Policy Student Government.Home[EB/OL].[2021-11-07].https://pupsg.princeton.edu/.
[21]朱嫚.美國高校學生會研究[D].新鄉(xiāng):河南師范大學,2017:53-55.
[23]Princet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Diversity,equity,and inclusion(DEI) report 2017 to 2019[EB/OL]. [2021-11-07].https://spia.princeton.edu/sites/default/files/2020-05/Diversity%20and%20Inclusion%20Report.pdf.
[24]Princet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Looking ahead: strategic planning at SPIA[EB/OL].(2021-10-22)[2021-11-08].https://spia.princeton.edu/blogs/looking-ahead-strategic-planning-spia.
[25]元治國. 國際公務員素質要求與人才培養(yǎng)研究[D].北京:外交學院,2020:35-38.
作者簡介:高紫旋,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碩士研究生;閆溫樂,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國際組織高級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研究”(編號:BDA18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