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命:父母給的叫天命;生活經歷給的叫實命;文化給的叫自修命。
——梁曉聲認為,命運有其不可違拗的決定作用,但人也有奮斗和自修自悟改變命運的強大力量
沒有獨立思考,就可能成為惡的化身。
——語出漢娜·阿倫特。當一個惡行的鏈條長到看不到全貌時,每個環(huán)節(jié)上的人都可能覺得自己是無辜的,在網絡上尤甚
核酸:陰。天氣:晴。身體:圓。金錢:缺。
——人有陰晴圓缺
有時候,“條件成熟了”和“晚了”意思相同。
——《平凡的世界》中,田曉霞打算寫表白信給孫少平,拿不定主意,田父建議:先把火燒起來
石頭放置一萬年也不會主動變成宮殿。
——時間并不會改變什么,行動才會
黃昏,群樓寂寞,夕陽無山可落。
——城市為何沒有鄉(xiāng)愁
憂郁不是一種被動的姿態(tài),而是一種反抗的形式。
——有憂郁的自由,才有快樂的空間
在藝術上,靠變故、車禍、意外實現的悲劇都不是好的悲劇。
——偶然性在悲劇里沒有一席之地
越是將人分類,就越是難以理解他人。
——各種分類沒有拓寬我們對他人的認知,反而強化了我們對其他人的標簽式印象
在你的生命中保持警惕,了解和認識善的可能性,幫助它忍耐,給它空間。
——學者哈羅德·布魯姆評價卡爾維諾的作品《看不見的城市》
發(fā)揮才智,則鋒芒畢露;憑借感情,則流于世俗;堅持己見,則多方掣肘??傊?,人世難居。
——夏目漱石論人生的難處
在不能共享沉默的兩個人之間,任何言辭都無法使他們的靈魂發(fā)生溝通。
——沉默的性質揭示了靈魂的距離
“我的事情我做主”比“事情的對錯”更重要。
——父母的尊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對多數人而言,工作的動力在于拿到工資而不是工作過程本身的樂趣和意義;工作是消費時間的方式,而不是享受生命的過程。
——工作與生命意義的斷裂甚至相悖,是造成現代人迷茫的重要原因
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只有越過影子人格,才能遇見更真實的自己。
——每個人都具有顯性和隱性兩種人格,外顯出來的是顯性人格,隱藏在內的是隱性人格,即“影子人格”,只有察覺并正視它,才能找回完整、真實的自我
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皨寢尅边@個詞,只是叫一叫,就能觸動心弦。
——電視劇《請回答1988》里的經典臺詞
如果常常流淚,就不能看見星光。
——西班牙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