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鳳
摘要:雙減政策之下,班主任工作顯得更為重要和突出,如何在雙減政策之下提高教學質(zhì)量,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和負擔呢?我個人以為惟有更加注重習慣的養(yǎng)成,才是提質(zhì)減負的最好的保證。班主任在管理中分三步來進行落實:首先要將習慣培養(yǎng)根植于孩子的內(nèi)心;其次在實施路徑中要提升班主任的語言藝術(shù),努力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管理要人文,趣味,從而讓雙減的成效最大化。
一、 學情分析:
我以六年級某一個班的學生為例進行現(xiàn)象分析,我所在是城鄉(xiāng)交接的一所學校,擁有城區(qū)學校的管理模式和優(yōu)質(zhì)師資,學生和家長是土生土長的農(nóng)村娃和城里的孩子,對半?yún)㈦s,接手的這個班剛好存有諸多問題,班風堪憂,孩子的習慣堪憂。
我發(fā)現(xiàn)這個班的孩子有三個明顯特點。第一, 重情義 。因為孩子年齡,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還并未形成,孩子所謂的情義也偏離情義之真正內(nèi)涵,只是簡單認定不管對錯,只要所謂的要好就應該出手幫助。其次,愛面子。對于求學不好意思請教,不懂裝懂;對于困難,不好求助,默默承擔。還有一點社會氣 。個別孩子對于社會不良習氣 有接觸,有影響,特別是沉迷網(wǎng)絡帶來的負能量比較多,直接影響班風。
二、六年級新班主任管理策略和實施三部曲
(一)將規(guī)則意識根植孩子的內(nèi)心
1.知法律和存敬畏 ——破解“重情義”
孩子對“重情義”的誤區(qū):孩子們只是知道小伙伴很要好,小伙伴罵人,一起罵人;小伙伴打架,會一起打架;以為這既是好朋友,就是相互幫助,有情有義。
策略:今天在校能遵守紀律,遵守班規(guī),遵守校規(guī),將來走向社會就能守法。借助于《道德與法治》這本書,建立紀律,班規(guī),校規(guī),法律。這是同一個概念。馬上就要12周歲的孩子,和他們聊一聊什么是法?和學生聊一聊《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比如:13條規(guī)定要按時睡覺,保證休息時間;第34條規(guī)定合理安排上網(wǎng)時間,28條規(guī)定培養(yǎng)閱讀習慣等等。法律是有震懾力的,心存敬畏,從敬畏法律。作為小學生如何要從遵守紀律,遵守班規(guī)開始。敬畏課堂,敬畏老師,將來社會敬畏法律等等。要從遵守學校紀律開始,破了同學之間的所謂情義。
2.會整理 思維活—— 破解“社會氣 ”
社會氣的表現(xiàn):孩子很聰明,做事凌亂,沒有條理,亂扔紙屑,課桌抽屜亂糟糟,衣著追趕社會潮流,語言欠文明。
策略:在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的支撐下樹立文明育人的教育思想。會整理這個習慣成了最好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為了破解社會氣”,整個過程從外在表現(xiàn)的會整理開始,到內(nèi)在涵養(yǎng)的自我整理。通過會整理習慣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有序的規(guī)則意識:整理書桌,做到思維不混亂,做事有條理,思維活躍;整理著裝,使學生有朝氣,有活力,精神向上;通過整理孩子的語言,培養(yǎng)內(nèi)心善良,充滿正氣的文明孩子。
3.會求助?? 能協(xié)作——破解“愛面子”
“愛面子”的表現(xiàn):六年級的年齡特點決定開始有小秘密,有些話不愛說,有不明白的不好意思問,不懂裝懂,偽裝成一個小大人。
策略:培養(yǎng)學生會求助的能力,從而建立信任關(guān)系。求助常常被認為是一種乞討,一種示弱,一種索取。曾經(jīng)有一位叫阿曼達 帕爾默的人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求助的本質(zhì)是發(fā)起協(xié)作的邀請。教會學生求助的方法:看見它,說出它,解決它。
(二)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
班主任工作是心對心的交流,而教師的語言則是特別關(guān)鍵的一條路徑。如何將習慣培養(yǎng)這件事情做好。教師語言的藝術(shù)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成效。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能讓班主任工作落地有聲。
1.商量著說? 壞事變好
一天,值日老師撿到了我們班的一張紙條。紙上面寫著付的名字,字是靜寫的, 紙是開同學不小心給弄丟的,最后到了值日老師的手里。當時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亂扔紙屑要進行勞動教育,亂扔紙的孩子要為班級撿垃圾。
請誰去為班級值日呢?我沒有直接下命令,而是選擇講“紙”的故事給孩子們聽,和他們商量一起解決這件事。孩子們暢所欲言。商量結(jié)果是:全班同學要求一起去撿紙,自己沒有掉過紙的孩子主動加入了這場撿垃圾活動中,孩子們之間也沒有因為被扣值日分數(shù)相互抱怨。自己班掉的紙要承擔責任,還約定以后不管誰不小心掉下來都要馬上撿起來。
商量著說,不但提高孩子的責任感,還加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2.鼓勵著說,有正能量
剛接班后第一次出操,隊伍散亂,集會路隊歪歪扭扭,說話聲音此起彼伏。當時心里恨不得狠狠批評一頓,六年級連個隊伍都不會排。其實孩子們呢不是沒有能力排不好隊伍,而是不想努力排好隊。
于是集會結(jié)束,我打算訓練路隊。給孩子一個標準,路隊的標準,站姿的標準,孩子按標準盡力做著。一分鐘后,我看到一個小胖子:問他累嗎?熱嗎?他說熱,累倒是還好。兩分鐘后,我又問一個女生:渴嗎?女生說:嘴里有點干,嗓子好像冒煙的感覺; 我還問一個高個子男生,他說,膝蓋有點酸。我說:我也覺得有點累,因為剛才我也是和你們一樣站著,你們的感受我能感受到。
我鼓勵說:你們剛才的各種感覺,其實是同一種感覺,——那就是努力的感覺,你們真棒!
我又補充說:其實這種努力的感覺在我們地學習和生活中一直都存在,一口氣跳繩一千下累到在地的時候,努力就是寫字寫到手酸了還堅持寫,努力就是跑步跑得汗流滿面,努力就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地付出終于考出了98的高分的時候;橫平豎直寫好每個字被老師表揚的感覺,這些都是努力的感覺。這是一種很有力量的感覺。
很多時候,同一件事情,我們是可以選擇激勵的語言,也可以選擇批評的語言,但是選擇激勵的語言,會給孩子內(nèi)心積蓄力量,不斷努力。
(三)讓有趣為“提質(zhì)減負”助力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實施起來有時候真不是簡單的事,做的過程中不但要講究語言的藝術(shù),還要組織一些活動,讓校園生活變得有趣一點。讓有趣的班級管理助力我們的雙減,真正做好“提質(zhì)減負”
1積分樂樂樂。為孩子的成長銀行積分兌換,把自己的好習慣,好品質(zhì)都兌換成積分存進自己的成長銀行,感受成長的快樂,也很有利于班級管理,積分樂樂樂可以讓孩子充滿樂趣。為成長努力。
2夸夸信箱。善良和美好都藏在孩子的言行中,在班級管理中經(jīng)常假如有些創(chuàng)意的點子,就像美食中的調(diào)料,可以傳遞美好??淇湫畔浠顒訚B透日常,孩子講日常發(fā)現(xiàn)的同學的小美好寫出來,塞進信箱,和大家分享。
班主任工作在細微處,增加一些有趣的活動可以幫助管理,習慣好,班風好,這些是學生減輕負擔的最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