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霄
陶行知理念提倡以生為本,愛滿天下,要求教師充分關注學生的根本情況,從學生本身出發(fā),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來說,自主學習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和未來。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迫在眉睫,小學體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不斷貫徹施行陶行知理念,讓其成為指導教學的主要利器,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成長。
在最新的體育課堂指標中,明確要求教師貫徹陶行知理念,并指出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不斷滲透陶行知理念,關注學生根本情況已經成為培養(yǎng)學生最主要的方向。為了更加確切地落實最新指標政策,體育教師應當一改之前傳統(tǒng)的教學風格,并且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交往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獲得成長和發(fā)展。
一、目前小學體育現(xiàn)狀分析
(一)過度重視學生書面成績,忽視了學生的發(fā)展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但是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之中,諸多教師并沒有理解到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很多教師都以最終的體育成績?yōu)槟繕耍瑥亩鲆暳恕坝恕北旧淼囊饬x。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之中,諸多教師認為只要能夠讓學生在體育這門課程拿高分,那么對于學生來講就是最好的。但其實不然,對于學生來講,上體育課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拿高分,而是要在體育課程之中進行成長。體育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在體育課程之中,學生能夠學習到的東西非常多,并不僅限于體育書面成績。
(二)教學方式陳舊,學生無法得到更多實質性的提升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之中,教師在進行教書育人的時候,都是以班級為單位來對學生進行教導的。這樣的方式,能夠讓諸多學生得到學習的機會,但是卻無法讓教師兼顧到多個學生。部分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就會出現(xiàn)知識點“吸收不良”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若是沒有確切的措施,能夠將這一部分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所缺失的知識點進行彌補,那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就是非常不樂觀的。
(三)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學生自我為中心思想嚴重
在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之下,部分家庭對于家中唯一的孩子非常寵愛,從小就嬌生慣養(yǎng),從不讓孩子吃一點苦,也并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和別人進行合作學習。對于這些孩子來講,他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會以自我為核心,注重自身的想法,從來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進行思考,也不會過多地和別人進行合作學習。
(四)體育課堂管理寬松,放任學生自由發(fā)展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課堂并沒有得到教師以及家長的重視,因此管理非常寬松。多數(shù)體育課堂不是被其他老師占課,就是學生自行玩耍。這樣體育教學課堂就喪失了它原本的意義,不僅沒有讓學生鍛煉到身體,而且還讓學生養(yǎng)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目前,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這種教學方式已經逐漸被淘汰,但是這種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式仍然在影響著如今的學生。
二、目前關于學生合作學習所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過度重視成績,沒有合作共贏的意識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之下,諸多學生并沒有合作共贏的意識。在學生眼里,只要自己的成績足夠好,就沒有必要去管別人,這種想法在小學階段十分顯著。尤其是部分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沒有那么強,也并不懂得合作精神,以至于他們的成績會一降再降,直到成為班級成績最底層的學生。
(二)學生無法獲得教師的幫助,學習進度跟不上
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模式,遍布了我國的大部分地區(qū)。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講,這種教學模式其實對學生本身來說是不利的。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模式,讓教師無法兼顧全部學生,而在此情況之上,部分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在平時不僅沒有辦法透徹地理解教師所教授的課堂內容,而且在課后,由于課堂知識點的缺失,學生還會產生“知識漏洞”。“知識漏洞”若是在短時間內無法及時地進行彌補,那么學生的學習進度就會被進一步拖延。直到最后,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而學生在臺下“聽天書”的情況。
(三)政策影響,學生過于自我毫無合作意識
在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之下,學生會變得非常的自我,甚至部分學生會變得目中無人。這是由于家長過度寵溺的后果,但是在學校之中,若是學生過于以自我為中心,那么對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其實是非常不利的。對于學生來講,過于自我不僅僅會導致學習上的阻礙,而且還會讓學生毫無合作精神。
(四)學生學習散漫,沒有端正學習態(tài)度
基于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多數(shù)學生在體育方面都是持以一種敷衍的態(tài)度。在學生看來,體育這門課程就是一門用來放松或者是用來學習其他學科的課程。大多數(shù)學生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體育課堂之上應當學習相應的體育知識,并且應當在體育課程之中提升自我能力。這是由于教師和學校的忽視所導致的。但若是任由學生繼續(xù)這樣發(fā)展下去,那么對于學生的成長及未來將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應當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隨意地放縱學生任意發(fā)展。
三、陶行知理念下小學體育教學開展策略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要不斷踐行陶行知教學理念,以導學為主,帶動學生學習氛圍,教師需要一改之前陳舊的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課堂,并且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并且獲得成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自主學習的精神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充分關注學生個體特征。在教學時,可以根據(jù)本堂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向學生提出疑問,然后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小組探討或者是兩人探討。在學生探討的過程之中,教師可以跟著學生一起進行探討學習,并且引導學生向正確的學習方向進行討論。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可以讓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團隊意識。
以《小學體育三年級下冊》第五課時為例:這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掌握俯撐成分腿立撐,以及讓學生學會慢跑。當堂教師在進行這一堂課的教學時,可以先以身作則,讓學生進行動作觀賞,然后針對于剛才所做的教學動作,向學生進行提問:“你們從老師剛才的演示動作之中,可以看出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哪些動作比較困難?”或者是“剛才老師所做的動作,可以應用于哪些體育場景?”“哪些動作看起來相對簡單一些?”然后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進行討論,并且留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在學生討論過后,讓每一組學生都說出一到兩種他們認為本堂課程所要學習內容的難點和簡易點。最后針對學生所提出的難點和簡易點一一進行分析,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將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知識點掌握透徹。
(二)幫扶政策,相互帶動教學
陶行知理念要求關注每一位學生,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因此針對班級中的體育差生,教師應該及時設計幫扶方案,幫助體育差生提升體育成績。為了部分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之中能夠得到更好的成長,教師可以設置分組教學。將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和部分學習能力比較好的學生進行交叉分組,然后再讓這些小組之間進行比試。但需要注意的是,小組的成員必須要有互補作用,必須是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去帶動一部分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而不能光讓學習好的學生一組,或者是學習差的學生自成一組。
以《小學體育三年級上冊》第三課時為例:這一課時的主要學習內容是前滾翻交叉轉體180度。當堂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這一課程的內容時,可以先集體教授一遍,然后將學習能力比較好的學生和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交叉組合在一起。讓學習能力比較好的學生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進行小組教導。然后教師再一個小組一個小組地,去指點每個小組之中他們所存在的優(yōu)勢和缺點,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互補,最后以互補的方式讓小組成員完整地學會這一個體育動作,以此來促進師生之間學習共贏的精神,以及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個性問題個性處理,協(xié)作學習鍛煉共贏的意識
貫徹陶行知理念,關注學生個性特征,做好學生個案輔導。由于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部分學生都非常地自我。自我不同于自信,自我是一種獨裁專制的表達方式,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若是學生過于自我,會嚴重阻礙到學生培養(yǎng)自身的學習精神。因此,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應當積極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共贏的意識,讓學生體驗學習共贏的快樂,并且改掉自我為中心的壞毛病。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精神的培養(yǎng),體育教師可以利用競賽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學習共贏的意識,讓學生在比賽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比賽的過程中,提升學習共贏的意識。
以《小學體育三年級下冊》第四課時為例:這一課時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在快跑的過程中完成體育動作。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這一課程的內容時,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指導學生進行10米乘以4的小型體育競賽。在這場競賽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接力的方式來進行比賽,并且做出口頭承諾,獲勝的一組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這樣就會對學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讓學生在競賽的過程中充滿動力,也可以讓學生在競賽的過程之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建立獎懲模式,促進學生學習精神的形成
在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鼓勵教育。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一種心理敏感的時期。但是,這個時期的學生都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夸贊以及別人的認可。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可以利用一定的獎懲制度來對學生進行獎勵,讓學生在學習共贏的狀態(tài)下得到別人的夸獎,又或是讓學生在落后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懲罰。這個獎懲制度在一定程度之下,可以激勵學生學習精神的形成,讓學生對于學習產生自主性。
以《小學體育三年級下冊》第六課時為例:這一課程學生的學習目標是以小組學習,在游戲中完整地完成跑的練習。在進行這堂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上提示,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老鷹捉小雞”的游戲。規(guī)定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之中,如果脫離了“小雞”隊伍,那么就要當一回“老鷹”, 如果當“老鷹”一直都沒有抓到“小雞”,那么就要一直當“老鷹”,在課堂時間結束的時候,誰是最后的老鷹,那么就要在下一堂體育課堂上做蛙跳動作,以此來作為懲罰。但是,若是有人一直都沒有掉隊,并且和其他同學配合得十分默契,那么在下一節(jié)體育課的時候,體育教師就會給予部分同學獎勵。這樣一來學生肯定都想要獎勵,而不是想要懲罰。因此,在課堂之中想要拿到獎勵的學生們,肯定會更加賣力地游戲。以這樣的方式來促進學生之間學習精神的形成,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同時全面發(fā)展。
總結:
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習精神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只有善于與人學習,才能夠在團隊之中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也能夠讓學生在之后的成長過程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因此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迫在眉睫,體育教師應當積極貫徹陶行知教育理念,用愛與關懷協(xié)助學生成長。讓學生在愉悅學習的過程之中,體驗到體育學習的重要性,獲得更加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