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銀英
利用良好的審美教學,一方面能夠不斷地完善學生的形象思維,提升學生對于美的教學;另一方面還能夠讓學生在體驗美、感受美的過程當中獲得精神的愉悅與寬舒,最終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全新的教育形態(tài)之下,高中語文教師注重去研究審美教育與高中語文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在審美教育的理念之下對高中語文的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建構,并且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重點凸顯出語文的美育功能,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美育教育的方式,打造一個美的高中語文教學課堂。
一、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展開審美教育
(一)在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教學中升華文本的審美
創(chuàng)造性閱讀就是讓學生在文本閱讀的過程當中,對文本的“空白”之處以及“不確定”之處進行自我補充與創(chuàng)造,將自己的想象、理解以及個人情感色彩融入到文本當中,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審美閱讀教育中獲得提升,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對于高中階段學生的要求。在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時,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地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捕捉學生對于文本的獨到見解,引導學生在文本閱讀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不脫離文本的新的意象,最終逐漸把學生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所流露的情感發(fā)展為審美性的情感。因此,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應當積極地鼓勵學生不斷地進行文本內容的審視,并且引導學生從文本的空白之處入手,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以文本的意境為核心,從文本的內涵出發(fā)進行合理的創(chuàng)造,激發(fā)出學生的思維火花。
例如,《孔雀東南飛》是一首講述凄美愛情故事的敘事長詩,語言豐富且飽滿,其中想要傳遞的情感又十分復雜、多元,能夠給予讀者美的體驗。在進行《孔雀東南飛》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的音頻,利用視聽輔助的形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審美氛圍。在完成音頻的播放之后,教師可以直接讓學生對自己所感受到的難以言傳的情感進行整理,并且表達出來。這樣不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內容形成共鳴而后直接產生的情感是彌足珍貴的。利用這樣的方式展開審美教學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深入到文本當中去體會文本所帶來的思想美、意境美,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學生的審美體驗;另一方面也能夠有效地提高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
此外,教師還可以積極地進行閱讀的拓展,通過課外的活動拓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審美認知的提升與審美境界的提高。比如說,在進行《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去閱讀《紅樓夢》,并在每一堂語文課之前邀請一位學生站在講臺上去講述小說當中的一個精彩情節(jié),并要求該學生在講述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看法。學生在講述完成之后,教師以及其他的學生應當從審美鑒賞、審美見解、審美品讀等幾個方面對該學生進行評分,以此積極地引導學生從審美的角度出發(fā)去閱讀小說,并精心準備所要講述的內容。利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使學生在閱讀古典文學名著時有意識地去挖掘其中的審美內涵,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審美情感,享受閱讀所帶來的審美體驗,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文學名著的閱讀熱情,最終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審美鑒賞能力。
(二)在多種審美體驗當中探尋美育的終極目的——生命之美
在高中語文的審美教育過程當中對學生展開生命之美的教學,一方面符合審美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還能夠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生命觀,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所以,高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在語文的審美教學當中穿插生命之美的教育內容。人是依托于生命而存在的,失去了生命,一切都是無稽之談。當代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消極情緒甚至是厭世情緒,都是因為他們沒有正確認識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沒有體驗到生命的美。體驗與審美二者之間是相生相伴的,讓學生獲得生命之美的審美體驗就是引導學生去體會與人生緊密連接的生命的直觀經驗,讓學生在感受生命之美的過程當中體驗生命美,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價值。
第一,在審美感知中體味生命的蓬勃之美。在高中語文教材當中有很多文本都在描寫自然美、環(huán)境美,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可以抓住這些段落,引導學生對相關的文字進行默讀和朗讀,幫助學生在腦海當中形成一幅與文字相同的表象,幻化出萬物蓬勃生長的圖畫,帶領學生一起去享受充滿勃勃生機的生命美。
第二,在審美想象中體味生命的靜態(tài)之美。審美想象是對學生在審美感知當中所獲得的表象進行重新加工、組合與改造,最終獲得全新的美的意向。在審美想象的過程當中學生會涌現(xiàn)出無限的創(chuàng)造因素,并通過想象在心里開拓廣闊的、自由的領域,創(chuàng)造出無數美的事物。在引導學生去想象生命的靜態(tài)之美時,教師可以運用離我們現(xiàn)代生活較為久遠的古詩詞展開教學。例如,在學習“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想象自己正站在天地之間,俯瞰著在碧波萬頃的海水中跳躍的鳥兒,仰望著在浩瀚的藍天中翱翔的鳥兒。帶領學生一邊想象一邊去感受世間萬物的自由自在,享受生命的瀟灑,引導學生從萬物聯(lián)想到自己,幫助學生獲得“珍愛生命”的意識。
第三,在審美情感中體味生命的多舛之美。只有人類這一高級的動物才具有審美情感這一高級的情感,它產生于人的審美活動,是人產生的一種主觀體驗、感受與心理過程。在引導學生去體味生命的多舛之美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濃郁的情境,利用良好的氛圍催化學生的審美情感。比如說,杜甫是高中生比較熟悉的一位詩人,杜甫的一生顛沛流離、苦不堪言,生活窘迫、客死舟中。雖然杜甫的一生十分凄苦,但是他的藝術造詣非常深厚,并且他在自己的詩句當中綻放出了多彩的生命之美。在進行杜甫《登高》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講述杜甫的磨難一生,帶領學生去體味杜甫命運多舛的生命之美,讓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彌足珍貴。
二、在語文的寫作教學中展開審美教育
寫作是語文教育當中的核心內容,但是寫作也是學生比較頭疼的內容。在寫作教學的過程當中融合審美教育,一方面能夠讓學生獲得全新的寫作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走出寫作的困境;另一方面還能夠讓學生學會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審視生活,幫助學生在審美體驗、審美感知的過程當中進行審美想象和審美創(chuàng)造。
第一,明確“寫作是一種生活”的目的。很多學生對于寫作存在抗拒心理的原因是,他們只是單純地把寫作當成是一種獲得高分的手段,在進行反復的寫作訓練的過程當中,學生會失去寫作的動機,喪失寫作的興趣。而在審美教育的理念之下,教師完全可以把寫作教學回歸到真實的生活當中,完成寫作教學的變革。讓學生真正地了解到寫作的本質,認識到寫作的意義建構,幫助學生樹立起“寫作是一種生活”的理念,使得學生真正地把寫作作為一種常態(tài)需求,在寫作當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
第二,在寫作的過程中與讀者進行對話。缺失“讀者意識”是學生寫作能力普遍低下的原因之一,“讀者意識”就是學生在進行寫作時能夠在考慮怎么寫的同時,想象讀者的需求,與讀者進行對話。在提升學生的“讀者意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自我反思提問法則對自己的文章進行審視:1)讀者能夠從我這篇文章當中知道什么?2)我的文章符合讀者的興趣需求嗎?3)讀者喜歡運用什么樣的語言風格?我的語言風格會引起他們的新奇嗎?利用這樣自我反思提問的方式,能夠使得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做到恰到好處地傳情達意,讓學生在文章當中的情感傾訴更加自然,最終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三,讓語言充滿感性色彩的同時彰顯理性。我們在分析高中生的作文時能夠發(fā)現(xiàn),高中生寫的文章大多以感性語言偏多,抒情、修辭的感性句子隨處可見,而這些鋪天蓋地的感性句子也顯示出了高中生對于某些內容缺乏理性思考與理性認知。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在作文訓練的過程當中,引導將思辨的理性語言融入文章當中,以此體現(xiàn)學生的理性存在。
三、在語文的演講教學中展開審美教育
演講是一種交際活動,是有聲語言的主要手段,同時也是輸出自己見解和主張的一種方式。在我國教育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之下,高中學校開始充分重視到了演講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學校中開設演講課,利用演講課去提升學生的辯證能力、感染能力以及觀點提取的能力等等,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讓學生獲得進入職場之后必備的品質。但是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學校所開設的演講教育活動一般是由語文教師去承擔,在進行教學時只是為學生放放視頻,讓學生看看圖片,演講教學成為了學生的放松活動,演講教學的價值與意義也沒有被充分體現(xiàn)出來。在未來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將演講教學與審美教育有機融合在一起,用審美教學去構建演講教學的體系,提升演講教學的審美價值。
演講的美感有很大程度來自于演講稿的美,包括有明辨是非的“理性之美”;坦率動人的“真誠之美”;跌宕起伏的“結構之美”;準確生動的“語言之美”等等。這里以“語言之美”進行舉例,演講稿的語言必須是通俗且高雅的,演講是一種語言的傳播手段,通過聲音進行語言的表達。從演講者發(fā)出聲音到觀眾接收到聲音這一過程是一次性的,所以演講者必須要保證自己的語言通俗暢曉,將深奧的道理運用淺顯、明白的語言講述出來,以此體現(xiàn)出演講語言的美感。此外,還應當體現(xiàn)出演講稿語言的形象與生動。演講的目的是輸出自己的觀點,做到感染人和鼓舞人。生動形象的演講語言能夠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地呈現(xiàn)在聽者面前,給予聽者親切之感與明朗之感。所以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從演講稿語言之美的特點出發(fā)為學生所撰寫的演講稿進行指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使學生在演講的過程中獲得美的感受,同時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審美教育是新時代對于高中語文教師的全新教育要求。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將審美教育貫穿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使學生通過語文學習獲得審美的感知、想象與理解能力,并且從教材文本出發(fā)不斷去探尋、挖掘其中美的因素,運用多元化的手段進行審美教育的優(yōu)化與完善,最終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一核四層四翼’背景下的高中語文審美教學研究”(立項號:Fjjgzx20-05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