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沈臘梅臉上總帶著一點歉意,反復說,“我也不會說”“只有初中學歷”,但恰恰是和她聊天的那個下午,讓我對四環(huán)游戲小組建立起深層次的、立體的理解。
沈臘梅2004年初中畢業(yè)就來到北京,在一個小飯館串羊肉串,最初每個月只賺500塊錢。她和當年那些在四環(huán)市場里擺攤的人們一樣,想讓自己和家人有更好的生活,盡管收入微薄,他們也安于在北京落腳。沈臘梅在北京結婚生子,北京已經(jīng)是她真正意義上的家,可當孩子到了接受教育的年齡,她才發(fā)現(xiàn),這個城市的距離感。
沈臘梅家的老大出生時,北京的公立小學和公立幼兒園政策還沒有收緊,老大順利進了公立幼兒園,雖然那個幼兒園讓大人和孩子都感覺壓抑,她還記得到老大的幼兒園參加活動,幾乎沒人和她交談,“人家看我穿的不是特別好,不洋氣,都懶得搭理。”但當老二出生時,公立幼兒園需要“五證”了,這卡住了沒有“單位”,更買不起房,拿不出房產(chǎn)證明的人。
“四環(huán)”仿佛一個窗口,讓那些在城市中不斷尋找落腳點的流動人口被“看見”。沈臘梅一家是幸運的,房東拿出房產(chǎn)證讓老大上了小學,老二該上幼兒園時,她遇到了四環(huán)游戲小組。但一個游戲小組,一個好心的房東并不能真正解決這個群體的難題。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生活方式,都應該被更多人“看見”,得到尊重,而后解決。
2014年,四環(huán)游戲小組的發(fā)端之地四環(huán)市場拆除前,相關工作組曾在周邊社區(qū)召開工作會,聽取意見,文件顯示同意市場撤出的居民占60%~70%,但在此工作了十幾年的攤商并未參加此次會議。撤市通知貼出時,相關文件稱將在市場附近建設14個便民菜站,并提供其他近200個工作崗位,但事實上,那些攤位的價格比四環(huán)市場貴上一倍,200個工作崗位的學歷要求也讓攤商們望而卻步。??
加拿大記者道格·桑德斯曾提出“落腳城市”的概念,他在訪問五大洲數(shù)十個國家和地區(qū)后發(fā)現(xiàn),一個功能良好的落腳城市,能為遷入城市討生活的人們提供各種需求,并維系他們和故鄉(xiāng)的聯(lián)系。
2012年中央電視臺《看見》欄目曾經(jīng)拍攝一部紀錄片——《何湘的城市生活》,主角正是在四環(huán)市場里賣調料、曾擔任四環(huán)游戲小組校長的何湘。那時,距離“四環(huán)”被拆、教育政策收緊、何湘帶一家人回老家還有兩年。在影片結尾,主持人曾希冀,一個城市的體量和胸懷應該足夠大、足夠溫暖、親和、公平,去容納這樣的夢想。
14/2022 總第1040期
根據(jù)新聞出版總署《關于開展新聞記者證核發(fā)情況自查工作并重申有關規(guī)定的緊急通知》(《2009》299號)、《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關于2009年換發(fā)新聞記者證的通知》、《關于期刊申領新聞記者證的有關通知》、《關于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單位申領新聞記者證的通知》要求,我單位《中國新聞周刊》雜志社有限公司已對申領記者證人員的資格進行嚴格審核,現(xiàn)將我單位已領取新聞記者證人員名單進行公示,公示期2022年4月25日至5月1日。舉報電話為010-88311761。
擬領取新聞記者證名單:溫如軍、張旭、倪偉、苑蘇文、鄭忠海、杜國東、吳瑾、徐方清
《中國新聞周刊》雜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