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靈芝
在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一直是一大難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統(tǒng)編教材進行了內(nèi)容的調(diào)整,在第二學段和第三學段的教材中增加了習作單元,在習作單元中又專門設計了習作例文。習作例文是學生習作的范文,是精讀課文的補充,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表達方法的重要路徑。在教學習作例文時,教師要將它和閱讀課的教學區(qū)分開來,不能照搬閱讀課的教學模式。那么,在習作教學中如何發(fā)揮習作例文的作用呢?
學習和生活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經(jīng)歷,即習作的素材很多,學生卻不知道如何從眾多的資源中選擇適合的素材。習作例文能夠提供具體的情境,喚醒學生的記憶,讓曾經(jīng)的生活經(jīng)歷再次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習作素材。
在喚醒學生的生活記憶之后,學生遇到了習作的第一個難點:選擇哪一件事情作為本次習作的素材更能使自己的真情自然地流露出來。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兩篇例文,并以此為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積累,適當?shù)睾Y選素材。
1.讀懂例文表達的情感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快速默讀是閱讀的基本方法。通過默讀習作例文,再進行思考,學生能夠讀懂例文表達的情感。比如,《別了,語文課》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不舍,作者主要寫了自己即將離開中國時,認真學習語文這門課程,最后依依不舍地告別語文課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蛾柟獾膬煞N用法》寫的是母親的勤勞智慧,通過具體描述母親和畢大媽利用陽光來給我們曬被子和洗澡這兩件事,抒發(fā)了作者對母親的贊美之情。
讀懂例文表達的情感,學生就能圍繞這一中心進行深入學習。教師順勢引出下一個學習活動:請大家思考例文選擇了哪些事例來表達這一情感?學生梳理例文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
2.學習例文選擇事例的方法
(1)借助批注,理清文章的脈絡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學習難度,習作例文都有批注。借助例文的批注,通過交流,學生很容易理清例文的脈絡:《別了,語文課》寫了我認真讀完教師送給自己的書、我默寫滿分得到教師的表揚、教師和同學們送給我書和字典這三個事例;《陽光的兩種用法》寫了冬天母親把老陽兒疊在被子里和夏天畢大媽把老陽兒煮在水里面這兩個事例。
(2)比較閱讀,學會選擇事例的方法
通過對比閱讀習作例文所選的事例,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篇習作例文在事例的選擇上存在共同點,即都選擇了印象深刻的、真實發(fā)生的、比較新鮮的事例。根據(jù)這些發(fā)現(xiàn),學生明白了應該選擇怎樣的事例作為本次習作的內(nèi)容更適合。
初讀例文,學生明白了要選擇合適的、符合主題的習作素材,突破了“如何選擇有價值的習作素材”的習作難點。
對學生來說,準確把握文章的重點是一大難題。習作例文能夠給學生提供很好的范例,為學生搭建有效的支架,幫助學生確定習作的重點。
“讓真情自然地流露”的習作,其中的感情色彩是非常濃厚的,小學生并不擅長寫這類習作。很多學生會將事例寫成流水賬,導致文章的情感表達不自然。因此,學生如何把印象深刻的事情寫好,更好地流露真情,成了本次習作的第二個難點。
1.合作學習,尋找重點描寫的場景
教師引導學生再讀例文,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填寫“故事單”,找到例文中重點描寫的場景。通過小組匯報和全班交流修改補充,學生弄懂了例文中重點描寫的場景:《別了,語文課》通過讀報紙、溫習課本、默書和教師同學送書四個場景,寫出了作者從喜歡到難過,熱淚盈眶,再到哭泣的心情變化,表達了作者對語文的不舍之情?!蛾柟獾膬煞N用法》通過母親把“老陽兒”疊在被子里和畢大媽用“老陽兒”煮水給孩子洗澡這兩個場景,抒發(fā)了作者對母親以及畢大媽的贊美之情。
2.聚焦“故事單”,把握習作重點
學生填寫好“故事單”后,教師引導學生聚焦“故事單”,從中發(fā)現(xiàn)把事例寫具體的秘訣就是把印象深刻的場景寫清楚。學生仿照例文的方法,回憶生活中印象深刻的場景,列出本次習作的提綱。
學生再讀例文,明白了要寫出印象深刻的場景,才能寫好印象深刻的事情,進一步突破了“如何把握習作重點”這個難點。
“理”,是支架,是方法?!袄怼保菍Α叭绾螌憽弊钪苯拥幕卮?。對小學生而言,有了一個“理”,他們就能從模仿起步;有了多個“理”,他們的習作也能呈現(xiàn)更多的變化,擁有個性化的表達。教材精選的習作例文,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理”。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利用好習作例文,引導學生由“例”入“理”。
1.學習例文的表達方式
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修改習作也是習作教學的一大難點。教師要運用習作例文幫助學生學會修改習作的方法。通過聚焦習作例文中的典型片段,學生學到了例文中的表達方法。比如:《別了,語文課》中的第5自然段:我聽后嚇了一跳。我拿起一張報紙,單是大字標題就有不少字不認識,不要說報紙的內(nèi)文了。我現(xiàn)在念五年級,可是因為我過去不喜歡語文課,實在學得不好,實際上大約只有三四年級的程度。我張皇地拿出語文書,急急溫習今天教過的課文,覺得課文內(nèi)容饒有趣味。我又拿出紙,用筆反復寫新學的生字。我一想起自己頂多還有一個月學習中文的時間,心里就難過,真希望把整本語文書一下子全學會。
借助批注,學生發(fā)現(xiàn)這一自然段就是作者通過描寫讀報紙、溫習課文、寫生字這樣具體的事例,并在事例中融入心情的變化來表達自己對中文的不舍和熱愛。
2.嘗試修改習作
學生抓住了例文中表達情感的方法之后,就會主動地聯(lián)想到自己的習作,并嘗試在習作中運用這些方法。因此,教師組織學生第三次學習例文,利用精彩片段,為學生搭建支架,幫助學生習得寫作方法,讓學生明白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使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更加真實自然。
習作教學也和閱讀教學一樣,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自身的能力和學情,進行分層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自我提升和發(fā)展。
1.深度解讀,發(fā)現(xiàn)獨特的寫作方法
第三次讀例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第二篇例文《陽光的兩種用法》中還出現(xiàn)了一種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表達方式——一條情感主線貫穿全文。此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第四次走進例文,去探究這一表達方式。借助批注,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老陽兒”一詞在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7次。
2.討論感受,嘗試高層次的挑戰(zhàn)
在全班的交流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老陽兒”一詞不僅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多,且貫穿于例文的始終。以一詞串全文,這樣的寫法別出心裁,使得文章的構思特別巧妙,令人耳目一新。在學生充分表達感受、激發(fā)起其內(nèi)心的熱情之后,教師可以適時鼓勵學生大膽地在自己的習作中運用這種寫法。
四讀例文,給能力強的學生更大的習作空間,學生不僅會寫基礎的習作,還能明白“具有獨特之處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的道理,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實現(xiàn)了習作課堂上的分層教學。
總之,小學生寫作猶如小鳥學飛,它與真正的單飛、翱翔是有質(zhì)的區(qū)別的,需要教師護一程,扶一把?!傲曌骼摹笔墙處煹姆鍪?、把手。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用好習作例文,借文促學,借文促寫,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