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琴
記得老師曾經(jīng)說: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就畫什么樣的畫。為此,我一直在不停地追問自己,尋找自己,我是什么樣的人,我應該是什么樣的人?
這批畫是我為2019年的個人畫展準備的,借此也等于在某種程度上把近幾年創(chuàng)作的體驗疏理了一下。
在這之前,我曾嘗試過很多題材和形式的表達,但覺得跟自己有很大的隔閡或太過刻意而放棄。雖然對“自我”的思索還不甚明了,但我一直被感覺引導著。
《封存我的靈魂》系列是2018年和2019年的作品,畫面充分利用水墨隨性、淋漓、快意這一表現(xiàn)特質,直抒胸臆。我畫畫不喜歡參考圖片,甚至沒有草圖,駕馭“有意”和“無意”的筆情墨意,“神游”于畫面的內外和邊邊角角更讓我愉悅,仿佛記憶深處那些片段被清晰地篩選出來,一切都是那么親切和呼之欲出,我需要快速把它抓住才行。所以很多畫面我利用了潑灑,甚至顛倒錯亂,以致產(chǎn)生出一些混沌的形象出來,仔細一看,反倒覺得這種情緒跟我自己內心想要的挺呼應,好像更貼近自己的感受。畫面上所有呈現(xiàn)的,它可能就是生活中某一時刻發(fā)生過的,也有可能是我成長中時刻伴隨我始終不曾丟掉的東西,它很模糊,卻又充滿莫名其妙的力量。它是我的成長體驗?內心狀態(tài)?或是與生俱來就有的性格?我自己一時也說不清楚。
在后期的創(chuàng)作中,我更加自由地嘗試了很多類似的表現(xiàn)手法,有意地去探索,多樣地去揮灑,用水墨語言來表達個人生活經(jīng)驗的無限可能。
《眾生》是我2018年特別想創(chuàng)作的一個命題,意圖在鄉(xiāng)土題材上進行更深入地探尋。當人們在經(jīng)歷著落寞焦慮、對未來的擔憂時,或面對現(xiàn)實與理想間巨大溝壑那種無所適從,這些情緒讓我敏感地捕捉到日常生活與人蟻世界相關的東西。這些感受,讓我可以不斷地參照、審視自己的生活和未來,反思我們生存與發(fā)展的意義;使我能夠如同一個冷峻的旁觀者,在貌似充滿能量,卻又極具掙扎的洪流面前靜觀。
在這樣的洪流邊,有時感覺自己變得那么渺小和無助,我是誰?在生活與藝術的關系中,尋求藝術對社會的真實價值而不斷思考與創(chuàng)作,將是我現(xiàn)在及將來一路走下去的動力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