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道德品格、提升關鍵能力的基礎。文章以小學英語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為例,提出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分析語言結構、加強表達訓練、歸納細節(jié)信息、組織合作活動等具體實踐策略,以期達成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英語;基礎知識;讀寫教學;語言表達
作者簡介:孫應芬(1983—),女,江蘇省揚州市四季園小學。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總體上是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進行教學,小學生的英語基礎大都比較薄弱,認知能力有所欠缺,對此,教師要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結合小學學段目標,細化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具體反饋進行針對性教學。以下基于譯林版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一課Checkout time版塊的內容,重點從讀寫教學方面展開論述,探索讓學生積累更多英語語料,提高學生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小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內涵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具有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點,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總目標是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培育學生文化意識,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是小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要素,文化意識體現(xiàn)的是價值取向,思維品質體現(xiàn)出學生要達到的相關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1]。各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內容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需要協(xié)同發(fā)展。在小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綜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根據單元中的板塊內容,結合小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實施針對性的教學,在創(chuàng)設生動情境與指導表達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英語表達能力,使其形成跨文化溝通能力,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與學習能力。
二、小學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教學理念較為滯后
部分教師存在教學理念比較滯后的問題,仍使用較為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理念,沒有與時俱進,更新教學觀念。同時,一些教師過分主導課堂,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較少,缺少層次性和針對性,為學生預留的獨立思考、自由探討的時間較少。而在新課改與素質教育推行的背景下,教師要重視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英語是語言學科,學生需要經過長時間、經常性訓練才能逐步提升表達能力,掌握相關表達技巧,而且小學生日常接觸英語的機會一般較少,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注重單獨講授,容易讓學生失去很多口語表達、寫作訓練的機會,因此難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英語表達能力。
(二)教學內容比較匱乏
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多個方面:一是不夠重視英語基礎知識的教學;二是教學局限于教材,引入的教學資源比較有限;三是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不夠貼近學生現(xiàn)實情況,不利于小學生學習和理解[2]。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小學英語教學難以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新時期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英語基礎與學習特點,結合課程主題與教學目標,提前準備貼近學生生活的、豐富多樣的、趣味生動的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
(三)教學方式較為單調
一些教師通常采取直接講授與單向問答的教學方式,這樣單一的教學方式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學生難以感知英語內容的趣味性,實際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教師要重視在教學中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進行自主與合作學習。
三、小學英語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實踐策略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方式,以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創(chuàng)設生動的生活情境
根據小學生的實際年齡、認知情況與生活經驗,在新的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先根據單元與板塊的主題,提前準備與學生認知相關的豐富教學資源,主要包括簡單的詞匯或短語、生活圖片、音頻、微視頻等,整合之后制作電子課件與微課視頻[3]。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創(chuàng)設生動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認真觀看與積極思考,積極參與課堂,并自主選擇完成學習任務。在此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整理課文涉及的英語知識,在小組合作中積累英語基礎知識。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
的Checkout time版塊時,教師要通過課前備課全面熟悉本板塊的內容,借助圖文與音視頻資料制作生活化的教學課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展示各種各樣的生活情境圖片,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并回答問題:“What are they doing?”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英語作答,認識swimming、playing、reading等單詞。之后,教師讓學生思考,還有哪些關于活動的詞匯,從而使學生回顧dancing、singing、drawing等詞匯。在此基礎上,教師播放Listen and judge部分的音頻,讓學生認真聽和快速選擇。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用英語表達課本上的四幅圖畫的內容,學生根據層層遞進的課堂練習,能夠流暢地說出相應的句子:“She likes swimming.”“They like playing football.”“She likes reading.”“He likes playing the piano.”教師可以對學生說出的內容作一定補充,如在描述踢足球的畫面時可以加上“on the playground”。借助生動、多樣和有趣的生活畫面,學生可以逐步積累各種生活常用表達,從而有效豐富自身英語基礎表達的知識儲備,提高英語表達能力,進而實現(xiàn)高質高效的課程教學。
(二)分析基本語言結構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遵循一定的詞法和句法規(guī)律,小學英語的語法內容較少,但是教師應在語句教學中適當滲透一定的語法內容,特別是有關語言結構的知識,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語言的邏輯規(guī)范,表達相關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已經教授的知識,帶領學生分析基本語言結構,總結一般性的句子結構,然后再出示其他生活情境圖,要求學生根據圖片內容和所學知識進行自主描述,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引導學生進行修改、完善。
例如,在Checkout time板塊的第一部分學習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前面學習的句子,讓學生試著說說句子中的每個部分代表什么含義。比如針對“She likes swimming.”這一句,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翻譯,明確這句話的含義是“她喜歡游泳”,再指導學生明確每個部分的含義:“She”代表主語;“l(fā)ike”表示喜歡,因為是第三人稱單數所以要加上“s”;而“swimming”表示游泳,因為游泳是一項技能,需要先學習,在學會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游泳,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所以是一種經常性的愛好,故加上“ing”。之后,教師讓學生試著分析其他句子,然后總結對應的句式結構,如“l(fā)ike doing sth.”表示長時間喜歡做某事,多指興趣愛好,是一種長時間的活動。最后,教師展示看電視、唱歌、吃魚等生活情境圖,讓學生自行描述,以此發(fā)展學生的看圖描述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嘗試其他的表達方法,并給予學生及時、積極的反饋,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加強英語表達訓練
通過前期的英語語言表達方面的指導,學生已經掌握相關句子的重點內容,學會基本的語句表達,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表達能力,教師還要根據英語單元板塊內容,引入豐富多樣的貼近小學生生活的教學資源,組織與實施英語表達訓練的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根據圖示說一說簡單的句子,或是在紙上寫出關鍵信息,然后將相關句子聯(lián)系起來,同桌之間和小組內部互相進行連貫表達。小組還可以編排情景對話,分組上臺表演,為寫作打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Checkout time板塊的Look and say部分時,教師根據課本圖示部分的內容,分別在大屏幕上展現(xiàn)畫畫、讀書、彈鋼琴、打籃球、游泳、跳舞等情境圖,讓學生認真觀察這些圖示內容,根據已學知識試著進行表達,并在紙上寫出關鍵的信息,比如第一幅圖“I like drawing.”,第四幅圖“I like swimming and dancing.”。教師指導學生在紙上記錄“drawing、swimming、dancing”等關鍵信息。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分組訓練,將這四幅圖的內容連貫起來進行表達,還可以仿照Cartoon time部分的內容,編排成一問一答的形式,每組選出代表上臺表演。在上臺表演時,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順暢地表達完整,當學生表達出現(xiàn)不連貫的情況時,教師要及時提醒,表演完成后進行總結,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主表達能力。
(四)歸納語句細節(jié)信息
在英語短文寫作中,為了讓文章內容更加豐富,我們除了使用一些簡單句,還要加入一些多元素的句子,這樣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小學英語Checkout time板塊的教學中,教師除了指導學生訓練簡單句的表達,還可以結合已學知識,歸納一些多元素句子中的細節(jié)信息,指導學生掌握英語短文寫作的技巧,然后再讓學生積極參與問詢、思考、寫作,這樣學生能夠寫出更真切、完整的英語短文[4]。
例如,在開展Checkout time板塊的Think and write部分教學之前,教師先帶領學生回顧Story time部分的內容,分析其中含有多種元素的句子,在分析后歸納語句中的細節(jié)信息。比如“but I am not good at football”,其中包含“be good at”的結構,表示“擅長”;“I usually draw in the park with my brother Tim.”中的“with”表示“和……一起”;“He also likes playing table tennis.”中的“also”一般是用在句子中,而與此同義的“too”一般用在句子末尾;“They both like swimming.”中的“both”表示“兩個都”。教師以師生互動的方式講解這些知識,再讓學生根據自身愛好與詢問朋友的愛好,補充完成“My hobbies”以及“My friends'hobbies”的問答任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進行點評,以讓學生掌握規(guī)范的表達,如指導學生在寫短文時注意用“and”等連接詞連接兩個部分,開頭要總結全文、短小精悍,中間部分要豐富,最后總結和升華情感。
(五)組織小組合作活動
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根據課程主題與板塊教學內容,在教授學生基礎知識之后,組織一些綜合性的小組合作活動,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任務,還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拓展活動,使其積累更多的英語知識,從而完善教學,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5]。
例如,在Checkout time板塊的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布置寫短文的小組合作任務,要求學生根據之前所學的詞匯和句式結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仿照Story time部分的內容寫一篇短文,要求句子盡可能豐富,加入三種以上的活動,用到and、too、usually等詞匯。教師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教授學生更好的表達方式,還可以引入“She likes to swim this afternoon.”,讓學生與“She likes swimming.”作對比,探究其中的差異。教師根據小組合作的情況,總結出“l(fā)ike to do sth.”表示想去做某事,指具體的動作,頻率是偶爾等重點知識。
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大方面,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出發(fā)實施教學。教師可以從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開始,逐步提高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有效達成課程教學目標,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史麗琴.對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實踐探索[J].新東方英語:中英文版,2019(1):8-9.
李會清.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英語單元復習設計研究:基于譯林版小學英語Checkout time模塊的整合[J].名師在線,2021(4):52-53.
李志友.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Checkout time版塊教學[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0(26):125.
王雁群.淺談英語故事教學的實踐與思考:以“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1(33):48-49.
吳瓊.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20(1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