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LINE / The versatile German tenor Jonas Kaufman, who can playand sing dramatic roles in opera repertory in multiple languages, hasreceived the highest praise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德國男高音喬納斯·考夫曼(Jonas Koufmann),出道初期為重抒情男高音(spinto tenor),后來演變成為戲劇男高音。多才多藝的喬納斯·考夫曼,能以多種語言飾唱多國歌劇的戲劇性角色,如比才《卡門》中的唐·何塞、普契尼《托斯卡》中的卡瓦拉多西、普契尼《圖蘭朵》中的卡拉夫、奇萊亞《阿德里安娜·萊科芙露爾》中的莫里齊奧、馬斯內(nèi)《維特》中的維特、威爾第《唐卡洛斯》中的唐·卡洛斯、瓦格納《女武神》中的齊格蒙德、瓦格納《羅恩格林》中的羅恩格林、威爾第《命運(yùn)之力》中的唐·阿爾瓦羅、威爾第《奧賽羅》中的奧賽羅等,功成名就,叱咤樂壇?!都~約時(shí)報(bào)》稱譽(yù)他為“全能男高音”,頗為傳奇。
1969年7月10日,喬納斯·考夫曼出生于慕尼黑,父親在一家保險(xiǎn)公司任職,母親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喬納斯·考夫曼8歲學(xué)鋼琴,并參加小學(xué)的合唱團(tuán)。1989年開始在慕尼黑音樂與表演藝術(shù)大學(xué)接受聲樂訓(xùn)練,曾參與詹姆士·金(JamesKing)、漢斯·霍特(Hans Hotter)和梅特尼希(J.Metternich)等人的大師班。在學(xué)習(xí)期間,他在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飾唱了一些小角色。1994年,喬納斯·考夫曼大學(xué)畢業(yè),開始他的職業(yè)演出生涯,是年首演于薩爾布呂肯國家歌劇院,之后應(yīng)邀在斯圖加特、漢堡等歌劇院演出,并在芝加哥、巴黎、米蘭斯卡拉劇院進(jìn)行國際首演。1999年,喬納斯·考夫曼首演于薩爾茨堡音樂節(jié),在嶄新制作的布索尼《浮土德博士》中飾唱浮土德。2003年又重臨薩爾茨堡音樂節(jié)參與莫扎特《后宮誘逃》(飾唱貝爾蒙特)及貝多芬《第九交響樂曲》(柏林愛樂樂團(tuán))的演出。
2006-2007樂季,他在英國皇家歌劇院(ROH)飾唱的唐·何塞(比才《卡門》),讓樂評家贊不絕口;2008年,在英國皇家歌劇院首唱卡瓦拉多西(普契尼《托斯卡》),再獲好評。2006年在大都會歌劇院(Met),他與女高音安吉拉·喬治烏(AngelaGheorghiu)主演的威爾第《茶花女》,美輪美奐,引起轟動。2008-2009樂季,他聯(lián)同女高音娜塔莉·德塞(Natalie Dessay)在芝加哥歌劇院演出馬斯內(nèi)《瑪儂》,極為成功,而后回到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主演了瓦格納《羅恩格林》。
2010年,喬納斯·考夫曼在巴黎巴士底歌劇院主演馬斯內(nèi)《維特》。翌年在大都會新制作的瓦格納《女武神》中飾唱齊格蒙德。9月,他成功接受了切除淋巴結(jié)的手術(shù)。2013年2月在大都會主演瓦格納《帕西法爾》,好評如潮。12月,他在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飾唱威爾第《命運(yùn)之力》中的阿爾瓦羅。2014年2月在大都會飾唱維特。隨后,聯(lián)同鋼琴家赫爾穆特·多伊奇(Helmut Deutsch)一起巡演了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6月,在英國皇家歌劇院飾唱格列歐(普契尼《瑪儂·萊斯科》)。
2016年2月23日,紀(jì)錄片《喬納斯·考夫曼:與普契尼共度一個夜晚》(An Evening WithPuccini)在美國影院上映,影片以喬納斯·考夫曼2015年在米蘭斯卡拉劇院的演出為焦點(diǎn),并收錄了一些珍貴的檔案資料。
2019年的音樂會舞臺上,喬納斯·考夫曼帶著馬勒的《少年魔角》在德國巡回演出,廣受歡迎。2022年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喬納斯·考夫曼首次飾唱彼得·格林姆斯(布里頓《彼得·格林姆斯》)。之后,喬納斯·考夫曼聯(lián)同花腔女高音戴安娜·達(dá)姆勞(Diana Damrau)赴柏林、慕尼黑、巴黎、倫敦等歐洲城市巡回演出勃拉姆斯和舒曼的Lieder(共11場音樂會)。
喬納斯·考夫曼有兩次婚姻,第一次妻子是次女高音瑪格麗特·喬斯維格(Margarete Joswig),育有三個子女,后離婚。2016年,二婚妻子是歌劇導(dǎo)演克里斯蒂安·盧茨(Christiane Lutz),育有一子。
喬納斯·考夫曼獲獎無數(shù):
* 2007 “留聲機(jī)”獎《理查·施特勞斯歌曲集》
* 2009 “留聲機(jī)”獎《蝴蝶夫人》
* 2009 “金嗓子”獎《浪漫詠嘆調(diào)》
* 2011 “留聲機(jī)”獎《真實(shí)詠嘆調(diào)》
* 2011 “金嗓子”獎《維特》
* 2012 “留聲機(jī)”獎《菲岱里奧》
* 2013 國際歌劇獎
* 2013 “歌劇雜志”年度男歌唱家獎
* 2013 “回聲”大獎《女武神》
* 2013 “回聲”大獎《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
* 2014 “回聲”大獎《威爾第專輯》
* 2014 “留聲機(jī)”獎舒伯特《冬之旅》
* 2015 國際歌劇獎
* 2016 德國聯(lián)邦共和國勛章“服務(wù)十字勛章”
* 2016 “回聲”大獎甜蜜生活(Dolce Vita)
* 2018 藝術(shù)與文學(xué)勛章官員
* 2020 英國皇家音樂學(xué)院榮譽(yù)博士學(xué)位
* 2021 “回聲”年度歌劇錄音獎威爾第《奧賽羅》
手頭的這款《浪漫詠嘆調(diào)》(DECCA 475-9966)CD,曲目全為男高音歷演不衰的經(jīng)典之作,喬納斯·考夫曼在CD中展現(xiàn)了激情的演唱和極好音質(zhì),是“一位性感的男高音”。他的優(yōu)點(diǎn)是“氣行于腰”,整體共鳴運(yùn)用得非常順當(dāng)、平穩(wěn)、統(tǒng)一,特別是高音的Close(關(guān)閉),通暢集中,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魅力無窮,聲音效果非常驚人。如魯?shù)婪蛟亣@調(diào)“冰涼的小手”、唐·何塞詠嘆調(diào)“花之歌”、萊昂納爾詠嘆調(diào)“我心里充滿愛情”(弗洛托《瑪爾塔》)、卡瓦拉多西詠嘆調(diào)“星光燦爛”等中的高音,壯實(shí)充沛,爆發(fā)力強(qiáng),具有重抒情男高音的穿透性聲響的特征。那首以情動人、以聲悅?cè)说木S特詠嘆調(diào)“春風(fēng)啊,你為何喚醒我”,喬納斯·考夫曼的換聲區(qū)使用得很適度,混聲感覺好,整個聲區(qū)獲得統(tǒng)一的共鳴音色,聲音的表現(xiàn)力豐富多彩,聲情并茂,具有很強(qiáng)的藝術(shù)感染力。
不過,考夫曼的演唱仍存微瑕,一些詠嘆調(diào)他過分壓迫嗓子,喉嚨撐得太大,胸聲用得太重,導(dǎo)致聲音下墜,音色暗澀。如阿爾弗萊德詠嘆調(diào)“愛火燃燒我的心”、格里歐詠嘆調(diào)“消失吧,親愛的容貌”等,用力過猛,用聲過重,缺乏美感。浮土德詠嘆調(diào)“圣潔的小屋”中的High C,他采用假聲(Falsetto Voice)唱出,聲區(qū)不統(tǒng)一,這是中聲區(qū)唱得太重所致。
威爾第的《奧賽羅》精粹在于聲樂,特別是奧賽羅一角要求有豪氣、雄氣、霸氣,而且要有男中音的特質(zhì),是男高音的試金石,不少男高音不敢問津,卡魯索、帕瓦羅蒂也不曾在舞臺主演過。歷史上著名的奧賽羅有塔馬尼奧(F.Tamagno)、澤納泰洛(G.Zenatello)、梅爾基奧爾(L. Melchior)、德·莫納科(Mdel Monaco)、麥克拉肯(J.McCracken)、多明戈等。
已演變成為戲劇男高音的喬納斯·考夫曼飾唱奧賽羅時(shí)(米蘭圣切契里亞音樂學(xué)院樂團(tuán)2021Sony),以戲劇男高音聲勢的熱力、威力、魅力,成功地塑造了角色的英雄性、悲劇性,聲音造型一流,聲勢浩大,震撼人心。如第一幕的“歡慶”、第二幕的“??!永遠(yuǎn)再見,神圣的回憶”、第三幕的“天!你要使我受到你的折磨”、第四幕的“不要害怕,雖然我拿著寶劍”(奧賽羅之死)等,喬納斯·考夫曼以武士剛健的氣質(zhì),唱出了奧賽羅英雄式的氣魄,很有聲樂價(jià)值。
附錄:喬納斯·考夫曼CD、DVD一覽
CD
* 2001 馬施內(nèi)(H.A.Marschner)《吸血鬼》,飾唱奧伯利,科隆廣播樂團(tuán)/弗羅紹爾(H FroscHauer)
* 2006 《理查·施特勞斯歌曲專輯》
* 2008 《浪漫詠嘆調(diào)》,布拉格愛樂樂/阿爾米利亞托(M.Armiliato)
* 2008 普契尼《蝴蝶夫人》,飾唱平克爾頓,與安琪拉·喬治烏,羅馬圣切契莉亞音樂學(xué)院樂團(tuán)/巴巴諾
* 2010 舒伯特《美麗的磨坊女》
* 2010 《真實(shí)詠嘆調(diào)》
* 2012 洪佩爾丁克《王子們》,飾唱王子,與女高音伊莎貝爾·雷伊
* 2013 威爾第《安魂曲》,與次女高音格朗查,斯卡拉歌劇院/巴倫勃依姆
* 2013 《威爾第專輯》
* 2013 舒伯特《冬之旅》,鋼琴:多依奇
* 2015 《普契尼專輯》
* 2015 威爾第《阿依達(dá)》,與女高音安雅·哈特羅斯(Anja Harteros),米蘭圣切契莉亞音樂學(xué)院樂團(tuán)/巴巴諾
* 2016 《甜蜜生活》
* 2017 馬勒《愛的謊言》
* 2019 威爾第《奧賽羅》,米蘭圣切契莉亞音樂學(xué)院樂團(tuán)
* 2020 《夏季音樂節(jié)》,維也納愛樂樂團(tuán)/捷杰耶夫
* 2020 《這是圣誕節(jié)》
* 2020 李斯特《弗洛伊德沃爾和萊德沃爾》,鋼琴:多伊奇
* 2020 《男高音》,鋼琴:多伊奇
DVD
* 2002 蒙特威爾第《尤利西斯返鄉(xiāng)記》,飾唱尤利西斯,與女高音雷伊、次女高音卞莎羅娃(V.Kasaroba)
* 2002 派西艾羅《尼娜》,與次女高音巴托莉
* 2004 貝多芬《菲岱里奧》,與女高音尼倫德(C.Nylund)、男低音波爾加(Polgar)
* 2005 莫扎特《蒂托的仁慈》,與卡莎洛娃、花腔女高音伊娃·梅(Eva Mei)
* 2006 舒伯特《費(fèi)拉布拉斯》,與女高音班塞(J.Banse)、男中音沃勒(M.Volle)
* 2008 比才《卡門》,與卡莎洛娃、雷伊
* 2009 理查·施特勞斯《玫瑰騎士》,與弗萊明、次女高音(S KocH)
* 2009 瓦格納《羅恩格林》,與次女高音哈特羅斯(A.Harteros),科赫
* 2010 馬斯內(nèi)《維特》,與科赫
* 2010 洪佩爾丁克《王子們》,與雷伊
* 2010 契萊亞《阿德里安娜·萊科芙露爾》,與喬治烏、鮑羅迪娜
* 2011 普契尼《托斯卡》,與女高音馬吉(E.Magee)、漢普森
* 2011 瓦格納《女武神》,與女高音韋斯特布勒克(E-M. Westbroek)、女高音沃伊特(D.Voigt)
* 2011 瓦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與特菲爾、沃伊特
* 2021 理查·施特勞斯《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與馬吉
* 2012 普契尼《托斯卡》,與喬治烏、特菲爾
* 2012 威爾第《安魂曲》,與喬治烏、特菲爾
* 2013 瓦格納《帕西法爾》,與帕普、低男中音尼基京(E.Nikitin)
* 2013 威爾第《唐卡洛》,與哈特羅斯、漢普森
* 2014 普契尼《瑪儂·萊斯科》,與女高音歐波萊斯(K.Opolais)
* 2014 威爾第《命運(yùn)之力》,與哈特羅斯
* 2015 馬斯卡尼《鄉(xiāng)村騎士》,與女高音蒙納斯特斯卡(L.Monastyrska)/萊翁卡瓦羅《丑角》與女高音阿雷斯塔(M.Agresta)
* 2015 焦?fàn)栠_(dá)諾《安德列·謝尼?!?,與女高音瑪麗亞·韋斯特布魯克(E.Maria Westbroek)
* 2016 巴登一巴登歌劇節(jié)日,與特菲爾
* 2017 威爾第《奧賽羅》,與女高音阿格雷斯塔(M.Agresta)、男中音斯古拉(C.Sgura)
* 2021 科恩戈?duì)柕隆端莱恰?,與花腔女高音彼得森(M.Peter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