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安明
武漢市新洲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新洲院區(qū),湖北 武漢 430400
惡性腫瘤是一類慢性難治性疾病,中醫(yī)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還不能令人滿意,其中存在一個根本問題,對腫瘤病機缺乏深層次的認識,也沒有形成一個廣泛的共識。對于各種腫瘤病機學說,以癌毒學說[1-2]最有影響,其他如痰瘀毒論[3]、氣機升降學說[4]、中醫(yī)絡病理論[5]、燥濕相混致癌論[6]、雜氣病因學說[7]等。鑒于西醫(yī)在細胞基因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就,現(xiàn)從中華文化基因入手,用《河圖》五行與變化理論探討腫瘤的基本病機。
《河圖》五行中木、火、土、金、水的排列模式,不同于現(xiàn)行教材上的五行環(huán)形平列模式[8](見圖1),而是中土立極模式[9](見圖2)。五行環(huán)形平列模式根據(jù)文王八卦(見圖3)演變而來。八卦來自《河圖洛書》,《周易》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币灾型亮O的五行模式,才是《河圖》的原形,是中醫(yī)必須尋根究底之所在。清代彭子益[10]說:“醫(yī)學原則,乃是河圖?!睆摹逗訄D》出發(fā),才可能探尋腫瘤的基本病機。
圖1 五行環(huán)形平列模式
圖2 五行中土立極模式
圖3 后天八卦
《河圖》五行模式是土居中,而木、火、金、水各位于東、南、西、北四方。這種五行模式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得以應用,比如《素問·刺禁論》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腎治于里,脾之為使?!边@樣土在五行之中央,與木、火、金、水不是平行關系,而是主從關系,意味著土為五行之主導,又如《素問·太陰陽明論》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臟……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p>
《河圖》以十數(shù)合五方、五行、陰陽、天地之象。圖式以白圈為陽、為天、為奇數(shù);黑點為陰、為地、為偶數(shù)。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陰陽合五行,所以圖式結構分布為:一與六共宗,居北方;二與七為朋,居南方;三與八為友,居東方;四與九同道,居西方;五與十相守,居中央。故歌訣云: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用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水、火、木、金、土之數(shù)分別為1、2、3、4、5,此數(shù)為生數(shù),又稱先天之數(shù),生數(shù)居《河圖》內(nèi)層。土居中央,為中氣;木火金水居四維。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運輪行,輪滯軸停,軸則旋轉于內(nèi),輪則升降于外。
1+4=5,2+3=5,即由輪而軸,是為先天;由輪而軸者,由升降而成中氣也。一為生數(shù)之始,有一才有二、三、四、五,故水為先天之本。
水:1+(5)=6
火:2+(5)=7
木:3+(5)=8
金:4+(5)=9
土:5+(5)=10
由1、2、3、4、5得5而成6、7、8、9、10為成數(shù),居《河圖》外層。即由軸而輪,是為后天;由軸而輪者,由中氣而成升降也。生數(shù)得中五方為成數(shù),故土為后天之本。
由此可知,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理論源自《河圖》之中。土克水,是從后天而言;從先天而言,水生土,《河洛精蘊·以五行推論先天變后天說》曰:“土從水化也。土何以從水化?觀人身可知。人身之初為精血,精血皆水也。由胚胎而漸成肌肉,肌肉則為土也!”
五行的變化,才有天地萬物。什么是變化?《周易·乾》云:“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孔穎達疏:“變,謂后來改前;以漸移改,謂之變也?;^一有一無;忽然而改,謂之為化?!?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量變與質(zhì)變的過程。質(zhì)量互變規(guī)律是唯物辨證法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揭示了事物發(fā)展量變和質(zhì)變的兩種狀態(tài),以及由于事物內(nèi)部矛盾所決定的由量變到質(zhì)變,再到新的量變的發(fā)展過程。這一規(guī)律,提供了事物發(fā)展是質(zhì)變和量變的統(tǒng)一、連續(xù)性和階段性的統(tǒng)一的觀察事物的原則和方法。
變化是氣的運動,變化是永恒的,而靜止是暫時的。《禮記正義·月令》云:“先有舊形,漸漸改者謂之變;雖有舊形,忽改者謂之化?!敝熳釉唬骸白冋?,化之漸;化者,變之成?!弊兓?,是對事物不同發(fā)展階段所處狀態(tài)的定性與定量描述。變是漸變、量變的意思;化是漸變已經(jīng)完成了,即質(zhì)變。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認為氣是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質(zhì),天地萬物都是氣的運動變化而產(chǎn)生?!吨芤住は缔o》說:“天地氤氳,萬物化生?!弊兓侵笟獾纳党鋈氲倪\動過程,又稱為氣化。《二程遺書》[11]云:“萬物之始皆氣化;既形然后以形相禪,有形化;形化長,則氣化漸消?!比耸亲匀唤鐨饣漠a(chǎn)物,《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將自然界規(guī)律性變化的內(nèi)在決定性的力量稱為氣機。氣機一詞,首見于《吳子·論將》云:“凡兵有四機:一曰氣機,二曰地機,三曰事機,四曰力機。三軍之眾,百萬之師,張設輕重,在于一人,是謂氣機?!泵鞔跏厝试疲骸疤斓貧鈾C,元無一息之停[12]?!碧斓亻g萬物的變化本來就沒有一刻是會停息的。
中醫(yī)認為,氣化是生命活動的根本,一旦氣化停止,也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故《素問·六微旨大論》說:“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比梭w的氣機在中氣,在脾胃。從《河圖》五行看,全在中土。中土為樞軸,水火居上下,金木居左右,構成生命的圓運動。
左右為氣機升降的道路。陽氣從左上升,陰氣至右下降,木自左升,金從右降,左右為其道路,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备螌倌荆螌俳?,故《素問·刺禁論》有“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說。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說:“人身左升屬肝,右降屬肺,當兩和氣血,使升降得宜?!薄端氖バ脑础趥狻吩疲骸捌⑸齽t腎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則心肺亦降,故金水不滯?;鸾祫t水不下寒,水升則火不上熱。平人下溫而上清者,以中氣善運也?!?/p>
一降一升,金木之職,然而,金能克木,升降之權,以降為重。人身是無數(shù)細胞所筑成,而無數(shù)個細胞,皆根本于最初的一個細胞?!逗訄D》代表一個宇宙的五行運動,代表一個人身的五行運動,代表一個細胞的五行運動,只要能認識最初一個細胞,就能認識宇宙,即能認識人身。
北半球夏秋之交,太陽直射地面的光熱,名曰相火。此相火經(jīng)秋氣收斂,降入地下,經(jīng)冬氣封藏,沉于水中,來年交春,由地下水中,向地面生發(fā),來年交夏,再由地面浮長,即為君火。一年四時,無非相火流行。人是自然界的產(chǎn)物,必然與自然界保持一致,也就是天人合一。所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就是乾(天)之一氣,落入坤宮,成為坎(水)。水為萬物之始,故《尚書·洪范》云:“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彼幸粴?,乃坎中一陽,即是相火。人之先天,就是乾父坤母,媾和而成的一點水,孕育成胎。此水,即精血,即元氣,內(nèi)寓相火。人之后天,既出母胎,相火藏之于腎(命門),物極則變,經(jīng)中氣左旋,木氣疏泄,相火從土下水中升發(fā)出來,上浮于心,物生則化,名為君火。
五行運動,實質(zhì)上是相火不斷變化的過程。而相火變化是以中氣為氣機的圓運動。所謂氣的升降出入,實際上也是相火的升降出入。若中氣不足,相火升降失常,導致相火離位。“君火不明,相火離位”,是從運氣角度來描述腫瘤的病機[13]。
《黃帝內(nèi)經(jīng)》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薄夺t(yī)宗必讀》云:“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外證醫(yī)編》云:“正氣虛則成巖。”《景岳全書》亦云:“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diào)之人,多有積聚之病?!边@些論述表明,腫瘤的發(fā)病必先有正氣虛,而后邪氣所擾。國醫(yī)大師劉嘉湘認為正氣虛弱是決定腫瘤發(fā)生的根本因素,而內(nèi)外邪氣是促使腫瘤發(fā)生的外部條件,正虛始終是決定疾病發(fā)展和病機演變的關鍵因素[14]。按照這種思路,進行腫瘤病機的探索。在中醫(yī)經(jīng)典中,“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也”(《靈樞·百病始生》),從氣化角度對腫瘤的病機作出了很中肯的論述,須加以深入體會。積(腫瘤)形成的兩個過程,第一,寒乃生積;第二,厥乃成積。
《醫(yī)理真?zhèn)鳌吩唬骸鞍淳?,凡火也;相火,真火也。凡火即心,真火即腎中之陽……故二火不可分,而二火亦不勝合,所以一往一來,化生中氣。”唐步琪注:“二火皆能生土,上者生凡土,即胃;下者生真土,即脾。二火化生中土,先后相互賴焉[15]?!币簿褪钦f,君火生胃土,相火生脾土。甲膽相火與三焦相火同源于腎中少陽,為天一所生,稱為少陽相火。所以相火生脾土,正契合甲己化土。李東垣[16]稱“甲己化土,此仲景之妙法也”。
在先天,二火化生中土;在后天,中土運化四維。脾土左旋,相火半升,化為木;升于上,化為火(君火)。木火屬陽,以應春夏。胃土右轉,君火半降,化為金;降于下,化為水。金水屬陰,以應秋冬。金水收藏,相火伴行。彭子益[10]說:“一年之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生者生相火也,長者長相火也,收者收相火也,藏者藏相火也。”人身之相火莫不如此。
相火升,攜陰既濟,則上不亢;相火降,奉陽和煦,則下不寒。脾胃升降相因,燥濕相濟,剛柔相蕩。若脾不升,相火無力溫化腎水而下寒;胃不降,君火不能攝護心陰而上熱。所以黃元御[17]說:“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則上熱而病陰虛;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長之政,一陽淪陷,腎氣澌亡,則下寒而病陽虛?!逼⒉簧?,為腫瘤形成提供了一個充分條件,“得寒乃生”,此寒,為虛寒,是少陽相火不足,不能生脾土,才有脾不升。足太陰脾以濕土主令,足陽明胃化氣于燥金,故脾不升,則生濕、生寒;胃不降,則生燥、生寒。這樣形成了寒熱錯雜、燥濕相混的格局。脾胃升降失和,陰陽之氣不相順接,便為厥,為腫瘤形成提供了必要條件,“厥乃成積”。腫瘤細胞的發(fā)生、發(fā)展,乃陰陽氣不相順接,則是其根本病機[18]。
具體而言,脾不升與胃不降,均屬不及。《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云:“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乘之也?!薄镀⑽刚摗穼Υ擞歇毜降年U釋,曰:“至而不至者,謂從后來者為虛邪,心與小腸來乘脾胃也……所勝妄行者,言心火旺能令母實,母者,肝木也,肝木旺則挾火勢,無所畏懼而妄行也,故脾胃先受之……所不勝乘之者,水乘木之妄行而反來侮土?!睋Q言之,若脾升不及,相火不能攜腎陰上濟于心,則君火不明。同時,脾胃有病,肺氣先絕。金不克木,則相火不降;土不克水,則相火離位。相火寄寓水中,離位之后,隨木乘土。火在水下則生氣,火在水上則生濕。土不及,心與小腸來乘。心與小腸秉君火,君火屬陽火,相火屬陰火。二火乘于中土,煉濕為痰,即成陰陽痰。痰火互結,毒自內(nèi)生,痰毒瘀滯,留著不去,發(fā)為腫瘤。因此,腫瘤也是一種痰病,之所以又稱為怪痰、頑痰,是因為其既不是陰痰,又不是陽痰,而是既陰又陽之痰。陰靜陽躁,腫瘤(陰陽痰)在早期,陰多陽少,病灶多較局限;在中晚期,陽多陰少,就會發(fā)生流注現(xiàn)象(轉移)。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痛癢瘡,皆屬于心?!毙膶倬?,毒者,邪氣蘊蓄不解之謂。諸痛癢瘡,皆為火毒。因此,痰火生毒,此火雖關乎相火,尤以君火為多。氣機失調(diào),形成了陰陽痰,陰陽痰是有形之邪,又阻遏氣機,形成了瘀滯。因此,腫瘤的4個基本特點是虛、痰、毒、瘀。腫瘤的病機具體而言是相火不足,脾胃失調(diào),寒熱錯雜,燥濕相混,痰火蘊毒。
從五行變化可知,腫瘤的實質(zhì)是相火離位的結果,而相火離位的根源在于相火不足、脾胃不和。因此,腫瘤的本質(zhì)是本虛標實。惡性腫瘤的本質(zhì)就是癌毒肆虐和正氣日虧的過程[19]。正氣虛是腫瘤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和實質(zhì)基礎。正虛導致外生癌毒侵襲,內(nèi)生癌毒肆虐,癌毒與氣、血、痰、濕、瘀相互依附耗傷人體正氣,使正虛愈甚[20]。邪氣客于最虛之處,癌毒始生[21]。有人認為“惡氣起”是腫瘤發(fā)生前必有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是腫瘤發(fā)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22]。惡氣與正氣相對而言,沒有正氣虛,縱有惡氣的存在也不足以致癌。腫瘤病灶存在無限增殖的特性,從局部辨證,當為陽盛或陰虛,在病情早期全身陰陽失衡輕微,臨床表現(xiàn)并不明顯,但隨病情進展,腫瘤病灶陽氣益盛,全身陰陽失衡嚴重,變證蜂起[23]。腫瘤是痰、瘀、毒等病理產(chǎn)物引起體內(nèi)腫瘤細胞不斷堆積而形成腫塊的漸變過程。因此,陽化氣是根本,陰成形是表現(xiàn)[24],也就是得寒乃生,厥乃成積。
中醫(yī)認為人由水(精血)氣化而成,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人是細胞組成。水中含陽,即為相火,藏之于腎。相火類似于骨髓干細胞[25],對腫瘤而言,相火又似于腫瘤干細胞。如果中氣健運,相火正常地升降出入,就會生長壯老矣,形成正常的細胞;中氣失運,相火升降出入異常,就會有異常的細胞產(chǎn)生。這種認識,與現(xiàn)代醫(yī)學對腫瘤的認識完全一致。任何腫瘤細胞都是由正常細胞異常分化而來。腫瘤是機體中正常細胞在不同的始動與促進因子長期作用下所產(chǎn)生的增生與分化不全所形成的新生物。簡言之,腫瘤是過度增生的幼稚細胞組成的新生物。
腫瘤的惡性程度,與腫瘤的異型性相關。腫瘤的細胞形態(tài)和組織結構與相應的正常組織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差異,病理學將這種差異稱為異型性。從五行變化得知,脾氣旺盛,相火能夠上升于心,即是從干細胞分化為成熟細胞。若是脾氣不足,相火升浮不及,細胞分化不全,呈異型性。因此,腫瘤的惡性程度與脾氣強弱密切相關。腫瘤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現(xiàn),為氣機升降失調(diào),存在上升太過、下降不及以及升降反作等導致機體、腫瘤及基因之間的失衡所致[4]。
明了腫瘤的病機,謹遵李東垣箴言:“不當于五臟中用藥法治之,當從臟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腫瘤從脾治療,為正治;相火生脾土,從腎治療,水能克土,為隔二之治;木能克土,達木培土,為隔三之治。因此,腫瘤有從脾、腎、肝治之異,實則同歸,但從脾為先。腫瘤為全身性疾病,治療當溫下、調(diào)中、清上三法并舉。
癌癥作為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疾病,目前對其還是知之不多。在陰陽理論、運氣理論基礎上,再從《河圖》五行變化角度,抽絲剝繭般去探索癌癥的病機,這樣從源頭、從根本上去認識腫瘤,不至于誤入歧途,一葉障目。癌癥的基本病機是相火不足,脾胃失調(diào),寒熱錯雜,燥濕相混,痰火蘊毒。這樣的認識,比先前對腫瘤病機的認識即土不克水、相火離位[26]更進一步。腫瘤局部的痰火蘊毒,與全身陰陽不和、寒熱錯雜的存在,形成了腫瘤隱匿性、長期性、復雜性、頑固性的格局。不同的惡性腫瘤,存在一個共同的病機,也為腫瘤的辨病論治,提出了新的實踐,以彌補辨證論治在腫瘤治療方面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