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晨怡
摘要:估算在數(shù)學學習中,以及在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地應用。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的養(yǎng)成,對于提高他們的觀察、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目前我們對估算能力的認識,尤其是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的問題還缺少深入地研究和學習。本文從目前數(shù)學估算教學存在的問題,估算教學的有效方法,以及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三個方面進行闡述,旨在提高小學三年級學生估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估算意識;估算能力
數(shù)學估算在解決實際問題是很重要的,它是指引導學生先預測結果范圍,再具體計算,最后對結果進行校驗,這樣不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直覺判斷能力,增強自信心。那應該如何培養(yǎng)小學三年級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估算能力呢?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結合其他教師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估算教學存在問題及影響因素分析
(一)學生重準確計算輕估算
估算即學生根據(jù)條件和相關知識,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和演繹而做出的粗略判斷,學生不太習慣估算,而習慣準確地計算,其實這與教師有關。教師應重視估算教學,提高學生估算能力,因為估算往往能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計算,不但能節(jié)省時間,而且?guī)椭鷮W生進一步理解題目。
(二)估算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估算是一種開放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方法靈活多樣,因內(nèi)容而異,隨實際情況而變化。比如學習機,貴的上千,便宜的只有一兩百,還有幾十塊的也有。另外,小學三年級學生的估算意識正在形成過程中,個體差異較大,教師估算教學尚需優(yōu)化。
(三)目前尚缺學生估算評價
估算受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家庭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估算時所用的方法及結果是多樣的,面對這些結果,目前還沒有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還是靠教師進行評價,這樣的估算評價就存在不全面和不合理。
二、小學三年級學生估算能力教學培養(yǎng)方法
(一)注重細節(jié),培養(yǎng)估算意識
對于培養(yǎng)小學三年級學生的估算能力,第一步應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然而估算相對于精算的口算和筆算又有不同,它不只是一種計算技能,更應該看作為一種計算能力。教師在估算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貼合學生實際的熟知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置于真實情境之中,學生也才能更容易理解估算的意義。小學三年級學生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存在著很多困惑和不足,教學中應結合具體情境尋找契機,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不斷分析觀察。發(fā)現(xiàn)估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實用性和便捷性,感受估算帶來的樂趣。不斷積累估算解決具體問題的經(jīng)驗,在“潤物細無聲”中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二)注重練習,培養(yǎng)估算習慣
學生在一、二年級受到精算思維的影響,學生已習慣了精準計算,現(xiàn)在一下難以適應估算。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教師挖掘教材內(nèi)容,數(shù)學教材呈現(xiàn)許多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很多是屬于精準計算,估算作為精算的一種補充,其實這些精準計算問題也為估算提供了真實情境,數(shù)學教師將那些題目改變下就變成了估算題目,先估算練習,再精準計算,不斷練習。二是教師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和激勵學生使用估算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校驗計算結果的范圍,慢慢養(yǎng)成習慣。一個習慣養(yǎng)成需要21天時間,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多創(chuàng)設情境,多鼓勵,多練習,隨著學生認知能力地不斷增強,學生逐漸會形成估算習慣的。
(三)研究教材,培養(yǎng)估算具體做法
用估算解決問題不但沒有統(tǒng)一的方法和標準,而且估算結果也存在不確定性,看似無章可循,但通過分析(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教材的編排,教師也可明確估算教學的教學目標。在課前、課中、課后能更好地把握教的度和學生學習的度,通過研究教材歸納出估算的教學方法。小學三年級學生通過上一階段對簡單估算的學習認知,估算意識和習慣也在潛移默化地形成,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總結出估算的一般規(guī)律。這樣一來,學生的計算效率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將隨之提高。
1、“夠不夠”、“能不能”問題地解決
三年級估算問題剛涉及的是問題中含有“夠不夠”、“能不能”的題型。這類題型學生看不出需要進行估算,對于估算意識正在形成的三年級學生來說確實需要教師做一些鋪墊。應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復習近似數(shù)的內(nèi)容,通過數(shù)的大小比較和利用不等式的性質(zhì)進行估算。教給學生解決這類題型一般分三步,即列式——比較——答(得出結論)。以上三步說起來簡單,但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解決起來就有一定難度。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15頁中,第4題是一幅圖,一個小朋友說巨幕影劇院有441個座位,另一個說一到三年級來了221人,四到六年級來了239人,問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去嗎?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總人數(shù)與座位數(shù)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找221和239的近似數(shù),但又面臨到底是往大估還是往小估呢?此時,可以觀察,電影院共有441個座位,而其一半大約是220,再觀察221和239都大于220,所以我們可以判斷出總人數(shù)是要大于座位數(shù)的。所以在找近似數(shù)時應“往小估”,即220+230=450,由此推出221+239>450,450在這里作為中間數(shù),即441<450,所以221+239>441,因此問題得到了解決,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不下。
2、“大約”題型地解決
“大約”題型一般是題目中含有“大約”的估算問題,此類題型經(jīng)教師教學后,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通過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這里用估算而不需要精確計算,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理解“大約”的意思。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17頁中,第7題也是一幅畫,一位小朋友說北京到沈陽的飛機票是700元,動車票是218元,問從北京到沈陽,坐動車比坐飛機大約便宜多少錢?通過探究掌握此類題型應該用估算解決,讓學生說說自己的估算方法,部分學生可能會邊算邊估:700-218=482(元),482的近似數(shù)時480。應引導學生明確估算就是“近似計算”,也就是將題目中的數(shù)看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近似數(shù)進行計算。因此,先找到218的近似數(shù)220,然后列式700-220=480(元),問題得到解決,利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體會估算的意義。A71FB338-585B-462C-814E-4AF91C1994EB
3、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估算教學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的估算教學中,學生即要掌握此類題型的估算方法,還要根據(jù)具體情境靈活運用估算策略(大估,小估),通過學習逐步形成用估算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感受到獲得感的同時體會估算的意義。例如,在三年級上冊70頁第7道題目中,一個學生說門票8元/人,另一個學生說三(1)班有29人來參觀,他們一共帶了250元買門票夠嗎?問題提出后,學生嘗試解答時,由于本單元前半部分安排了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筆算乘法,多數(shù)學生可能會精確計算,用筆算解決。此時,教師應給予點評,然后通過全班討論,明確此類題型用估算能更方便更快地找到答案,可以不用精確計算。教學時通過舉例,讓學生明確乘法估算確保得到的結果更接近精算值,只需要找多位數(shù)的近似數(shù)。所以,結合情境引導學生利用不等式的性質(zhì),交流得出應把29往大估的策略,即取29的近似數(shù)30,30×8=240,可知29×8<240<250,由此可得出帶250元門票夠了。
4、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估算教學
乘法作為加法的簡便運算在日常生活中廣泛地應用,乘法估算就顯得更為重要,比如可以用來檢驗乘法計算結果的大概范圍。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70頁第7題中,題目是春風小學有37個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頓午餐要為每個人配備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教師先進行估算教學,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所學知識得出估算結果,接著同桌交流,再同組進行交流,比較自己與他人使用不同的估算方法,學生了解各種估算方法,探討自己為什么與他人不同,誰的更合理。最后讓學生進行精準計算,根據(jù)計算結果與估算結果比較,接著教師講解,讓學生理解估算更合理原因,學生就能深刻掌握精準估算方法了。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教材將乘法估算安排到解決實際問題中,體現(xiàn)了乘法估算對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問題中掌握估算的方法。也體現(xiàn)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同時學生的數(shù)感也得到了很好地培養(yǎng)。
三、優(yōu)秀作業(yè)展示(節(jié)選部分):
四、拓展和延伸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估算運用
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不止于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將估算思維運用到學習生活中,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估算能力。形成一定估算能力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激發(fā)作用,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直覺判斷能力和自信心。在學習生活中,教師應下意識地滲透估算意識,不斷強化估算概念,激勵學生運用估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去商場買衣服,一件上衣219元,一條褲子128元,媽媽帶了350元。讓你們幫媽媽算算媽媽帶的錢夠嗎?再如孩子有一定的零花錢,想買一臺學習機,市場上學習機的價格差異很大,學生估測后就可以買到更適合自己價位的學習機。還有在購物前,先看一看準備購買的物品,估算一下需要帶多少錢,然后再估算一下,買好的物品有多重,自己能不能拿得動;再比如,根據(jù)自己離學校距離的遠近,以及上學走需要多少時間,騎自行車需要多長時間,然后估算一下自己的步幅大小和騎車的速度是多少。估計外出旅游的費用,一個體育場大約能容納多少名觀眾,2千克雞蛋大約能稱幾個,......。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涉及這類有關物體的質(zhì)量、數(shù)量或長度的估算問題。遇事就估,遇數(shù)即算,教師要著力引導學生形成習慣。
總之,估算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能力,也是一種較快捷非嚴謹?shù)倪\算。小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側重于口算訓練、計算教學、概念教學,以及綜合應用教學培養(yǎng)。由于教材涉及的估算教學相對于精算教學所占比例較小,但教師依舊要重視估算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多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習慣,從而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一定的估算能力,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有利于學生在計算時及時發(fā)現(xiàn)錯誤,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思維能力,高質(zhì)量地提升學生估算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效奇.淺析小學生數(shù)學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J].教書育人,2019(19)72.
[2]李春超.提高小學三年級學生估算能力的策略探討[J].《中華少年》,2017(12):213-214.
[3]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董奇,估算能力與精算能力:腦與認知科學的研究成果及其對數(shù)學教育的啟示[J].教育研究,2002(05):46-51.A71FB338-585B-462C-814E-4AF91C1994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