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一種幼兒喜歡且容易被接受的藝術形式,對幼兒實施音樂教育不僅可以激發(fā)他們的音樂潛力,還可以促進他們身體、語言、認知、情感以及個性等多個方面的協調發(fā)展。我園作為幼兒音樂劇特色園,深刻感受到了幼兒音樂劇所具有的知識性、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應用性以及美育性,多年來也一直注重對幼兒進行音樂方面的教育。目前,我園大班的幼兒具有較高的音樂素養(yǎng)并具備較強的舞臺表現力,因此能夠實現對音樂微劇的編排與表演。本文以我園大班幼兒音樂微劇為例,對其設計與實施過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期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啟發(fā)。
【關鍵詞】大班幼兒? 音樂微劇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2)02-0120-03
1.幼兒園音樂微劇創(chuàng)編表演活動的實踐意義
1.1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
在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過程中,孩子們將接觸到各種音樂材料,以提高他們的音樂能力和審美素質,包括介紹性文本和簡單優(yōu)美的旋律。此外,音樂劇中的表演、表情、道具和豐富的服裝將極大地激發(fā)和培養(yǎng)兒童的思維、表現力和實踐能力。它旨在鞏固裝飾性音樂創(chuàng)作和表演活動中的不同知識結構和技能,提高兒童知識和技能教育的有效性,實現兒童的全面發(fā)展。
1.2提升幼兒的藝術修養(yǎng)
音樂創(chuàng)作與表演活動是兒童藝術教育中的一項典型活動。營造優(yōu)雅的藝術氛圍,教育和傳授幼兒美,讓家長和幼兒充分感受幼兒園在幼兒藝術教育方面的創(chuàng)新,讓幼兒愉快地感受自己的才華,表現出輕松開朗、勇于創(chuàng)新的表演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修養(yǎng)和表演自信能力。
2.幼兒園音樂微劇的實踐探索
2.1音樂微劇的選材應與幼兒的學習生活相結合
幼兒園的音樂設計和表演通??梢詠碜允煜さ耐?、音樂作品、自然界的動植物,這不僅可以克服幼兒接觸外來事物的緊張感,同時也能加強對幼兒在音樂創(chuàng)作和表演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培訓,以尋找學習和生活的樂趣。基于歷史原型,幼兒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適應和創(chuàng)新,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使音樂選擇更好地適應兒童的身心需要,并在音樂的實際表演中收集有趣和有價值的東西。
2.2音樂微劇應以幼兒為主體
幼兒園音樂創(chuàng)作與表演活動應以幼兒為主體,提高幼兒的參與度,鼓勵幼兒對音樂創(chuàng)作與表演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提出積極的想法和建議,鼓勵幼兒參與,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在音樂實踐各個方面的能力。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包含了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對提高兒童的綜合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在創(chuàng)作和表演過程中設計一個主題,鼓勵幼兒自己分組分配任務,提高幼兒的參與度和實際交流互動能力。
2.3教師應對音樂微劇教育模式進行總結
教師應認真參與幼兒園音樂劇的設計和實施,總結、發(fā)現幼兒的獨特才能,并在音樂表演后給予獎勵。在幼兒園開展音樂創(chuàng)作和表演活動,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在活動期間和活動結束后,應提取和總結最有價值的部分,并存儲和傳播音樂劇視頻,讓家長在孩子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中感受到孩子的優(yōu)秀表現,增強孩子在音樂體驗中的自信心,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活動教育的有效性。
3.《小蝸牛去旅行》音樂微劇的設計與實施
3.1微劇的起源
有一次,我們開展了一個音樂歌唱活動《蝸牛與黃鸝鳥》,歌曲以一個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fā)芽時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卻在一旁譏笑它的情景。音樂形象天真純樸、富有生活氣息。孩子們被小蝸牛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精神所感動,經常在表演區(qū)自發(fā)地邊唱邊表演《蝸牛與黃鸝鳥》,還跑來問我,誰表演得最像小蝸牛。既然小朋友這么喜歡小蝸牛,我們就在自然角飼養(yǎng)起了蝸牛,孩子們觀察蝸牛,照顧蝸牛,和小蝸牛一起玩,發(fā)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轉眼要和幼兒園說再見了,孩子們想把小蝸牛搬上舞臺,通過這個音樂微劇把對小蝸牛的喜愛之情和小蝸牛堅韌不拔的品質表現出來。也希望孩子們把小蝸牛的這種精神品質用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不被困難打倒,敢于面對一切挑戰(zhàn)。
3.2劇本的誕生
我們一邊翻看和蝸牛在一起的照片以及孩子們的蝸牛日記,一邊回憶和小蝸牛在一起的點點滴滴,突然一張小蝸牛爬出自己家的照片引起了孩子們注意,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云帆說:“這張是小蝸牛離家出走的照片?!蔽覇枺骸盀槭裁葱∥伵Rx開家呢?”丁丁說:“小蝸牛想出來看看家外面是什么樣?!焙胶秸f:“小蝸牛想出去玩,會認識新朋友?!蔽遥骸澳且欢〞l(fā)生很多的故事吧!”濛濛說:“我看過一本《一百只蝸牛去旅行》的書,小蝸牛在旅行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小動物和它們一起玩?!庇谑俏覀冇辛私酉聛淼摹兑话僦晃伵Hヂ眯小返睦L本閱讀活動,了解到有一百只蝸牛去旅行,有些蝸牛怕累、怕遠,就在這時,來了三輛車,它們上了車,還有一些蝸牛執(zhí)意自己走,這些小蝸牛遇到了小魚,喝到了甜津津的露水;幫小螞蟻一起搬東西,吃到了香甜的米飯;晚上還和小昆蟲小動物們開起了音樂會。
3.3音樂的選定
音樂微劇是以音樂為基礎的表演活動,光是一首歌曲《蝸牛與黃鸝鳥》可不夠,我們對其他音樂進行了欣賞與節(jié)選:小蝸牛去旅行的音樂,孩子們覺得這段音樂應該是歡快的,我們選擇了節(jié)奏感較強的《雪人之舞》。小蝸牛坐車和我們之前音樂欣賞活動《豬突猛進》里有一段特別像開車、剎車的音樂剛好吻合。小蝸牛在路上與新伙伴的一段段有趣經歷這個情節(jié)的音樂孩子們覺得也應該由幾小段音樂組成,孩子們一邊仔細地聽音樂《瑞典狂想曲》一邊畫圖譜,加深了音樂結構的理解。
3.4劇目的確定
音樂選好了,孩子們以繪本《一百只蝸牛去旅行》為原型創(chuàng)編了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來表現音樂微劇《小蝸牛去旅行》:豆豆覺得第一幕是音樂《雪人之舞》,黃鸝鳥來送蝸牛們去旅行,旅行的路上小蝸牛們又熱又累快爬不動了。丹丹聽到《豬突猛進》的音樂很興奮想到了第二幕三只小動物開車來,一部分蝸牛們很開心地上了汽車,一部分小蝸牛繼續(xù)徒步旅行。妮妮覺得第三幕《瑞典狂想曲》是堅持徒步旅行的小蝸牛在路途上的奇遇經歷。最后第四幕當當認為坐車去旅行的小蝸牛很后悔錯過了路上美麗的風景,應該像歌曲中的小蝸牛一樣不怕困難,勇于前進,大家齊唱《蝸牛與黃鸝鳥》結束。
3.5選角自薦與選舉
在對劇中的角色進行選定時,小朋友們根據個人興趣繪制了自己想要表演的角色,有的還為角色繪制了對應的服裝與道具。為了使得角色更有帶入性,小朋友的自身特點應符合角色的特點。如:蝸牛體型較小,演員的身形也應該較小;黃鸝鳥喜歡唱歌跳舞,扮演黃鸝鳥的小朋友也應喜歡唱歌跳舞;螞蟻能搬比自己還重的東西,扮演它的小朋友要看上去十分強壯等。孩子們?yōu)榱四軌虬缪葑约合矚g的角色紛紛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最終由觀眾們投票決定角色的最終歸屬。由于競爭十分激烈,頻頻出現票數相同的情況,這時孩子們便通過商議,同時使用“石頭剪刀布”的方式來確定角色的扮演者。
3.6道具的制作
角色的扮演離不開道具的輔助,孩子們在制作道具時充分發(fā)揮了自身的想象力,并通過家長的幫助完成了道具的制作。例如,扮演蝸牛的小朋友想到了家里的快遞盒,便請爸爸媽媽幫忙給快遞盒裝上兩個帶子,再給盒子涂上漂亮的顏色,畫上殼的紋路,背在背上像極了蝸牛殼。扮演黃鸝鳥的小朋友想到了美工區(qū)的羽毛和布料,自己動手在布料上粘貼羽毛,再回去請媽媽幫忙把布料縫在衣服上,這樣黃鸝鳥的表演服就做好了。扮演司機的小朋友覺得要手握方向盤才能像開車,于是他們找到體育器械呼啦圈,再到美工區(qū)找到顏色鮮艷的絲帶綁在上面,漂亮的方向盤就做好了。此外,孩子們還自己動手畫頭飾戴在頭上來表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7微劇的排練
微劇的排練中我們也遇到了各種問題,比如小蝸牛旅行爬累了,肢體上會不會有什么變化?孩子們說爬行速度會減慢,熱了還會用手去擦汗。司機來了出現小蝸牛們都上一輛車的情況,要如何站位呢?孩子們覺得不能都上一輛車,要每輛車上都有蝸牛。一些蝸牛上車了,還有些蝸牛在干什么呢?站在原地不動嗎?還是要繼續(xù)爬行?蝸牛和小動物在音樂會做些什么呢?怎么配合的?孩子們覺得音樂會上小昆蟲們合奏樂器,小動物和蝸牛一起跳舞。微劇排練每一個細節(jié)孩子們都在參與,不斷地調整表演動作,讓自己扮演的角色飽滿起來。
4.幼兒園大班音樂微劇實施的思考
4.1要營造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
教師作為課堂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在對音樂微劇模式進行教學時,必須關注幼兒的主體性,給幼兒創(chuàng)造自由、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教師以編劇者、合作者和組織者的身份,去打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通過老師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思維互動,集思廣益,培養(yǎng)幼兒煉新思想的膽識。
4.2提升幼兒的音樂素養(yǎng)及表演經驗
表演是幼兒音樂劇中最難的環(huán)節(jié),因為幼兒在表演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在舞臺上的走位,還要注意把控動作的節(jié)奏,同時還要與同伴進行互動。為此,應讓幼兒熟悉整個微劇中的情節(jié)以及與不同情節(jié)所匹配的音樂,然后對自己要表演的那段音樂節(jié)奏和動作要特別熟練。在未輪到自己出場時應在臺下認真準備,當自己的出場音樂響起時應及時登臺,上臺后要全情投入到表演中。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聆聽音樂的習慣,提升其音樂分析能力,并通過開展多種類型的表演活動來豐富幼兒的表演經驗。
4.3將音樂微劇融入班本課程
音樂微劇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于游戲中的最好形式之一。通過音樂微劇的教學模式不僅為幼兒提供了豐富有效的材料,而且引導其在自由、寬松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在音樂微劇中選取了多種類型的音樂,從而使得每個參與到其中的幼兒的音樂素養(yǎng)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音樂微劇劇本的制作、選角自薦與選舉、道具的制作以及微劇的排練和演出等環(huán)節(jié)中,幼兒教師可以隨時觀察幼兒活動情況,并給予及時的引導與幫助,以滿足不同幼兒的實際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增強合作意識和表演欲望。
4.4及時反饋,積極評價
每一幕微劇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要及時、積極地進行正面的評價,激發(fā)幼兒的熱情,鼓勵幼兒全員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這種時效性的反饋對全體幼兒的學習激情以及后續(xù)知識的學習都有較強的促進作用。通過課堂上一次次激勵的暗示和強化,幼兒能發(fā)現相互間的長處和進步。幼兒通過情感的投入,不斷發(fā)現情景化的學習問題,感受自我,在愉快與自信的課堂氛圍中全面成長。
4.5發(fā)揮音樂劇幕后的多重功能,營造生生互動的學習情景
劇場的結構、布景和道具的制作都是音樂表演的組成部分。例如門票的設計、座位號的制定、自制舞臺布景、表演服裝和道具的改編都是幼兒不斷模仿和體驗動作的過程。因此,藝術生產領域的道具生產線,以及訂單、繪圖和裝配服裝,甚至質量流水線,當然會滲透到課堂的各個角落。區(qū)域順序系列用于打破區(qū)域之間的定義,網絡系列根據幼兒表現的需要進行,將班級的區(qū)域活動從一個單元移動到一個環(huán)節(jié),再到小組討論、規(guī)劃制定,為了便于分配任務,利用分工與合作擴大其他活動的程序管理,使兒童能夠在有組織的活動中獲得經驗,共同應對挑戰(zhàn),獲得經驗并探索現實。
綜上所述,通過《小蝸牛去旅行》音樂微劇的設計與實施,使得孩子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同伴之間的合作,還有家園的配合,感愛到舞臺設計是色彩豐富的,音樂是多變歡快的,更重要的是劇中所有環(huán)節(jié)和因素都緊扣兒童的興趣。同時,孩子們在表演中能夠一起經歷悲歡離合,一起思考劇情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力,在合作中提升團隊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強了自信,敢于表現自己,為自己的成長感到自豪,更有信心做好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生。
參考文獻:
[1]玉妮.對現實題材兒童劇創(chuàng)作的幾點思考——兒童音樂劇《月亮上的媽媽》評析[J].歌海,2019(1).
[2]王鶯然.淺議兒童音樂劇在環(huán)保教育中的作用 ——嘗試編演環(huán)保主題兒童音樂劇《新編皇帝的新裝》[J].文教資料,2017(26).
[3]魯云斐.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兒童音樂劇發(fā)展趨向分析[J].藝術評鑒,2016(6).
[4]潘昕.在游戲中提高幼兒的學習品質——以激發(fā)大班幼兒音樂劇表演興趣為例[J].知識窗(教師版),2016(11):11.
[5]郭平川,許念晶.音樂劇劇目創(chuàng)作與排演研究 ——校園音樂劇《螞蟻島》幼兒版與成人版案例分析[J].大眾文藝,2014.
作者簡介:
李佳琦(1983年8月-),女,漢族,學前學士學位,幼教二級職稱,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