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盛
2022年1月21日,著名作家張潔在美國因病去世,享年85歲。張潔曾兩度獲得茅盾文學(xué)獎,其代表作《愛,是不能忘記的》《沉重的翅膀》《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等都為許多讀者所熟悉,不過大家最熟悉的,可能還是入選語文課本的《挖薺菜》《撿麥穗》。張潔生前曾說:“我死了以后,第一,不發(fā)訃告。第二,不遺體告別。第三,不開追悼會。也拜托朋友們,不要寫紀(jì)念我的文章?!比绻@是作家的本意,那今天我們面對這樣幾十年里筆耕不輟的作家,最好的緬懷就是不斷去閱讀,從作品中汲取某種意義上永恒的生命力。正如同張潔所期望的那樣——她留下對人世間的祝愿:“當(dāng)我離開人世時,我曾愛過的一切,將一如未曾離開我時,一樣的新鮮。”
(編 者)
作家檔案
張潔,原籍遼寧撫順,生于北京,幼年喪父,從母姓。1960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xué),自1978年在“傷痕文學(xué)”大潮中以一篇《從森林里來的孩子》初登文壇之后幾十年間筆耕不輟。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一級。著有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只有一個太陽》《無字》,小說、散文、隨筆集《愛,是不能忘記的》《方舟》《祖母綠》《張潔文集》《中國當(dāng)代作家選集》《國際文學(xué)大獎得主自選文庫》《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等10多部,游記文學(xué)集《域外游記》《一個中國女人在歐洲》等。部分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并獲意大利騎士勛章及德國、奧地利、荷蘭等多國文學(xué)獎。她的作品以濃烈的感情筆觸探索人的心靈世界,細(xì)膩深摯,優(yōu)雅醇美。
王安憶對于女作家的“自我”曾有如下論述:“她們天生地從自我出發(fā),去觀望人生與世界。自我于她們是第一重要的,是創(chuàng)作的第一人物。這個人物總是改頭換面地登場,萬變不離其宗?!边@樣的分析無疑適用于張潔。對于張潔這樣“主觀型”的女作家而言,其作品往往是自我心靈的投射,是思想探索的宣言。張潔筆下的那些女性形象仿佛被一個強(qiáng)大的理念之手操縱著,從她們身上常常能辨認(rèn)出作者的身影。但張潔之所以能成為不可替代的“這一個”,還在于她不懈的探索精神,并將探索成果及時地呈現(xiàn)給讀者。正如她在向文壇告別時說過的,“當(dāng)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希望我只記得那些好的,忘記那些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