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理想
按照《血站技術操作流程(2015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采血前要對獻血者進行一般檢查,如體重、血壓、脈搏等,必要時測量體溫;獻血后的血液標本要進行ABO血型、Rh血型、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乙肝、丙肝、梅毒、艾滋七項檢查。各項檢測結果以短信的形式告知獻血者本人,因此說獻一次血就相當于為自己做了一次免費體檢。所獻的血液檢測合格能夠用于臨床也就證明身體是健康的。
我們國家的獻血和用血過程其實類似于銀行模式,當我們毅然地伸出援手獻上一份最真摯的熱血以此來挽救他人生命時,就相當于為自己和直系親屬建立了一個“血液銀行”,同時也獲得了用血保障。病人急需用血,社會呼喚愛心。可謂“平日獻一份熱血、危時多幾分保障”!
由于年齡或個體差異,有些人血液黏稠度處于較高水平,俗稱“血稠”,血液黏稠導致血流不暢阻塞毛細血管,影響氧氣和營養(yǎng)的運輸和釋放??茖W家運用血液流變學與血液動力學對血質與獻血的關系作了研究,發(fā)現(xiàn)定期適量獻血,可使血液黏稠度明顯降低,血液流速加快,從而緩解或預防高黏血癥。氧釋放充分,使人感到身體輕松、頭腦清醒、精力充沛。
進入成年之后,血細胞主要由骨髓來制造,平均每天約有40毫升血量的細胞新生,同時也有相應的血細胞衰老死亡。骨髓造血功能也同全身其他器官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退。堅持長期適量獻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統(tǒng)不斷受到激發(fā),可以保持較旺盛的新陳代謝,不斷產(chǎn)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輕血細胞,新鮮血細胞的比例明顯高于未獻血的人。
定期適量獻血可以減少體內一部分黏稠的血液,通過機體調節(jié)迅速補充血容量使血液黏滯性下降,減輕了動脈硬化,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積極意義。另外,《國際癌癥》報道,體內鐵含量超過正常值10%,患癌癥的概率就會提高。女性由于月經(jīng)期間的流血現(xiàn)象常會失去大量的鐵質,而男性,通過定期適量獻血就可以降低由于鐵含量增高而引發(fā)癌癥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