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沛
(北京市懷柔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北京 101400)
近年來,便秘在兒童中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尤其以功能性便秘為多見。小兒功能性便秘多采用兒童功能性便秘診斷標準,即羅馬Ⅲ診斷標準。便秘患兒因為年齡小,缺乏表達能力,常常便秘發(fā)生了一段時間才被家長發(fā)現(xiàn)。便秘若不及時治療,容易導致肛裂等肛腸疾患,嚴重降低患兒的生活質量。臨床多應用活菌類藥物治療便秘,但是效果欠佳。中醫(yī)學將便秘分為實證和虛證,其中腸道實熱證為兒童最常見便秘證型,主要的癥狀為大便干結,口干口臭,腹脹或痛,五心煩熱,小便短赤,舌紅苔黃厚,脈數(shù)[1-2]。中醫(yī)小承氣湯在兒童腸道實熱證便秘中效果顯著,具有安全性[3-4]。近年來筆者發(fā)現(xiàn)在小承氣湯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穴位貼更可以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兒臨床癥狀。為評估兒童腸道實熱證便秘應用穴位貼配合小承氣湯治療的價值,本次研究選擇我院接診的62例兒童腸道實熱證便秘患兒展開調研。
1.1 基線資料
將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腸道實熱證便秘患兒納入研究,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1例。對照組,女性患兒16例、男性患兒15例;平均年齡是(6.98±1.23)歲;平均病程時間(8.05±0.46)天。觀察組,女性患兒14例、男性患兒17例;平均年齡是(7.05±1.11)歲;平均病程時間(8.09±0.50)天。兩組腸道實熱證便秘患兒的資料相比較,(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1)符合嬰幼兒和兒童/青少年功能性便秘診斷標準,即羅馬Ⅲ診斷標準(2)確診腸道實熱證便秘;(3)無藥物過敏史;(4)年齡1-12歲。排除標準:排除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肌無力、肛門狹小等器質性病變。
1.2 方法
首先對家長進行健康教育,兩組患兒在飲食、運動、排便訓練、心理教育的基礎上,分別予對照組小承氣湯治療,酒大黃5克、麩炒枳實5克、厚樸6克,制成一方免煎顆粒治療。劑量:各年齡組均每日2次,1-3歲,1/2袋;3-6歲,1袋;7-9歲,1袋半;大于9歲,2袋。均飯后1小時服用。
予觀察組穴位貼配合小承氣湯治療,小承氣湯用法同前,穴位貼具體操作如下:取白丑100g、青皮100g、胡黃連30g,枳實100g,本院制劑室研細末過細篩后分80份,每人取一份,用黃酒調成膏狀置于空心貼中,將穴位貼貼敷在神闕穴,1-3歲,每天2小時;大于3歲者,每天4小時。
兩組腸道實熱證便秘患兒均治療21天。兩組均出現(xiàn)輕微的不良反應(惡心、嘔吐),不良反應未經(jīng)藥物干預自行消失。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腸道實熱證便秘患兒治療21天后的:(1)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后大便成形,通暢,每1-2日排便1次,為顯效;排便順暢,每3-4日排便1次,基本成形為有效;若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2)中醫(yī)證侯積分(見表1)。分數(shù)越高癥狀越嚴重。(3)Bristol糞便量表評分(見表2)、每周平均自主完全排便次數(shù)(是指患者在24小時內不利用藥物與其他方式輔助方式排便)。(4)不良反應率,包含過敏、惡心嘔吐。
表1 中醫(yī)證侯積分
表2 Bristol糞便量表評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腸道實熱證便秘患兒的資料數(shù)據(jù),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率采用(%)表示,卡方檢驗;患兒中醫(yī)證侯積分、Bristol糞便量表評分、每周平均自主完全排便次數(sh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若P<0.05,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腸道實熱證便秘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見表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腸道實熱證便秘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n(%)}
2.2 兩組腸道實熱證便秘患兒的中醫(yī)證侯積分對比
見表4,治療前兩組的中醫(yī)證侯積分對比無明顯差異性,P>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yī)證侯積分均小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腸道實熱證便秘患兒的中醫(yī)證侯積分對比分}
2.3 兩組Bristol糞便量表評分、每周平均自主完全排便次數(shù)對比
見表5,治療前兩組Bristol糞便量表評分、每周平均自主完全排便次數(shù)對比,P>0.05。觀察組治療后Bristol糞便量表評分、每周平均自主完全排便次數(shù)均高于對照組,P<0.05。
表5 兩組Bristol糞便量表評分、每周平均自主完全排便次數(shù)對比
2.4 兩組不良反應率對比
觀察組,出現(xiàn)2例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率為6.45%。對照組,出現(xiàn)3例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率為9.68%。兩組不良反應率相比,(X2=0.2175,P=0.6409>0.05)。
小兒為純陽之體,生機旺盛,易于生熱,又因兒童多食肥甘厚味,飲食挑食偏食居多,日久脾胃運化功能受損,積滯內生,復生內熱。兩熱相合,灼傷腸道津液,致大腸傳導失司,糟粕不行而成便秘。故腸道實熱證為兒童最常見便秘證型,其主要癥狀為大便干結,口干口臭,腹脹或痛,五心煩熱,小便短赤,舌紅苔黃厚,脈數(shù)[1-2]。臨床多應用活菌類藥物治療便秘,但是整體效果欠佳。小承氣湯在兒童腸道實熱證便秘中效果顯著,正如何秀山所言:小腸火腑,非苦不通,故君以生軍之苦寒,以滌小腸;臣以枳實之苦降,直達幽門;但苦非辛不通,故佐以厚樸之苦辛,助將軍之成功也。此為陽明實熱,蘊結小腸之良方。
穴位貼取白丑、青皮、胡黃連,枳實四藥。其中白丑又名牽牛子,性寒味苦,歸肺、腎、大腸經(jīng),有瀉水通便,消痰滌飲的作用。青皮苦辛微溫,歸肝膽經(jīng),有疏肝破氣,散結消痰之功。枳實苦寒,歸脾胃經(jīng),有破氣、散痞、瀉痰、消積的作用。胡黃連苦寒,歸肝胃大腸經(jīng),功擅清熱、涼血燥濕。全方白丑潤下,青皮、枳實理氣,胡黃連清熱燥濕,共奏消積導滯之功。穴位貼是中醫(yī)治療的重要方式,在穴位貼治療下,藥物經(jīng)皮膚吸收,不需要口服,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神闕穴屬于任脈的重要穴位,與五臟六腑有著密切聯(lián)系,且臍下有豐富的靜脈網(wǎng),在神闕穴上進行穴位貼治療,可以更好的促進藥物的吸收,達到疏通經(jīng)絡、瀉熱通便之效[7-8]。腸道實熱證便秘患兒采用穴位貼配合小承氣湯治療的效果理想,有利于提升療效,促進患兒中醫(yī)癥狀的改善。
據(jù)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排便困難、排便間隔時間、腹脹腹痛、五心煩熱、小便短赤、肛裂便血、口臭口干、舌紅苔黃膩評分均小于對照組,觀察組Bristol糞便量表評分大于對照組,觀察組每周平均自主完全排便次數(shù)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穴位貼配合小承氣湯治療兒童腸道實熱證便秘的效果顯著,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臨床安全性高,可以在臨床中予以推廣。筆者認為家長應引導孩子多攝入食物纖維多的蔬菜、水果,少吃零食,多喝水,適當運動,每天定時排便,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便秘的形成比治療便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