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涵 吳瀟萍 周桂龍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與發(fā)展,特殊教育問題逐漸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密切關注。自閉癥作為世界難題,大批教育工作者針對如何促進自閉癥兒童康復進行了密切的分析與探索,在此過程中,教育類機器人的出現為自閉癥兒童康復工作的開展與落實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探索路徑。實踐表明,通過積極做好教育類機器人的應用,教育工作者可以結合機器人的相關功能提高自閉癥兒童的社會溝通與交流互動能力,對于我國自閉癥兒童的康復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結合大量研究經驗針對如何應用教育機器人促進自閉癥兒童康復進行了分析,旨在為后續(xù)研究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自閉癥;教育類機器人;康復工作;應用效果
大量研究資料顯示,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常見心理問題之一,自閉癥往往會對兒童心理狀態(tài)造成重要影響,從而導致其在交際能力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不利于其有效實現與其他人的合理溝通交流,從而導致患有自閉癥的兒童難以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對于其成長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1]。針對這一問題,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與發(fā)展,大批特殊教育工作者針對自閉癥兒童的康復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探索,旨在進一步推動自閉癥兒童康復工作的合理落實,繼而幫助其全面實現對于自身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優(yōu)化。在此期間,教育類機器人的出現為自閉癥兒童康復工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探索思路,有助于進一步促進自閉癥兒童的康復與發(fā)展。
一、教育類機器人應用于自閉癥兒童康復的意義
(一)有利于增加自閉癥兒童交流互動的機會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對教育類機器人進行合理控制,并根據自閉癥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來靈活設計相應的程序,進而對自閉癥兒童開展康復訓練;通過運用教育機器人的優(yōu)勢功能有效實現與自閉癥兒童的反復交流與溝通,從而幫助自閉癥兒童在機器人的引導下有效實現對于自身語言能力的合理培養(yǎng),有助于促進自閉癥兒童交流機會的優(yōu)化[2]。
(二)有利于康復交流話題趣味性的保障
與教育工作者相比,教育類機器人可以通過聯(lián)網的方式對自閉癥兒童康復期間的交流話題進行智能選擇,從而有效選取自閉癥兒童可能感興趣的話題與其進行溝通和交流,對于自閉癥兒童交流興趣的激發(fā)與調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也有助于提升自閉癥兒童的社會溝通與交往能力。
(三)有利于促進自閉癥兒童的情緒穩(wěn)定
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在自閉癥兒童康復工作開展期間,基于傳統(tǒng)的康復模式下,部分康復人員往往存在缺乏耐心的問題。由于這一問題的存在,當其與自閉癥兒童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若自己的付出在長時間內未得到理想的回報,即自閉癥兒童的康復效果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則康復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可能會下降或者工作狀態(tài)低沉。對于自閉癥兒童而言,其內心情感往往較為敏感而脆弱,因此,這種微妙的變化容易導致自閉癥兒童情緒波動不穩(wěn),從而引發(fā)各種問題行為,進而不利于其康復效果的充分保障。
二、教育類機器人促進自閉癥兒童康復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機器人程序的設計,引導機器人與兒童進行有效溝通
為了有效結合教育類機器人實現自閉癥兒童康復工作的落實,教育工作人員應積極做好教育類機器人相應程序的科學設計,從而引導其定時與自閉癥兒童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以便結合具體話題引導自閉癥兒童實現交流意識的培養(yǎng)并幫助其合理實現與機器人之間的有效溝通,其對于自閉癥兒童交流互動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落實機器人用法的說明,幫助兒童有效接納機器人的存在
在自閉癥兒童康復期間,為了合理實現對教育類機器人的科學有效使用,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結合機器人的用法對自閉癥兒童及其家屬進行說明,從而有效幫助自閉癥兒童可以在生活中與機器人進行和諧共處[3]。在這一問題上,大量研究表明,教育工作者通過積極做好相關使用方法的說明并引導機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結合相關知識經驗與自閉癥兒童進行交流和互動,可以幫助自閉癥兒童在潛移默化中接納機器人的存在并與其進行有效的溝通互動。實踐表明,幫助自閉癥兒童接納生活中教育類機器人的存在并在與其相處的過程中實現對于自身障礙的合理緩解,對于自閉癥兒童的康復具有積極作用。
(三)及時總結反思康復工作,結合兒童具體康復情況調整改進
在應用教育類機器人對自閉癥兒童進行康復訓練的過程中,相關教育工作者應對自閉癥兒童在康復期間的相關表現進行密切觀察、評測、分析,并根據自閉癥兒童的實際康復訓練情況積極調整、改進教育康復策略。教育工作者,還要及時對教育類機器人應用于自閉癥兒童的康復經驗進行科學有效地總結反思,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自閉癥兒童康復效果。
結語:
為了促進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康復,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應積極做好對自閉癥兒童教育康復方法的實踐探索,從而結合多種方式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有效的教育康復引導與訓練,以便幫助其自身能力的發(fā)展和障礙程度的改善。大量康復工作實踐經驗表明,通過積極做好教育類機器人的合理應用,教師可以結合機器人幫助自閉癥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實現交互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對于自閉癥兒童心理健康的恢復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4]。與此同時,與教育工作者相比,機器人的情緒更加穩(wěn)定,在與自閉癥兒童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具備較好的的耐心與兒童進行交流互動,這對于自閉癥兒童的情緒穩(wěn)定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相信在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隨著將教育類機器人的科學有效的應用于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康復,將極大程度促進自閉癥兒童能力的發(fā)展和障礙的改善,推動自閉癥教育康復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張新新,王芳,楊廣學.機器人技術在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教育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特殊教育,2018(11):24-32.
[2]王永固,黃碧玉,李曉娟,等.自閉癥兒童社交機器人干預研究述評與展望[J].中國特殊教育,2018(1):32-38.
[3]李楠楠,曹曉君.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社交焦慮的影響因素及干預療法[J].現代特殊教育,2019(12):72-78.
[4]張議丹,趙晨靜,趙明,等.社交機器人在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照護中的應用進展[J].護理學雜志,2020,35(15):107-110.
江西省信息技術研究“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教育類機器人應用于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的探索與實踐--以九江市特殊教育學校為例》課題號:2021-X-1-5625。